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

而董卓死後,其部下也各自擁兵,還一度把持朝廷,風光無兩。

本文就專門介紹董卓時期各將領的地位情況。

董卓

董卓軍除董卓外,地位最高者非董旻莫屬。

董家兄弟共三人,老大董擢,老二董卓,老三董旻。

董擢在董卓進京前已經去世,因而董卓董旻兄弟二人掌握著軍隊的核心領導權。

董旻和董卓都是其父親董君雅擔任潁川綸氏尉時所生,二人年齡相仿。

董旻一直擔任著董卓的左膀右臂,董卓剛進京時,正是雒陽最亂的時候,何進剛被宦官殺害,袁紹兄弟又帶兵誅除宦官,同時何進的舊部又和何進弟弟何苗的部隊開戰(何苗一直反對誅除宦官)。

董卓趁亂而起,派董旻同何進的舊部協力擊敗了何苗的部隊,並斬殺何苗,於是董卓就成功掌控何進何苗兄弟二人的舊部。

後來董旻官拜左將軍,同董卓的前將軍並列,而董卓軍其他將領最多只是中郎將和校尉這個級別,足見董旻地位之高。

董旻在呂布王允合謀刺殺董卓後,作為董卓親屬一同被殺。

董旻

董旻之下地位最高的是中郎將級別的七位將領,分別是牛輔、董越、段煨、胡軫、楊定、徐榮、呂布,其中數牛輔地位最高。

牛輔是董卓的女婿,董卓的兒子在史書中沒有記載,只記載有一個孫女董白,可以推測董卓之子應該是早卒,因而從理論上說,董旻、牛輔、董璜(董擢之子)都是董卓的候選接班人,於是地位比普通將領要高。

在演義中李儒也是董卓的女婿,還擔任董卓軍的軍師,而歷史上的李儒地位則低得多,他的事跡只有客串了一把藥神,毒死少帝劉辯,估計因為毒死皇帝的罪行太過惡劣,所以羅貫中才會在演義中給他加了一堆戲。

董卓控制朝政期間,牛輔多次率領主力出征,先後和白波賊以及名將朱儁交戰,後來一度把持朝政的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都是牛輔的部下。

董卓被殺時牛輔領兵在外,他擊敗了呂布派來討伐自己的李肅,隨後又殺死了同為董卓軍中郎將的董越,但因為害怕部下殺掉自己投靠朝廷,於是攜帶財物與親信出逃,最後反被親信所殺。

牛輔

董越官拜東中郎將,孫堅進攻雒陽後奉命屯兵黽池。

董卓死後,幾位中郎將只有他和牛輔沒有投降朝廷,但牛輔因受筮者(巫師)蠱惑,將其殺害。

從牛輔對其不信任來看,董越應當不是董卓的親族,董卓在長安的三族都被王允所誅,董越如果是董卓的近親則不會有和王允聯手對付牛輔的可能,因而董越並非董卓軍的領導層。

段煨是武威姑臧人,和威震西羌的前太尉段熲(就是賈詡冒充是他外甥的那位)是老鄉,推測二人應該是同族。

孫堅進攻雒陽後段煨奉命屯兵華陰。

段煨在董卓軍里是個很特別的人物,董卓部下的將領和軍隊以囂張跋扈、軍紀敗壞著稱,而段煨卻為人低調、軍紀嚴明。

在屯兵華陰之後,段煨就在那紮根下來,安心經營這裡,之後董卓那邊鬧出什麼么蛾子他都不去參與。

董卓死後他順勢響應朝廷,但沒有帶兵前往長安,李傕等人攻下長安後他依然響應朝廷,還是駐紮在老地方,獻帝東逃時要經過他的地盤他就恭敬地歡迎,要走他也不挽留,曹操迎奉獻帝後他又響應曹操。

段煨頭腦十分清醒,從董卓被殺開始他就盡力撇清自己和董卓軍的關係,畢竟董卓軍的名聲實在太爛,最終段煨成功洗清自己出身,成為曹操派去討伐李傕的關中諸將的一員,得到了王師的身份。

賈詡從長安出逃後曾經憑著老鄉的身份投靠段煨,賈詡才智出眾,且威望很高,對於段煨這種已經在地盤站穩腳跟又沒什麼野心的人來說,賈詡是個多餘又有威脅的人物,因而很防備賈詡,賈詡看清現狀後轉投了需要自己的張繡。

段煨晚年位居九卿,他和賈詡應該是董卓軍結局最好的兩個人。

胡軫

胡軫是董卓軍高級將領,孫堅進攻董卓時,董卓以胡軫為大督護,率領呂布、華雄等將迎擊。

呂布和胡軫雖同為中郎將,但這一戰里胡軫卻是呂布的上級,可以看出胡軫的實際地位在呂布之上。

董卓死後,胡軫率部投降王允,但王允素來輕視涼州將領,後來李傕等人進攻長安,王允命胡軫、徐榮率軍出戰,胡軫陣前投降,導致王允軍大敗。

攻下長安後不久,胡軫病死。

從各種記載來看,胡軫是個人緣很差的人,而且他兩次出戰都坑死了隊友,是顆團戰毒瘤。

楊定在史書上里沒有被記載官職,之所以認定他屬於中郎將級別是因為有段記載是董卓死後,李傕等人各自擁兵,王允便派有「涼州大人」之稱的胡軫和楊定前往勸說,可見楊定在董卓軍中的地位和胡軫相當。

楊定和胡軫一樣也在長安之戰中投靠了李傕,但二人戰後地位就被原先不如自己李傕郭汜等人超過。

後來楊定和李傕、段煨不和,被李傕大敗,逃亡荊州後很可能是戰死了。

徐榮

徐榮是董卓軍中的一個異類,董卓軍以涼州人為主,高級軍官中只有他和呂布不是涼州人,呂布是并州人,而徐榮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幽州人。

至於徐榮一個幽州人為何會在董卓手下,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徐榮憑著自身的實力獲得了董卓的信任。

在和關東聯軍的交戰中,徐榮的戰績最為出彩,先後擊敗了曹操和孫堅兩大巨鱷,令人十分驚艷。

董卓死後徐榮投降朝廷,長安之戰時奉命和胡軫一同迎擊李傕等人,結果胡軫叛變,徐榮戰死,一代名將就此落幕。

呂布

呂布應該是中郎將當中職權最低的一個,董卓並沒有外派呂布屯兵,甚至在迎擊孫堅時還讓他當了一把同為中郎將的胡軫的部下。

呂布的地位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待遇,他殺掉了故主并州刺史、執金吾丁原來投靠董卓。

演義中董卓派呂布的同鄉李肅前去說服呂布歸降,歷史上李肅確實是呂布的老鄉,但並不是董卓的人(赤兔馬也沒記載董卓送的),而是呂布的部下,因此李肅應該是丁原的舊部,同時從李肅官拜騎都尉,而且後來奉命率兵進攻牛輔來看,李肅在丁原軍中的地位還比較高。

在記載中,丁原軍的舊部里張遼一直是呂布的部下,張楊也和呂布交好,可見呂布在丁原舊部中威望很高,董卓給予呂布較高的地位也有拉攏丁原舊部的需要。

呂布投靠董卓後被收為義子,並被派在身邊保護安全,但董卓為人粗暴,曾因事對呂布扔手戟,呂布也生性好色,私下和董卓侍妾私通(三國演義據此創作了連環計和鳳儀亭),二人產生嫌隙,最後呂布被王允等人拉攏,刺殺了董卓。

對於呂布這樣一個道德感低,又有弒主劣跡的人,董卓僅因其武藝高強便讓他保護自己人身安全,可見董卓用人不明。

在這七位中郎將之下的則是校尉級別的將領,分別是董璜、李傕、郭汜、華雄、樊稠、張濟、賈詡、李蒙、王方等人。

董璜是董卓的侄子,擔任侍中、中軍校尉,可出入皇宮,同時掌控禁軍。

董璜在董卓軍中也屬於領導層的將領,但因為資歷尚淺,所以官職只到校尉級別,董卓死後董璜一同被殺。

李傕

李傕是董卓軍中層將領,在牛輔麾下。

李傕在董卓軍的資歷不算很高,但因為能力出眾而頗受重視,侍中劉艾曾對董卓評價李傕、郭汜的用兵能力在孫堅之上,董卓也並沒有提出異議。

劉艾是史官,並非董卓軍的人,連他都知道李傕郭汜的名號,足見二人名聲很大,是董卓軍下一代高級將領的熱門人選。

孫堅進攻董卓時,董卓曾派李傕單槍匹馬前往孫堅大營求和並約定兒女婚事,如果孫堅同意的話,估計孫策就和董白定好娃娃親了,但孫堅拒絕。

董卓死時,李傕等人跟隨牛輔屯兵在外,牛輔隨即出逃又被殺,於是李傕等人向王允請降,然而王允不許,李傕本欲解散軍隊後回鄉,被賈詡勸阻,畢竟牛輔的例子就擺在面前,於是眾人孤擲一注進攻長安。

最後王允被殺,呂布戰敗而逃,李傕等人成功掌握朝政。

後來眾人內訌,互相攻訐,樊稠李蒙被殺,獻帝出逃,為曹操所迎奉,李傕等人不久也迎來了自己的滅亡。

郭汜

郭汜和李傕情況差不多,二人常被並列排在諸校尉之前,可見他倆是這幫校尉的老大和老二,但實際上郭汜的用兵能力應該還在李傕之上,後來二人互相攻訐時,郭汜曾經率領數百人大破李傕數萬人。

另一方面,郭汜對自己武藝頗為自負,在長安之戰時曾經和呂布單挑(史書上很少見的單挑案例),最後當然是沒打贏呂布,還被呂布刺傷,要不是部下援救恐怕郭汜就死在呂布手上了。

和李傕互相進攻時,李傕綁架了獻帝,而郭汜則綁架了百官,性格剛烈的老將朱儁因二人的出格行為而氣死。

郭汜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所殺,比李傕早死一年。

華雄

華雄的資料很少,也沒有史書記載他是校尉。

但胡軫率領諸將和孫堅交戰時,帳下有騎督呂布和步督數人,其中就有華雄,可以據此推測華雄地位低於呂布,但不會低太多,應當屬於校尉這個級別。

而華雄在這一戰就被孫堅所殺,並沒有任何表現的機會,演義中華雄大敗孫堅的劇情實際是把徐榮擊敗孫堅的那場戰鬥移花接木到了華雄身上。

樊稠

樊稠是和李傕郭汜一同進攻長安的諸將之一,記載中牛輔帳下的諸校尉中並沒有他,他是和李蒙王方隨後一同加入了聯軍,所以這三人應當是其他中郎將的部下(可能是董越或徐榮)。

在攻下長安後,樊稠的地位僅次於李傕郭汜,排在第三。

後來韓遂馬騰進攻長安,被郭汜、樊稠、李利(李傕的侄子)擊敗,樊稠追擊韓遂時看在同鄉的情誼放跑了他,結果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第二年諸將內訌,樊稠放跑韓遂的舊帳被翻出,然後同李蒙一起被殺。

張濟

張濟和李傕郭汜一樣是牛輔手下的校尉,排在第三。

攻下長安後,張濟的地位排在第四,名列樊稠之後。

但張濟沒能和他們三人一樣留在朝廷,而是被外派到弘農屯兵。

幾年後諸將內訌,樊稠李蒙被殺,李郭互相攻伐,實力都被削弱,張濟引兵前來勸和。

之前實力較弱的張濟因為沒有參與內訌,反而成為諸將中舉足輕重的一股勢力。

諸將和解後,張濟同眾人護送獻帝東歸,官拜驃騎將軍,但不久後獻帝出逃,張濟軍因缺糧而前往荊州掠奪,被劉表射殺,侄子張繡統領了他的部隊。

賈詡

賈詡在牛輔手下的校尉里排第四,是的,你沒看錯,賈詡在董卓手下當的是武官。

賈詡雖然智謀出眾,但他是將領出身,當時他的年齡已經不算小了,如果不是立下了特別大的功勞,可能這輩子的上限就是個雜號將軍。

結果董卓被殺,牛輔出逃,董卓軍的這幫中層軍官被推向了歷史的前台,而賈詡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從此走向巔峰,最後甚至位列三公。

所以啊,人的命運,既要靠個人奮鬥,也靠考慮歷史的進程。

在反攻長安後,賈詡憑藉其功勞當上軍中大佬是沒問題的,但賈詡和段煨一樣頭腦很清醒,他知道董卓軍這幫人成色如何,先是希望自己能引導這群同僚共輔朝政,結果壓根沒用,再加上賈詡謀略過人,威望又高,同時又受獻帝和大臣信賴,因而很被李傕等人忌憚。

於是賈詡就趁亂跑了路,他先跑到老鄉加老幹部段煨那兒,結果被段煨猜忌,於是又跑到晚輩張繡那兒,被張繡當做肱骨。

最後二人趁官渡之戰投靠曹操,賈詡的人生終於走上了正軌。

李蒙是和樊稠一起加入反攻長安大軍的將領之一。

攻下長安後和樊稠一同官拜中郎將,但之後李蒙的官職就沒有再提升了,估計是手上資本太少,爭權失敗。

後來在諸將內訌中和樊稠一同被殺。

王方和李蒙一樣,但不同的是王方在反攻長安後就沒有記載了,甚至戰後論功行賞的名單里也沒有他,可能是戰死了,王方大概是董卓軍舊部反攻長安的戰鬥中唯一陣亡的將領。

以上就是董卓時期軍中排的上號的將領的介紹了。

張遼是丁原舊部,後來呂布軍中的主要將領如高順、侯成等人推測也是丁原舊部(并州確實是個出猛將的地方),這些人在董卓軍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董承這種在獻帝東歸時地位陡升的將領在董卓時期也排不上號,而張繡、李利、李暹、胡封等人就更是小字輩了,只有等他們的父輩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出頭後才有他們發揮的舞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董卓死後,李傕為什麼能翻盤成功?

李傕、郭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牛輔敗亡,眾無所依,欲各散去,李傕等人恐懼,乃先遣使詣長安,求乞赦免。尚書令士孫瑞建議赦免董卓舊部,王允不許;有...

攪亂東漢的董卓,手下大將里呂布都排不上號?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放下孫堅不說,我們回頭看一下往西北退兵的董卓。早被董卓燒成一片廢墟的洛陽,孫堅不來,董卓帶軍隊也會西撤。沒有了供給能力的洛陽,是留不住董卓大軍的。孫堅和董卓軍隊...

賈詡早年效力涼州

永漢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

董卓的部將都是什麼結局

董卓執政,外戚、宦官已不復為患,若是董卓能做一個賢臣,或許大漢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但他沒有,而是擅自廢立,殘暴統治,最終引來諸侯討伐,將大漢虛弱的本質赤裸裸暴露在眾人眼前,皇室威望掃盡。自此以後...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