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手下武將陣容到底有多豪華?
文章推薦指數: 81 %
熟讀三國歷史,說起名將,我們總能脫口而出,蜀漢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流;也能道出曹魏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等,卻對東吳的名將不甚了解。
那麼孫權手下到底有沒有強大的武將勢力呢,那麼他們到底有多強大,陣容多豪華呢?
東漢末年,孫堅和孫策、孫權三父子的力,建立了東吳勢力。
孫堅為漢末吳郡富春人,因軍功積累一直做到長沙太守。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向江東發展,公元196年,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掌兵權。
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孫權為「吳王」。
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就以「吳」為國號。
孫權手下武將勢力到底有多強大?
首推東吳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魯肅,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呂蒙,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
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大臣和主力軍師。
自孫權賦予大都督以來,曾是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
後任吳國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陸遜最著名的戰役則是防禦劉備來襲的「夷陵之戰
」(222年)。
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的軍隊於密林扎連營三百里,陸遜趁機以火攻大破之,大敗劉備於夷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裡,也以致於蜀國後期一蹶不振。
顧雍死後,陸遜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孫權的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多次譴責。
陸遜於245年去世,享年62歲。
除此之外,還有四大元老武將:程普、黃蓋、韓當、朱治。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
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黃蓋,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
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
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代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范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咸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
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
還有超一流猛將:太史慈、朱然、蔣欽、周泰、董襲、陳武、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朱恆等。
-
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群雄孔融、劉繇將領,後投靠孫策。
三國志評曰:「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土,非其長也。
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士燮作守南越,優遊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
2.朱然(181年—249年),字義封,本名施然,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范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咸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
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
3.蔣欽(?-220年),字公奕,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
漢末東吳名將。
早年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郡。
平盜賊,遷西部都尉。
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徙討越中郎將。
又與賀齊并力討平黟賊。
從征合肥,因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後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
蔣欽貴守約,性豁達。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討伐關羽,蔣欽率領水軍入沔水。
回軍途中病逝。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國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的武將。
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
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
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5.陳武(?? - 215年),字子烈,廬江松滋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
曾任別部司馬,最後官至偏將軍。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6.董襲(?? - 215年),字元代,會稽餘姚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
歷任別部司馬、揚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後官至偏將軍。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後漢書對於董襲的評價:「慷慨志節、武毅英烈」。
7.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的人物,通曉諸子,少有氣力,好遊俠。
少年時是混幫派的不良少年。
後來成為黃祖部下將領。
經周瑜、呂蒙推薦後,在孫權帳下為將,立下數功。
據《三國志》記載,「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8.凌統(189年 - 237年,一說為21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9.徐盛,字文向,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
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
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
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
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
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10.潘璋(—234年),字文圭,東郡發乾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2.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人。
孫權統事後,朱桓成為餘姚長,為當地人民解決瘟疫,又招募士卒,討伐當地山賊,所到之處,山賊都平定。
後來代替周泰成為濡須督。
夷陵之戰後,曹仁率領幾萬步騎出征濡須,揚言攻打羨溪,朱桓分兵救羨溪,軍隊出發之後,才突然得知曹仁要進軍濡須,但要追回救羨溪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
當時朱然手下只有五千軍隊,諸將都十分恐懼,然而朱桓用兵法中攻守關係和自己與曹仁的能力對比分析戰鬥,鼓舞士氣。
又設計引誘曹仁派兵攻城,於是斬常雕,生擒王雙,斬溺魏軍千餘人。
周魴引誘曹休出兵皖城,朱桓為右督,助陸遜破曹休,吳軍斬獲萬餘人。
朱桓又獻計阻塞曹休退路,進圖壽春,但陸遜認為不可行,於是沒有實施。
廬江主簿打算開城迎接吳軍,全琮和朱桓率軍接應,但事情敗露,被迫退軍。
退軍時吳軍渡河,魏軍打算出擊攔截,但見到朱桓押後,於是不敢出擊。
後來朱桓狂病發作,回建業治病,並於第二年(赤烏元年)病死,時年六十二歲。
還有其他武將:諸葛瑾、陳武、丁奉、董襲、潘璋、賀齊、傅士仁、糜芳、孫瑜、諸葛恪、衛溫、諸葛直、孫靜、留贊、朱績、全琮、徐盛、呂範、孫韶、孫皎、馬忠、朱異、朱治、駱統、孫桓、宋謙、文欽、孫翊、朱據、呂岱、周邵,楊粲、陳焦、嚴圭、徐忠、秦晃、翟丹、韓綜、審德、施寬、鄧當、孫楞、劉邵、孫奐、李異、張霸、蘇飛、蘇飛、謝旌。
劉備有五虎上將,看孫權江東十二虎臣,都是誰?
眾所周知,劉備有五虎上將,每個人都勇猛善戰,戰功赫赫,為其建立蜀漢立下卓越功勳,而東吳孫權也有江東十二虎臣,這十二個人,為孫權三代開疆破土,征戰四方立下大功,也都是開國功臣,看看這十二人都是誰?...
東吳十二位英勇善戰的將領——江表虎臣
三國是一個站輪紛爭不斷的年代,但是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東吳也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將領,在立國初期,猛將即有數十位之多。 江表之虎臣,就是三國時...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
三國風雲人物之東吳文武
吳國人物吳國文官張 昭 (字子布),三國時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孫策、孫權倚重。張紘(字子綱),廣陵人。東漢末年文學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紘遂出仕為官...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三國志中唯獨為倆大臣單獨立傳,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就是他
在三國歷史上,有一位相當厲害的軍事家,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出將入相」型的高手,而且和諸葛亮一樣,手握軍政大權,左右國之命脈。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魏蜀吳三國的文臣武將,幾乎都是一幫人合傳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