關羽溫酒斬華雄?假的 許褚裸衣戰馬超,假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雜了咕咚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歡迎轉發朋友圈
三國系列周五專欄——三國志被忽略的八卦57
王允在朝堂之上以勝利者的眼神,俯視著逃命的西涼殘軍,如同看著地上慌亂爬行的螞蟻。
對待這些敗軍之將,王允既沒赦免也沒有消滅,而是要看著他們自生自滅。
西涼軍倒是沒辜負王允的期望,降的降逃的逃,五大集團軍全部放棄抵抗。
五位中郎將中的三位主動投降了王允,兩個死於自相殘殺。
董卓的勢力在彈指間如菸灰般散落。
下級軍官李傕校尉是打算自生自滅的,他覺得這是自己最養生的結局。
政變來的太突然了,打擊了毫無防備的西涼集團,李傕也隨風搖曳。
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西涼軍里的三流腳色。
他所有的上級都認栽了,無論是中層幹部,還是高層領導,他就沒必要堅守了。
所在企業瞬間消失,人去樓空都不算,因為連樓都被人拆走抵債,空地上占滿了跳舞的大媽。
就像某視網,剛創造完行業神話,接著就創造出行業笑話。
大家好,你們在說我嗎
李傕現在只有一個想法:不在一線城市飄著了,我要回家,找我媽媽!回家沒人攔著,但有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地方,讓他沒機會自生自滅。
這個地方就是長安。
李傕跟隨牛輔在陝縣駐紮,執行董卓安排的衛戍長安的任務,防範東邊兒的討董聯軍。
陝縣在西安的東邊,李傕要回到西涼的媽媽身邊,必須途徑西安,沒有別的路可選。
西安占據了中原和西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就像鄰居曬在樓道里的大白菜,早晨上班兒,你不挪出條道兒,根本不過去。
但長安已經從涼州軍改成并州軍管轄了,李傕不敢冒險穿過敵區回家,畢竟是通緝犯,雖然被曬出的照片已經P過了,根本不像本人,但在朋友圈的文字里硬說是本人。
沒辦法的李傕只好向王允請求頒發赦書,饒過自己。
王允也不是沒考慮過赦免叛軍,在剩下的西涼軍里,只剩下李傕這一小撮勢力了。
如果赦免了,也就一切OK了。
所以,王允選擇了拒絕。
因為他再不拒絕,就沒機會拒絕了。
用拒絕舒緩下多年忍辱董卓之下的委屈,謳歌下自己正邪不兩立的偉大情懷。
實際上,王允拒絕赦免李傕,是因為看到西涼軍已成案板上魚肉,赦免不赦免就不太重要了。
他作為勝利者,有看著對方死去的心情和資格。
如同貓逮住耗子的玩弄。
走投無路的李傕,想出了最後一個辦法:逃匿。
為了減小目標,他要離開隊伍,只帶幾個親信獨自走上歸家的路,那怕艱險漫長,畢竟是個歸宿。
回家吧~孤獨,孤獨~還等待著安撫,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塵土,再累也一樣堅持的腳步,回家真的幸福。
就在李淒楚吟唱的時候,一個人打斷了他的歌聲,賈詡出現了。
他告訴李傕:一個沒有赦書的歌聲,不是一個養生的逃跑。
李傕一陣暈眩,他沒明白賈詡的邏輯。
賈詡說:「咱們現在回家,是個什麼身份?而且沒有人馬刀槍自衛,連個朝陽區群眾都能叫人把咱們抓起來。
」 看著無奈的李傕,賈詡接著說:「與其回去作十三線沒身份證的黑戶,不如咱們自己到長安城裡製造身份證做大戶。
反正是要途經長安的,摟草打兔子,能成就成,不行再跑。
」停頓了下,賈詡喊出一句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這句話,一下就點亮了李傕的心。
也點亮了周圍在黑暗中的一大群西涼殘兵,這些人是被李傕硬拉來聽李傕唱歌的。
大家不約而同地被這句口號震撼到了。
現實中,大多數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時,是茫然失措沒主意的。
此時只要有人站出來說個想法,哪怕是像愚公那樣說要移山,也會有無窮盡的人聽從,不是這個想法多正確,而是有想法。
人有思想,但更喜歡別人的思想。
西涼的殘兵敗將們被點燃了,「順便打到長安」 是人們找到的亮光,是黑夜裡最亮的那顆星。
那些流落的涼州兵都漸漸聚集起來,瞬間自發眾籌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向長安進發。
在大家眼裡,這不是反叛,而是找到了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機會。
王允根本沒把李傕放在眼裡。
他不相信一群沒家沒業沒吃沒穿沒組織沒紀律的流浪士兵,能鬧出多大動靜。
陝縣離長安很近(現代公路不到五百里),目的明確的叛軍很快就到了長安城外一百多公里的地方。
王允也不是沒有準備,他畢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
王允在剿滅河北黃巾軍時大獲全勝,時任豫州刺史。
當然,他的搭檔也不錯,是漢末西涼名將段熲和皇甫嵩。
他安排宋翼、王宏分別守住長安附近的扶風、馮翊地區,彼此形成犄角之勢。
而呂布帶著主力保護長安。
這些都是并州集團的人,可以放在身邊,不至於發生內亂。
公司里的人員安排也是這個規律。
無論職位高低,在老闆身邊的人,一定是老闆最信任最了解的人,比如女秘書。
對那些新投降過來的各大涼州兵團,王允區分對待。
投誠的涼州將軍有段煨、徐榮、胡軫以及楊定。
王允比較信任段煨。
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公司來了批新人,老闆會最先看重誰呢?是能力好的?是家庭背景好的?還是熟人親屬呢?段煨三者俱全。
段煨出身名門,是武威姑臧人,西域都護段會宗從的曾孫。
是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將軍的同族兄弟。
段煨字忠明,段熲字紀明。
兩人字中都有「明」,名中都有「火」。
王允跟段熲可是曾經的同僚。
董卓的西涼軍以搶掠百姓著稱,但段煨被董卓安排在華陰地區屯兵時,注重民生修農事,從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這明顯與粗鄙的西涼軍不是一路人。
但這符合王允的價值觀。
(《涼州府志備考》:修農事,不擄掠,百姓安之)
王允讓段煨繼續在華陰屯兵,這意味著段煨一來到新公司,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分公司。
這是被領導充分信任的新員工。
那什麼,,,段總,要不您來根兒煙?奧,不抽菸啊,好習慣!。
。
。
那。
。
。
喝茶不,我這兒有新掐的茶芽?您別動,我給您烹去。
王允對其他新員工就沒那麼客氣了。
他對胡軫和楊定不是很滿意,對他們也不放心。
雖然沒有剝奪兩人的將軍職位,但不給他們兵馬。
王允也是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李傕帶兵向長安靠近,並沒有引起王允的足夠重視,他沒意識到大難的來臨,一隻老虎正在被王允養大。
王允只是覺得需要有人出面解決一下,他想起了胡軫和楊定。
從關係上講,這兩個人是李傕原來的上司,老上司都轉投王允了,你李傕就不要再瞎折騰了。
另外,從身份上講也很有說服力,胡、楊二人是涼州當地的豪族,而李傕是土匪出身。
王允讓胡、楊一起去把李傕他們叫來,並發牢騷道:「李傕這些過街的老鼠,就不怕被過街的汽車軋死嗎?你們去把李傕叫來。
」
如果僅僅是從胡、楊二位具備的基本條件方面講,王允的安排是合理的。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掌握這兩位的內心活動,是很難把控他們的。
胡、楊投靠王允的初衷也是跳牆之舉,出於無奈。
如果工作環境可以,也許還會盡心盡力。
但他們遇到的王老闆,是個嫉惡如仇的人。
對有前科的他們總沒個笑模樣,成天就是個螃蟹臉兒------鐵青。
不僅如此,胡軫所在部門的最大領導還是呂布。
這兩個人的矛盾在董卓時期就已經公開化了。
(
《三國志》引註: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
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東解釋之,不假藉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往呼之。
」)
胡、楊帶著這樣的思想狀態去為王允辦事,自然是要出花樣的。
他們離開長安後,根本沒去招惹李傕,而是招募了一大批兵馬,擴充自己的實力。
估計還會撿到很多老戰友。
在解決李傕叛軍的問題上,王允第一次的人員任用,既草率又沒有監督,失敗。
從王允的言辭舉動上看,他未必不想赦免李傕。
但他明顯沒把李傕放在眼裡,也沒把屬下放在眼裡。
很草率地用了不熟悉的下屬來操辦此事。
就算王允要任用胡、楊,也應同時委派一位朝廷官員。
既有了規格,也有了監督。
無論結果如何,起碼可以保證流程完整。
此時,李傕帶著隊伍到了新豐。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像傳銷組織的架構那樣吸引大家發展下線。
叛軍從幾千人聚集到了十多萬人。
郭汜、張濟、樊稠、李蒙也相繼加入叛軍隊伍。
七年前,西涼羌人叛亂的人馬也是十萬多人,他們多是沒受過軍事訓練的羌人,但也一直從涼州打到了關中三輔地區。
現在,李傕帶的可是以野戰軍為主的隊伍。
勝利者王允的迷之微笑,漸漸消失了。
他立刻部署軍隊去迎戰。
在選擇派誰去的問題上,他最終安排了新近投降自己的涼州將軍:徐榮和胡軫。
新人,遇事要衝鋒在前,不能剝奪新人表現自己的機會嘛。
在王允看來,新人為了儘早融入環境,一定會盡力的。
再深一層,這些幹部是帶著自己人來投靠的,有必要通過戰鬥消耗下他們的原有實力,這更利於未來的管理。
從戰鬥實力上講,這兩位無疑是一流的。
徐榮曾在酸棗地區把曹操打得屁滾尿流,曹操戰馬犧牲,還身中箭傷。
幸虧曹洪把自己的馬給了曹操,曹操又利用夜色的掩護才得活命。
孫堅同樣大敗於徐榮。
孫堅一生打仗只失敗過三次。
第一次失敗是圍剿黃巾軍,最後一次是攻擊劉表手下黃祖,孫堅也因此而死。
但這兩次都是孫堅單騎衝殺,導致自己陷入敵營。
而孫堅在梁縣地區跟徐榮可是拉開陣勢的戰鬥,結果孫堅慘敗。
要不是找了手下大將祖茂作自己的替身演員掩護,孫堅很難逃出戰場,跟著孫堅逃出來的才幾十人。
徐榮同時大勝的這兩位,是未來三國的奠基人,含金量非常高。
可以算一流高手,如果他不主動投降朝廷,估計誰都很難收服於他。
徐榮雖然厲害,但他在董家軍里未必吃得開。
很多時候,能力未必是你上升的階梯。
史料里沒有徐榮不受重視的隻言片語,但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到些端倪。
一是家鄉屬地方面。
跟著董卓進京的五大將軍中,唯獨徐榮一位是遼東人(東北地區)。
而其他四個人都是涼州老鄉,就連牛輔手下的李傕、郭汜、賈詡等人都是涼州人。
另一個是從董卓的防守部署方面。
當初董卓為了阻止討董盟軍攻打長安,將自己的主力分別派往各地屯兵。
董越在澠池、牛輔守安邑、段煨屯華陰,胡軫衛戍長安。
有地盤就有自己的轄區,是有實權的象徵。
而在各地征戰的徐榮,卻沒有自己的地盤兒。
徐榮在這次面對李傕的新豐之戰中,非常堅決,直至戰死。
這也可以看出徐榮投靠朝廷的真心實意。
胡軫的軍事水平同樣一流,董卓時期,他可以在攻打孫堅之前,借題發揮訓斥呂布。
這說明了胡軫在軍中的地位不低。
而且董卓派他衛戍長安周邊,也說明了他的綜合實力得到了董卓的認可。
新豐之戰,胡軫也很賣力氣,他之前因為被王允派去見李傕,而有機會悄悄給自己招募了一批新兵,這是打野成功得以加持。
喝水不忘挖井人,胡軫率領所有部眾投降李傕,並成為傳銷組織的塔尖成員。
(《後漢書》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 、徐榮擊之於新豐。
榮戰死,軫以眾降)
我有理由懷疑,徐榮是胡軫從背後殺死的。
當然,出刀的方向值得商榷。
王允第二次的人員任用,因不了解下屬而導致內訌,失敗。
作為領導,王允明顯不了解下屬的動向。
有能力的人前來投奔自己,無非幾條。
要麼廟小佛身大看不上自己原企業,要麼不原被企業重視而覺得沒有未來,希望到你這裡來有個發展,再者就是一時走投無路,暫時找個落腳地方的,像胡軫這樣的。
有因為正義理想而選擇生活的人嗎?有,但極少。
之前,胡軫和楊定不但沒去完成王允交給的任務,還幹了私活掙了外快。
王允竟然對私招兵馬這樣的大事沒有絲毫察覺,可見王允的核查機制多麼有限。
估計兩個人回家後,還會得意揚揚地嘲笑王允很傻很天真。
新豐狙擊戰不但讓王允損失了兩位大將,敵方還增加了一位。
欸,不對呀,怎麼里外里有三個人了?亂了,亂了。
估計看到長安城下眾多的叛軍王允也亂了,腦子裡迴響著范偉的聲音:「二啊?剛才你說的不是三嗎?」
這時候,王允已經沒的安排了,只剩一個辦法:開城門,放呂布!
呂布os:終於又到我出場了
呂布雖然專殺領導,但此時的他對漢朝還是忠心耿耿的。
面對叛軍的圍攻,他還算恪盡職守。
前兩期咱們分析過,由於建造長安城時充分考慮了戰爭需要,所以非常堅固,長安並沒有因為數萬敵人的進攻而立刻失守。
守城期間,呂布出城與攻擊北門的郭汜約了一架。
呂布還是很聰明的,他知道敵眾我寡太多,硬拼到底只會死路一條。
他利用涼州將軍始終不服自己的心理,向郭汜提出單打獨鬥見輸贏的要求。
在漢末,呂布的這個要求還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情節無過於大將間的PK,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許褚裸衣戰馬超等等,但這些美如畫的場面都是假的。
當時兩軍的戰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攻城,另一種是以布陣為主的對攻。
高級將領都是在被保護的情況下出戰的,因為一將難求。
大多數的進攻部署是:最外層是士兵,士兵後面是低級軍官,他們後面是校尉,最後才是將軍。
有些將軍或者校尉為了鼓舞士氣,會沖在前面,但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會有護衛守著。
當然,也發生過單打獨鬥的個別情況。
比如太史慈憨斗孫策小霸王其樂無窮啊------!當時,他倆不期而遇,走著走著對上臉兒了。
於是沖將上去,打成一片,最後抱成一團,激情四射。
後來,雙方的軍隊趕到,他們反而各自分開了。
可能是人多,他倆不好意思了,但彼此留了對方一件信物。
(《三國志》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聽到呂布提出的要求,郭汜竟然放棄兵力優勢答應了------從後來他與李傕的事情看,郭汜的智商確實像月底的流量:說沒就沒------估計當初是真被呂布壓制慘了,這次乘勝一定要出口氣。
要不就是郭汜想當英雄,殺死呂布獨攬為董太師報仇的功勞。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呂布與郭汜在長安北門外,以正規軍的排場,上演了一出「江湖決鬥定輸贏」。
借用古龍的語氣,以郭汜的視角說下現場:那矛,太快了,眼睛沒看到招數,身體已感到冰涼。
呂布一矛刺中郭汜,好在後面的騎兵趕來把郭汜救走了。
(《三國志》:郭汜在城北。
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
這次倒是王允一方勝了,但跟王允無關,不過是耍胳膊根兒的呂布贏了。
對方即使輸,不過是輸了點兒郭汜的智商而已。
這下郭汜不鬧騰了,再加上長安城堅固難破,叛軍也沉靜了許多。
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呂布隊伍里出現了叛軍。
長安城破,呂布帶兵逃亡。
李傕郭汜占領了長安,倒是沒難為天子,但他們殺死了王允全家及其在長安的宗族。
好在王允的兩個侄子當時不在長安,活了下來。
一位叫王晨,另一位叫王凌。
忠臣王允被殺死在街市,開始跟董卓的境遇是一樣的,並沒有人敢來收屍。
忠臣與逆賊的結局竟如此相同,想來令人唏噓。
其實,如果王允在知人善任方面再有些智慧,即使被李傕抓住,也未必會有如此結局。
李傕剛剛占領長安的時候,並沒有立刻殺死王允。
根據後漢書(獻帝紀)記載:(六月)甲子,殺司徒王允,皆滅其族。
這中間有七天的時間。
李傕沒殺王允,是在等兩個人。
當初王允在殺董成功之後,他安排老鄉宋翼擔任左馮翊,王宏擔任右扶風。
這是拱衛京城的兩個地區。
漢朝的長安城周邊有三個直轄區。
長安所在地區叫京兆郡,西側有個地區叫右扶風,東側有個地區叫左馮翊。
都是人民富足兵馬強壯的地區。
長安城破後,王宏、宋翼接到了李傕以天子的名義發來的進京詔書。
王宏立刻派人通知宋翼,不要進京。
因為咱們在外面擁兵自重,李傕就不敢殺死王允。
如果咱們回去了,必然會被滅族的。
於公於私回去必死。
看來王宏還是有頭腦的。
(《後漢書》初,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
是時,三輔民庶熾盛,兵谷富實,李傕等欲即殺允,懼二郡為患,乃先征翼、宏。
)
宋翼顯示出了極高的忠君愛國的核心價值理念,他用手一甩胸前的長圍脖,接著撣了撣長衫上的灰塵,最後又理了理有些凌亂的頭髮,昂起頭看著遠方說:「頭可斷血可流,天子之命可遇不可求!」
王宏接著勸宋翼:現在天下大亂,人人皆兵,咱們手裡又有槍桿子,還可以去聯絡討董的那些諸侯。
但宋翼不虧叫「翼」,他理想的翅膀已經高高飛翔。
根本聽不見地上的王宏在說什麼。
看來王允重用宋翼,還是很有道理的,他頗有王允玉碎之剛骨,且青出於藍,他是那種不等別人摔,自己先摔自己的那種碎。
後漢書上說:「翼不從。
宏不能獨立」看著宋翼執意要飛,王宏無法獨自生活在地上,因為心會跟愛一起走,說好不分手。
春風都化成秋雨,愛就愛到底。
看到王宏、宋翼竟真的把自己送上門來了,李傕感嘆天下竟有如此幼稚的對手。
為了紀念此事,李傕給自己表字為「稚然」,用來記住他們幼稚的樣子。
李傕立刻把倆人抓起來與王允一起殺了。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已經成了李傕實踐的唯一真理。
被殺之前,王宏似有所悟,他說「宋翼這種人,根本不能一起做大事!」
王宏和宋翼兩人之間相比,看似王宏更聰明一些,但回顧一下他的個性,一點兒都不比宋翼強。
王宏雖然謀略多,但有見無主,離不開他人的幫助。
宋翼卻有主無見,過分執著。
當初王允選擇他們在外鎮守,除了鄉情之外,也許希望他們能彼此優勢互補,形成主見,誰想但兩位在一起缺點疊加,出現了負能量互擾現象。
王允讓他們在外駐守,就是為了以防萬一,做個外援但他們的處理讓王允翻盤的最後一點兒希望也沒了。
王允在長安周邊的兵力部署是非常好的先手,但所託非人是失敗中的失敗!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此人出身馬賊曾單挑過呂布是董卓手下四大將之一
說起東漢末年亂世,人們往往會想起董卓,正因為董卓帶兵進入了洛陽把持朝政,在其執政期間黨同伐異陷害忠良遂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再加上董卓進京之後擅自廢了漢少帝從而引起了以袁紹 曹操為代表的士人集團的...
他在演義中默默無聞,歷史上卻戰績驚人 曾連續打敗孫堅、曹操!
漢末三國時代的驍勇善戰之人,多數來自關西,所以漢人有句名言,叫做:「關西出將,關東出相」。可凡事總有例外,譬如今天司馬為大家講的這一位猛將,便來自東北那旮旯。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在小說中,李儒作為董卓手下的第一謀臣,是一個戲份實足的角色。建議董卓先上表朝廷,名正言順之後再進兵洛陽的是他;建議董卓廢帝另立,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建議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的是他;宣讀廢...
董卓、牛輔被殺,對我們涼州兵團算是個事?先看看我們老對手韓遂、馬騰的隊伍換了多少老大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看到牛輔的首級,王允肯定鬆了一口氣。董卓帶兵撤退到長安前,留下的三員大將牛輔、董越、段煨中的兩位已經報銷——董越被牛輔殺死、牛輔被自己僕人殺死。而另一位段煨此時...
董卓有個據說「善謀」的愛將,卻不是李儒也不是賈詡,他是誰?
上回講了李儒,這回再講一個涼州軍中善於謀劃的人物,這人物不但有些小智謀,還頗得老董的寵信,堪稱董卓旗下第一愛將。他是誰呢?自然不是李儒,卻也不是賈詡(老賈日後再講)。
他是三國演義中跑龍套的菜鳥,歷史上曹操孫堅卻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三國時代,魏國集團的奠基人曹操和東吳江山的創始人孫堅都是不可一世的牛人,可是鮮有人知道這兩大牛人,曾經先後被同一個人打敗,而且敗得非常慘烈不堪。這位仁兄,在三國時代並不怎麼出名,歸屬於「大江東去...
董卓麾下「五虎將」,有一超級戰將曾先後打敗了曹操和孫堅
劉備麾下有「五虎上將」,曹操麾下也有「五子良將」,甚至連袁紹麾下都有「四庭一柱」;但是沒想到連董卓都有個「五虎將」的存在;董卓作為西涼集團老大,麾下有五大中郎將為其爪牙,但是能力嘛,似乎就一人稱...
最被埋沒的西涼猛將:打飛曹操擊敗孫堅
讀三國喜歡魏武的雄才大略,劉備的韜光養晦,孫權的揮斥方遒;也喜歡典韋的逐虎出澗,趙雲的渾身是膽,周泰的奮勇驅嫌;還喜歡荀彧的沉著冷靜,諸葛亮的深謀遠慮,周瑜的雄姿英發。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
王允短暫的小時代(四)
話說李傕、郭汜反擊長安,長安城本來城牆又高又厚,不是那麼輕易能攻下的,但是在關鍵時刻,呂布屬下的蜀郡士卒發生兵變,叛軍打開城門將西涼兵馬放了進來。呂布屬下的蜀郡士卒為什麼會發生叛變,我查了很多資...
權臣董卓手下的武將陣容到底有多豪華?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黃巾起義之後,西涼軍成為漢末最為強大的精兵之一,而董卓確實這支西涼軍的首領,後來在大將軍何進密令下,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卻借何進被殺之機,得以掌握朝政。董卓是第一個挾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