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不把皇位傳兒子,而是傳弟弟,並不是因為金匱之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不把皇位傳兒子,而是傳弟弟,並不是因為金匱之盟

一、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

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二、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

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

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

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

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三、趙匡胤的兒子

  • 兒子

  1. 長子 滕王趙德秀,早亡

  2. 次子 燕懿王趙德昭,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

  3. 三子 舒王趙德林,早亡

  4. 四子 秦康惠王趙德芳,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賢王原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趙昚

  • 女兒

  1. 申國公主,早亡

  2. 成國公主,早亡

  3. 永國公主,早亡

  4. 魏國大長公主(初封昭慶公主,進封鄭國公主,改封秦國公主。

    進封秦國長公主。

    後改封魏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封賢肅大長帝姬)

  5. 魯國大長公主(初封延慶公主,進封許國公主。

    改封晉國公主。

    進封晉國長公主。

    進封晉國大長公主。

    改封魯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肅大長帝姬)

  6. 陳國大長公主(初封永慶公主,進封虢國公主。

    改封齊國公主。

    進封許國長公主。

    追封許國大長公主。

    改封陳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惠大長帝姬)

四、金匱之盟

杜太后

金匱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

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續資治通鑑》的作者,清代史學家畢沅的觀點:太宗即位,既不是篡弒即位的;也不是奉太祖遺詔即位的,因為太祖「未嘗明降詔旨」,「非實有遺詔也」。

《續資治通鑑》中的有關宋太祖「非實有遺詔」的觀點一經問世,即被視作材料論斷上的權威結論而被廣泛接受,影響了史學界達二三百年之久。

二十世紀40年代後,史學家如鄧廣銘、吳天墀諸先生,雖然對「燭影斧聲」一事已有了完全不同於畢沅的看法,但在宋太祖有無傳位遺詔一事上,則仍以畢沅之說為準。

如鄧廣銘先生在40年代的一篇長文中即明確斷言:「當太宗即位之初,想必正是群情危疑,眾口悠悠之際,他卻實在沒有宣布任何一項遺命以杜眾口之疑。

近半個世紀以後,鄧廣銘在《試破宋太宗即位大赦詔書之謎》一文中又進一步重申:「從《宋史》、《長編》等書中,都看不出宋太宗即位時舉行過任何儀式(指宣布遺詔即位等)。

已故宋史專家張蔭鱗、聶崇歧,美籍華裔宋史專家劉子健,日本學者荒木敏一,大陸中青年學者劉洪濤、侯虎等,則對「篡弒論」的觀點有所保留。

他們認為宋太租並非死於暗殺,而是自己猝死,與宋太宗無關。

正因為是猝死,所以根本也就不會有傳位於宋太宗的遺詔,宋太宗即位屬於自立。

張蔭麟先生:「宋太祖之死因雖不能確斷,然有一事可以確知者,宋太宗即位並無正式傳授之法令依據(無論事實上本無,或雖有而太宗名義上不用)。

否則,實錄、國史以至於李燾《長編》斷無不加記載之理。

五、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

首先,杜太后一生經歷了唐末五代,而這是一個王朝更替形同輪轉的特殊歷史時期。

五代的13個帝王,沒有一個在位的時間超過10年,平均在位時間僅4年,其中有7個死於非命。

試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誰能保證趙匡胤不會重蹈覆轍呢?所以,杜太后一生的經驗告訴她,必須確立一個年長的儲君,才能保證大宋王朝的帝祚永昌。

換言之,在大宋立國之初、根基未穩的情況下,萬一趙匡胤遭遇不測,年僅十餘歲的趙德昭是絕對無法應付的。

因此,年已二十幾歲且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趙光義,顯然是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

其次,如果說金匱之盟是一件徹頭徹尾的政治贗品,那如何解釋趙匡胤始終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儲君,甚至終其世連王爵都不封呢?而與此相反,杜太后去世僅一個月,趙匡胤便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尹、同平章事,後又封晉王,位在宰相之上。

按五代慣例,這其實已經賦予了趙光義准皇儲的地位。

由此看來,趙匡胤正是按照杜太后的遺願,把弟弟趙光義視為既定接班人的。

至於說他遲遲不願公開盟約,可能是為了隨時掌握立儲的主動權,或許必要時他也可以傳位給兒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代金匱之盟之謎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並非猝死

作為一代傑出帝王,趙匡胤的死,著實讓人惋惜,所以,不少正義文人和好事者懷揣疑竇,翻箱倒櫃,引文摘句,窮追猛打,一定要找出個罪魁禍首來才肯罷休;而作為趙匡胤死後最大受益者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