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會放過曹操,為什麼還要派他去?原來是這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一戰,曹軍大敗。
曹操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命,一路上連遭伏兵劫殺,最後只剩三百餘騎往華容道走去。
正在苦不堪言之際,關羽率領大軍殺出,曹操提及往日恩情,於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
這是演義中濃墨重彩的一章,很多人質疑諸葛亮明明知人善用,為什麼要派關羽前往?阿星將在本文中從博弈論的角度分析其深層原因。
(正史中並沒有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正史迷可以止步於此了。
)
這其中的原因要從當時劉營、曹營、孫營的實力說起了,在那個時候曹操風頭最勝,坐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另外兩方無人出其右。
而孫權占據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成虎狼之勢。
反觀劉備,占地時間短,軍隊人數少,自然是其中實力最弱的,這樣的實力想要在從天下分一杯羹,實在挺難。
而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對》中就提出了蜀漢的戰略方針:「跨荊、益二州,聯孫抗曹,徐徐圖之。
」這個戰略的正確性我們可以從以下例子看出:
如果有三個火槍手(A,B,C)決鬥,每個人打中別人的機率分別是0.5、0.8、1.0,可以看出A的實力最弱,C的實力最強,所以讓A先開槍,B其次,C最後。
決鬥的規則是,每一輪由一個人開槍,選擇一個人射擊,或者不射擊,被擊中的人當場死亡,沒有機會開槍。
那麼在這樣一場博弈中,A的最優策略是什麼呢?當然是選擇最後和B進入最後的決鬥,因為和C決鬥,必死無疑,由此可以推論A第一輪可以選擇朝C開槍,或者不開槍。
1)如果A第一輪朝C開槍,有0.5的機率打死C;下一輪,B有0.2的機率打不中A,所以A存活的機率是0.5*0.2=0.1;
2)如果A不開槍,那麼B肯定選擇對自己威脅最大的C射擊,因為如果B放棄射擊,那麼C下一輪一定會選擇B射擊,因為B相較於C威脅更大,那麼B有0.8的機率打死C;而下一輪,A有0.5的機率打中B,那麼A存活的機率變為0.8*0.5=0.4。
所以,最弱的A想要存活,最優的選擇是第一輪不用開槍。
同樣的,類比到三國,蜀國處境大致如此,但三國競爭不是單次博弈,一輪戰役結束後為了利益又會展開第二輪戰役,那麼對於最弱的蜀國來說最好的策略便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處於中間的東吳出於利益考慮也會聯合蜀國,畢竟消滅了最強者之後,自己更有機會打贏弱者。
最強的曹操則成了眾人的眼中釘,人人得而誅之,所謂「槍打出頭鳥」便是由此而來。
難道諸葛亮就不怕東吳過河拆橋嗎?並不是,亮亮就是太了解東吳的小心思,所以他不會允許曹操這麼快倒台,這就是他讓關羽鎮守華容道的深層原因,保持平衡,猥瑣發育。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設置趙雲、張飛、關羽三重大將攔截曹操呢?這就是諸葛亮要保持孫劉聯盟,如果孫權知道他放走曹操,那麼孫劉聯盟就岌岌可危,那麼蜀國將會朝不保夕。
所以諸葛亮在離開荊州的時候還要強調「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可惜關羽仍然大意失掉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了。
孫劉聯盟徹底破滅,最後蜀、吳都被魏滅掉了。
所以對於強者來說,防止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最好策略就是分而化之,畢竟一根筷子更容易被折斷啊。
如果各位看官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留下八個字,關羽只聽了前半句,導致荊州丟失
荊州的戰略意義無論對東吳還是蜀漢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藉機向東吳借得荊州這一地盤,哪知道這一借就成了劉備的地盤,東吳對於劉備的言而無信也是記恨在心,暗地裡一直想要奪回這塊地盤。
曹操多次死裡逃生的法寶究竟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有一著名篇章"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諸葛亮夜觀天象,算定曹操不當身亡,一定會敗走華容道。考慮到曹操對關羽曾有不殺之恩,於是諸葛亮派關羽把守華容道,留...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守華容道?原來都是套路!
話說三國之中,最經典的戰役莫過於赤壁之戰了,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諸葛亮和周瑜的一把大火,燒的曹操丟盔棄甲,敗走華容道,讓曹魏政權不得不修養生息多年才緩過來,正是因此給...
關羽真的只是「大意失荊州」嗎?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由於一個人的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個成語是來源於三國時期因關羽本人的疏忽而造成蜀國丟掉荊州的歷史故事。那麼,關羽果真是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夢三國諸葛亮復興不了大漢的真正原因
杜甫有詩:「出師未捷身先死」,說的就是諸葛亮五丈原殞命,沒有能夠實現自己「扶劉復漢」的志願。為什麼這個目標沒有能夠實現?我說一些提綱性的看法。
如果曹操敗走華容道,真的被關羽殺了,三國會是什樣子?
三爺有的時候在思考:事實常變,稍有不慎便有了不一樣的結局。還記得,曹工揮兵南下,號稱80萬大軍一邊進攻東吳,一邊擒拿劉備。然而,因為諸葛亮的火燒赤壁,竟然一下重新逆轉了整個局勢,差點枉死華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