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阿蒙」殺關羽奪荊州,對於吳在三國競爭中的功與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呂蒙

不論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的三國愛好者,荊州問題都是經久不衰的談話之資。

而且荊州問題也是蒙黑們攻擊呂蒙的重點。

此問題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非智者不可以言智,非仁者不足以言仁。

1、奪荊州是東吳集團的集體決策。

上至孫權,下至呂蒙陸遜全琮等重要級將領都是支持奪取荊州。

其實最想要荊州的不是呂蒙,而是孫權。

為何?於國,那就是荊州的重要性,於私,孫堅攻荊州時被黃祖所害,孫策也是念念不忘荊州,無奈英年早逝。

孫權更是志於荊州,終於打敗了宿敵黃祖,並於赤壁敗曹操終獲荊州。

為了權宜之計魯肅提出借荊州給劉備,以達到制衡曹操的目的。

很多人都用荊州問題指責呂蒙,大都是戰略目光短淺之類的。

殊不知這是東吳的一個集體決策,更是孫權的一塊心頭肉。

是什麼原因能讓東吳將士凝聚一心奪荊州呢?是利益。

也是使命。

2、荊州對於吳國的重要性在哪裡?全據長江進可攻退可守,這個問題早在孫策開闢領土時軍師張紘就提出來了。

魯肅甘寧周瑜都提出了類似的看法。

吳國如果要發展的話,必占荊州。

此為長江咽喉,全據長江吳國方能放心一搏天下。

3、呂蒙為何不去打曹操,而要去攻荊州?那時誰對吳國的威脅最大?曹操還是劉備?尚可利圞用長江之險抗曹,而劉備呢,不再是成長中用以制衡曹操的貓了,而是兇猛的老虎,並且就在吳的枕旁,虎視眈眈,隨時可以撲過來。

與此生死存亡之際,東吳能不有所作為嗎?

三國無雙

4、奪得荊州之後,東吳有何發展?最大的結果是孫權稱帝從而歷史上有了真正的三國鼎立。

吳國更是抵擋了晉那麼多年,甚至在孫皓那樣的暴君手中,還能比蜀國多存活十多年,成為三國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作為直接受益者孫權對奪荊州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我想奪取荊州對東吳有沒有好處,孫權的發言最中肯了吧。

5、呂蒙奪荊州只是一時的衝動嗎?不是,呂蒙有一套計劃,他的計劃不是僅僅奪得荊州,荊州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奪襄陽。

不過所有的一切他都是帶病而行的,身體實在不行了,無奈地病逝了。

孫權見呂蒙病逝,東吳失頂柱,遂放棄了襄陽,故後襄陽又被曹仁所占。

所以呂蒙並不是緊盯著荊州,像新三國演得那樣,似乎跟關羽有仇。

新三國呂蒙

荊州是他的軍事部署。

當然還有一點,為後世打下基業。

他跟孫權有一段對話說得很實際。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如果不趁我們還活著的時候為後來人多打下一些基業為東吳增添一下屏障,那我們一旦逝去子孫的存活能有多久呢?

他的想法很簡單,在世的時候能多效一份力就效一份,盡力擔當身前事。

至於子孫們能不能保住看他們的造化了。

一代人管一代事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的宿命

三國是一個群雄並起的年代,霸主,梟雄,謀臣,虎將,燦若星河。魏蜀吳三國之中,要以魏國最為人才濟濟。而蜀國的人才更為精英一些。相對來說,東吳的人才,因為不是正統(蜀國),或是小說家言(三國演義),...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

呂蒙竟早在赤壁之戰前就提出來自己的荊州戰略

呂蒙一生最得意的成績就是幫助孫權翦除了位居上流的蜀漢熊虎之將關羽關雲長,並得到了荊州重鎮江陵,公安等地,終吳國國祚半個世紀也未曾再易手,可謂居功至偉。然而呂蒙勇而有謀,戰略眼光深遠,所以呂蒙奪取...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