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無敵的皇甫嵩,遇上從最底層打拚上來的董卓,會怎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被三國演義淡化了的皇甫嵩
一部《三國演義》讓很多原本在史書上少有人問津的人物家喻戶曉,董卓就是其中的一個。
論知名度,董卓的名氣在三國演義所有人物的排名肯定不低。
主公一級的,董卓可以和建立三國的曹操、劉備、孫權齊名。
而且大家也清楚,這三位要不是一起討伐董卓,還真不會有後來的基業。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創作,東漢末並不重要的劉關張是故事的主線,黃巾起義只是一個引子,董卓這個奸亂臣賊子也只是配角。
而在歷史主軸上,黃巾起義的真正平定者皇甫嵩、盧植、朱儁的功勞不少都寫到了劉關張、曹操身上。
在歷史同期,遠勝過董卓,能和董卓掰手腕的這些重量級人物,在《三國演義》里都只被提了一下名字。
不熟悉東漢末年歷史的人,因此對皇甫嵩、盧植他們知道很少。
特別是撲滅黃巾起義又平定羌人叛亂的皇甫嵩,不僅僅平滅黃巾起義的功勞都被冒領了去,很多地方還被略過了。
要知道當時帶兵進京的董卓只是帶了去并州赴任的幾千軍馬,而當時西北大軍其實在皇甫嵩手上。
可三國演義為了不讓這與主人公關聯不大的信息把聽眾搞糊塗,全簡略成了西北二十萬軍馬都為董卓所節制。
這樣寫凸顯董卓力量的強大,更強化了觀眾對三國里董卓這個反面人物的印象。
可如果回到歷史裡,你會發現皇甫嵩和董卓還真是一對冤家。
在史書里,兩個人之間有很長交集,有著太多的愛恨情仇,到最後都生死相見。
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名將皇甫嵩和梟雄董卓的糾纏人生。
(二)家世背景、人生履歷天差地別的兩人
如果論家世、背景,如果是太平盛世,兩個人是不怎麼會有交集的。
皇甫嵩名家大族出生,祖爺爺輩就已是將軍了。
到父親這一輩,父親是食俸兩千石的郡守,叔叔是平定羌人叛亂的名將皇甫規。
而皇甫嵩自己很小就被舉為孝廉,太尉、外戚請他出山他都拒絕,直到皇帝公車迎接才出山做了侍郎,之後又和父親一樣當了北地郡的郡守。
再看董卓沒什麼家庭背景,從小也就是喜歡結交一些羌人,自己還得種地。
不過實在不務正業,居然殺了農家人視為生活之本的耕牛來待客。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粗猛豪爽,讓他超乎常人熟悉了解羌人。
而且因為殺耕牛招待羌人領袖,羌人居然回頭送了他一千頭牲口,在鄉里得了勇健俠義的好名聲。
之後出來做官,從最底層做起,和羌人前後打過百十來仗。
再之後,有幸被徵召如羽林,接著又是和羌人打仗立功,得到的賞賜卻全分給部下。
簡單看一下,黃巾起義之前的二人,家世背景、人生履歷相差甚遠,如果不是特殊的機緣,應該不會有什麼交集的。
但歷史卻讓這麼兩個完全不是一路的人,糾纏交接在了一起。
(三)第一回碰面,皇甫嵩無意間救了董卓
兩個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因為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在東漢歷史上,算不上一件特別大的事,不過由於黃巾叛亂,讓漢靈帝下令設立州牧,卻讓東漢從此有了諸侯割據的局面,也成就了後來的三國。
關於黃巾起義的大部分記載,都出現在皇甫嵩的傳記里。
皇甫嵩是撲滅黃巾起義的第一名將,這樣寫也能看到《後漢書》作者范曄一樣認定皇甫嵩是平定黃巾叛亂的第一人。
先開始,皇甫嵩和朱儁在南邊圍剿黃巾叛軍,盧植在北邊。
盧植已將張角圍困起來的時候,被宦官誣陷,被撤換,而且判了「減死罪一等」,相當於無期徒刑。
然後,讓董卓接替盧植接續在北邊圍剿黃巾軍。
不想董卓也不爭氣,打了兩個月也沒結果,一樣被罷免,一樣被判「減死罪一等」無期徒刑。
這時在南邊的皇甫嵩、朱儁已經基本把黃巾軍蕩平,於是讓皇甫嵩帶兵北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皇甫嵩將黃巾起義基本平定。
為了紀念這件事,當時在位的漢靈帝特意把年號改為「中平」。
而且天下大赦,因為這次大赦,被判了無期徒刑的董卓被放了出來。
想必這時候的董卓,心中還是感激皇甫嵩的,不然真是要把牢底坐穿了。
此時的皇甫嵩因為平定黃巾起義有功,被封侯加官,在民間的聲譽也達到了人生頂點。
在民間有這樣的諺語:「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 可見皇甫嵩當時是怎麼樣被普羅大眾認可。
自然少不了有投機者,勸皇甫嵩面南稱帝,而且舉了初漢三傑韓信做例子。
可皇甫嵩不為所動。
(四)平定羌亂第一次做正副手的兩人
在黃巾叛亂平定沒多久,西北涼州的羌人叛亂已經鬧到了侵占三輔,逼近皇家陵園的地步。
朝廷一看沒辦法,得派大軍鎮壓。
於是環顧一看,選出了最合適的兩人皇甫嵩、董卓,於是任命他們倆一正一副,去鎮守長安,平定羌人叛亂。
為什麼說他倆最合適呢?董卓不用說,本來就是西北人,是和羌人打仗起來的。
皇甫嵩此時聲名正旺是一方面,自己還當過北地郡守,對西北也應該熟悉,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的叔叔是平定百年羌亂的名將。
相信這一次合作,董卓和皇甫嵩之間的合作還是挺愉快的。
畢竟,董卓因為皇甫嵩的大勝,剛剛被從監牢里放了出來,而且還有機會做聲望正高的皇甫嵩的副手。
可惜兩人合作的時間很短,剛到長安,皇甫嵩就因為得罪宦官,被降職徵召了回去。
皇甫嵩被徵召回去,董卓沒怎麼被懲罰。
但從他迎接新上司的怠慢、頂撞上看,他對皇甫嵩遭貶,很是不快。
想必此時的董卓,多多少少會為皇甫嵩感到不平。
雖然換了新上司,董卓算是降了一級,不再是副帥,但是很快還是憑藉自己的敏銳和決斷,幫助東漢軍隊取得了美陽大捷。
而且在之後追擊羌人叛軍的過程中,作為六路大軍中的一路,將自己的部隊完整的帶了回來,而其餘五路都損失慘重。
因此,董卓被封侯。
(五)平定羌亂第二次做正副手的二人
三年之後,銷聲匿跡一段時間的羌人叛亂又起,而且這一次鬧的比前兩次更大。
朝廷沒辦法,再次派出了黃金組合皇甫嵩、董卓,兩人還是正副手的關係。
而這一次兩人的關係有一些微妙的變化,皇甫嵩是臨時派往前線的,而董卓是在長安周邊已經駐紮好幾年了。
一線戰場上,還沒開戰,皇甫嵩和董卓在戰略上就有了分歧。
當時陳倉被圍,董卓主張救,而皇甫嵩主張不救。
最後沒有救,羌人叛軍圍困陳倉幾個月,沒有攻下來,準備要撤退。
這時候,董卓認為窮寇莫追,而皇甫嵩則認為羌人疲乏,正是追擊的好時候。
於是,皇甫嵩帶兵追擊,而讓董卓殿後。
結果皇甫嵩取得大勝,並一舉將羌人叛亂平定。
陳倉一戰,讓人看到作為名將的皇甫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而在這個方面董卓確實欠不少火候。
在打仗上,董卓和皇甫嵩不在一個檔次上,雖然董卓打起仗來能力也不差。
因為之間在不少問題上看法的不同,這一對正副手之間產生了一些不愉快。
不過,看著皇甫嵩節節勝利,董卓自然也說不出什麼,畢竟很多事情上凸顯了他在形勢把握上的欠缺。
(六)生死相殺的二人
不過接下來的形勢變化,卻讓並不擅長掌控形勢的董卓一步一步用足了他的優勢——善帶兵。
就像前面說過的,董卓能將朝廷給自己的全部賞賜分給部下。
他和部屬之間的關係,是共患難、同榮辱,有肉大家一起吃、有酒大家一起喝的狀態。
他將自己和自己的屬下緊緊的綁在了一塊。
也許朝廷不少人看到了董卓這樣的狀態,於是下詔給董卓升官,想把他調開。
可董卓才不把這些放在眼裡,幾次三番抗命。
最後一次,朝廷下令任命董卓為并州牧,並把手上的兵權交給皇甫嵩,可董卓一樣不從。
皇甫嵩身邊的人,看董卓這樣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建議皇甫嵩可以以此剿滅董卓,可皇甫嵩不聽,只是上書講述事情的經過。
然後,朝廷再下詔斥責董卓,董卓於是更加忌恨皇甫嵩。
這一次,皇甫嵩完全有能力將董卓置於死地的,可惜他沒有。
然後,董卓便帶著五千兵部去并州赴任,但停留在離京城、涼州、晉陽都很近的河東,觀察局勢。
正好趕上漢靈帝駕崩,外戚和宦官專權。
外戚大將軍何進密令董卓進京,然後董卓就帶著五千人馬趕往洛陽。
然後在一片混亂中,董卓掌控了皇帝,掌控了東漢朝廷中樞。
掌控朝廷之後的董卓自然要對付西北第一號軍事人物皇甫嵩,馬上下詔調皇甫嵩回京城。
當時,手握重兵的皇甫嵩是完全有能力割據一方,進而討伐董卓的。
可皇甫嵩沒有,應招去了京城。
到京城就被董卓以謀反的罪名下到監里準備處死,幸虧自己的兒子和董卓有交情,在董卓的宴席上為皇甫嵩求情,皇甫嵩才逃過一劫。
這一次,算是董卓手下留情,饒了皇甫嵩一命。
之後,董卓在192年被部下呂布殺死,而皇甫嵩雖經各種亂局,最終在195年安然病逝。
(七)名將皇甫嵩與軍閥董卓
看完皇甫嵩和董卓之間的這些糾纏,你是不是也會和很多人一樣,感慨皇甫嵩怎麼能這樣錯失機會,而且還盲目奉詔,去董卓那送死。
以皇甫嵩的能力,輕而易舉就能夠把董卓踩在腳下的,不然怎麼會有後面東漢朝廷的徹底失控呢?
可歷史就是這樣,只會讓我們看到一種可能,一種結局。
而在這一種可能、一種結局裡,包含著很多必然。
在沒有和董卓有直接交集的之前,黃巾叛亂之後,皇甫嵩已經做出了他人生的最終選擇,做大漢的忠臣。
之後他所以沒有去剿滅抗旨不遵的董卓,是因為他的這個選擇,他不能做任何朝廷不允許的事。
他奉詔去洛陽,也一樣是奉朝廷的旨,雖然他一定知道背後是董卓的意思。
他看的最重的警戒線是是否在對抗朝廷,而不是生死、利益或其它。
而董卓則沒有這條線,在董卓的眼裡別的任何東西都比這個重要。
另一種必然是皇甫嵩和董卓出身以及履歷的不同導致的。
皇甫嵩名門世家出身,而且一路高官,他和底層官兵之間沒有生死的直接連接,雖然他分析形勢,打仗很厲害,可也就到此為止。
他深知,如果他再往前邁一步就是深淵。
而且,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將們,從戰國時的白起、李牧開始,到韓信、衛青、霍去病,再到李靖、蘇定方,一直到徐達、常遇春,在他們上面都有一個強勢的君主或中央政權。
名將們常常做不了主人。
反觀董卓則不然,他打仗是不如皇甫嵩,可他和底層士兵之間是實打實的連接,即使是他死後,他的部下依然會為他報仇。
他和之後所有的軍閥一樣,有著和這些名將們完全不一樣的生存邏輯。
看看三國割據前後的諸侯們,看看中晚唐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頭們,看看民國時代的軍閥們,他們都是帶著一群弟兄們在求生,他們的選擇不是先考慮上面的君主,而是先考慮自己和下面的弟兄。
東漢末年正是這麼個錯位的時代,緊接著的就是諸侯割據的三國亂世。
在這個錯位點上,名將皇甫嵩和梟雄董卓,是名將和軍閥各自最好的代表。
在這樣的時代里,勝出的、占據優勢的不是能打仗的名將皇甫嵩,而是能帶兵的軍閥董卓。
東漢末年此人本能取代漢朝,結果放棄,不然就沒曹操劉備的事了
東漢末年由於中央政府的腐朽,不作為,再加上天災,農民的生活日益艱苦。這就導致了各地軍閥強勢崛起,各地門閥,貪沒農民的土地,使老百姓飽受飢餓之苦,於是各地就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巾起義...
東漢後期名將平定黃巾起義勛臣皇甫嵩生平
東漢末年,皇權衰敗,朝綱紊亂。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亂政,使曾經一度輝煌的漢王朝面臨著即將倒塌的危機。靈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處窘境人們開始習慣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現。於是,歷史進行了選擇,一個並不怎...
此人平定黃巾,是董卓的上司,如果能力再強一點,就沒有三國
三國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曹操之雄渾、劉備之陰柔、孫權之從容加上諸葛亮、周瑜、呂布、關羽、張飛、司馬懿等等英雄,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畫面,也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在東漢末年,曾經有一個英雄,他...
皇甫嵩:東漢最後的名將,有兩次機會消滅董卓,卻錯失良機
中平元年(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漢靈帝起用盧植、皇甫嵩和朱俊,調發全國精銳部隊分擊黃巾義軍。在這三名主要將領之中,皇甫嵩是最耀眼的一顆將星。後世唐朝和北宋為古代名將設廟享奠,都包括皇甫嵩。《...
東漢最後三位名將各個戰功赫赫,曹操只配提鞋,卻不能匡扶漢室
東漢王朝能夠歷經195年,小編認為真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首先東漢雖然經過西漢末年的戰亂,但是還是完整的繼承了西漢的軍事力量,使得東漢即使到了末年對外戰爭中也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其次是兩漢四百...
時有英雄使豎子成名:東漢末年三大名將才德都勝於董卓卻被湮沒了
《晉書·阮籍傳》記載:「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到底是說楚漢相爭時期「無英雄」,還是說他身處的時代「豎子成名」,恐怕只有本人才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
漢末三國第一位絕世名將,有望效法董卓、曹操一統天下,卻放棄了
漢末三國時代湧現了大批名將,如曹操、呂布、關羽、張飛、周瑜、陸遜等。這個時代崛起的第一位將星,是名聲不怎麼響亮的皇甫嵩。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人,但是他本來是有希望成為三國時代的主角的。皇甫嵩曾經掌...
董卓外傳4——終生對手皇甫嵩,以及兩人截然相反的人生軌跡
在平定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董卓代替東漢末年的名將盧植征討張角的黃巾軍。之前,盧植已將張角打的敗走廣宗城(今河北邢台境內),被盧植大軍圍困在廣宗城內。盧植深挖戰壕,與張角打僵持戰。前來視察的宦官不滿...
要不是皇甫嵩剿滅黃巾,被判死刑緩期執行的董卓可真要把牢底坐穿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在平定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董卓代替東漢末年的名將盧植征討張角的黃巾軍。之前,盧植已將張角打的敗走廣宗城(今河北邢台境內),被盧植大軍圍困在廣宗城內。盧植深挖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