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名將徐榮之死:一代將星如何隕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榮,東漢末年名將,以「汴水破曹操,梁東敗孫堅」而出名。

曾為董卓部下,董卓死後,為王允效力,後再「文和亂武」事件中戰死於亂軍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徐榮字什麼,史料上並沒有記載,雖然古人都有加字的習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有知識,有地位的人才會有字。

「字」也稱「表字」,是我國特有的,也算是一種傳統文化。

因為人的姓名是父母取得,無法改變,為了符合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就會取字。

字後面的內容是對本人的補充和延伸,和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在古人看來,直接稱呼一個人的名是不禮貌的,要稱呼對方的字才能體現對他人的尊敬。

如:曹操字孟德、賈詡字文和、趙雲字子龍、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等。

徐榮在三國中,因身隕時間早而記載較少,是一位常常被忽視的名將。

在為董卓部下時,表現得異常活躍,很多時候都重用徐榮,可見董卓對徐榮是很肯定徐榮的才幹的。

在三國鼎立形成時的兩國先主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就這一點,他就可以被算入三國神將之列。

只不過能力雖有,就是投錯明主,如果他為曹操部下,也許會大有作為。

董卓死後,其部下紛紛投靠他主,只有徐榮沒有叛變,也許在他看來,不管是董卓還是王允,誰控制朝廷,他就效命於誰,結果卻死在昔日同僚手上。

這也是他身為軍人的執著和忠心。

徐榮怎麼死的

徐榮,是個戰功顯赫的三國將領。

曾擊敗過戰無不勝的曹操,也擊敗過江東猛虎孫堅,其軍事實力不可小覷。

初平三年,涼州兵反叛,王允混亂,讓徐榮等出戰,不幸戰死新豐,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董卓生性殘暴,他專政時期間,長安城民不聊生,人心惶惶,處處險惡。

引來了不少官吏的反感,也招到百姓的憎恨。

初平三年,并州兵和涼州兵激發矛盾,并州人呂布和王允趁亂殺死董卓。

董卓一死,長安百姓載歌載舞慶祝、歡呼。

董卓部下李傕怕王允治罪,欲四處逃難,謀士賈詡獻計,讓他們召集涼州兵殺回長安,於是李傕等涼州兵開始反叛。

朝廷內亂剛剛平息,眼看又是一場惡戰,王允開始心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命令徐榮和胡軫出戰,可事實上胡軫等人和王允關係並不好,早就和李傕等人私下聯合,使得無辜的徐榮孤軍奮戰,不幸戰死於新豐。

後李傕、郭汜、李蒙等十萬兵圍攻長安,呂布東逃,王允被殺。

徐榮就這樣成了戰爭的犧牲品,也沒有留下半句話的離開人世,不免說徐榮的死太可惜。

但他更悲劇的是,他身為忠臣將領,先後打敗了曹操、孫堅,可卻不被重視,卻被遺忘,真的是非常悲哀。

徐榮不是死於軍事失利,而是死於政治陰謀。

這樣一個有才幹的將領,不管是投靠後來三國哪一方,都會書寫更多輝煌的歷史。

三國徐榮

徐榮,東漢末年名將,出生不詳,死於192年的新豐之戰。

因擊敗曹操和孫堅而名聲大震,董卓被司徒王允殺死後,效力於王允,在與李傕、郭汜等涼州兵交戰時,不幸被殺。

歷史上關於徐榮的記載很少,但他戰功卓越,屢建奇功,這些事實不能被遺忘。

初平元年,曹操召集同盟軍,欲將董卓趕下台。

但由於缺乏統一的領導,同盟軍大多各自為戰,沒有謀略。

儘管前期有所成就,占領了幾個城池,但日益突出的問題,使得同盟軍停滯不前。

曹操不得已獨自追擊董卓。

在汴水之戰中,與徐榮交戰,曹操戰敗。

孫堅對董卓來說,可謂江東猛虎。

時孫堅率豫州兵討伐董卓,董卓讓徐榮、李蒙兩將出戰。

徐榮和孫堅在梁開戰,孫堅戰敗。

董卓雖然殘暴,但這次打敗孫堅,讓董卓增加了士氣,可以說是一場大勝。

這樣一個打敗曹操、孫堅的人物,可以說他身為將領,有這樣的戰果也不枉此生。

歷史上,關於徐榮就三個,打敗曹、孫和徐榮之死。

李傕、郭汜為董卓的舊部,被王允追殺,不料聽從賈詡的毒計,一路召集涼州兵,攻進長安。

給王允來了個突然襲擊,剛處理完內亂,又遭到攻擊,徐榮等人還沒有準備好,戰鬥力不強時就受到痛擊。

徐榮慘死也是因為他受到涼州兵的排擠,在李傕等實力強大時,徐榮自然被殺。

所以徐榮的死不是說徐榮沒有軍事能力,而是當時的政治環境對他不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不死三國第一猛將非他莫屬

徐榮(?-192年),玄菟人。在《三國演義》里,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歷史上的徐榮勇猛決不再呂布之下,甚至呂布與他同為董卓的部將都不能顯示鋒芒。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