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挑袍,曹操為什麼能容忍他的無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天下有三座叫灞陵的橋,即陝西西安、甘肅渭源和河南許昌的灞陵橋。
古長安的灞陵橋充滿了離愁別恨,是傷感的意象,教人不由自主地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李白筆下的「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宋柳永詞中所吟唱的「參差煙樹灞陵橋」,都是指長安城東的灞陵橋。
文人的離別執手相看無語凝咽,甚至連風中的楊柳也成了傷心色。
灞陵橋自是背了無數黑鍋,其實,橋還是那座橋。
歡喜之人跑到上面看到春光明媚,傷感之人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渭源的灞陵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是徐達驅逐蒙元的古戰場,也是渭河上游的第一座橋,時人美其名曰「渭水長虹」。
「聞眺城邊渭水流,長虹一道臥橋頭」,這座灞陵橋在明朝軍隊的馬蹄聲里落成,如今依然雄偉豪邁。
許昌的灞陵橋其實以訛傳訛。
原本叫八里橋,在許昌市城西四公里的清泥河上,因為三國名將關羽在橋上「辭曹挑袍」而名揚天下。
從此八里橋變成了灞陵橋,聽起來固然要威風許多,以至吸引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跑來參觀,在這裡青梅煮酒論英雄。
據《三國志》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而《三國演義》中說,曹操不僅不准部下追殺關公,而且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
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錦袍披掛於身,勒刀回頭稱謝:「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
」遂下橋往北,順官道而去。
這段歷史,便是灞陵橋的聞名的原因。
曹操與關羽,一個愛才,一個忠義,從此成了後人立世處事的楷模。
其實,橋頭橋尾是最容易發生變故的地方,鵲橋、斷橋、楓橋,及至盧溝橋、廣濟橋、五里橋,要麼纏綿委婉,要麼鐵血豪邁,一攬子的故事,足以讓人一詠三嘆。
灞陵橋是我許昌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
十點多的陽光照在朱紅的景區門樓上,踅摸半天,才看清門額上刷著金粉的「關公辭曹處」字樣。
演義里的曹操是白臉的亂世梟雄,但在許昌人看來,曹操舉賢尚能,知人善用,「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治世的英豪。
當然,許昌因曹魏而興,再要說他的壞話,恐怕也過意不去。
傑出的政治家向來以「厚黑」見長,曹操也不例外。
說他愛才,關公便是明證,按說這樣一個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人物,除掉他是最省事的選擇,但曹操沒有,思想境界自非常人所能及,這才有了後來華容道上的「捉放曹」。
要說他心胸寬廣,禮賢下士,可殺楊修、誅孔融,惹得天怒人怨,後人將他的臉描成白色,也不無道理。
進門有尊《關羽辭曹丞相書》的青銅雕塑,表明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理由。
說起來,關羽是天生的英雄,為名所累,不過他做到了,所以彪柄青史,成為後世楷模。
「上馬金、下馬銀」的生活,一般人恐怕早就投降了,即便武功蓋世,也不過莽夫一個,如蜀漢的魏延。
前面是一堵以「關公辭曹」為主題的浮雕牆,人物生動,錦袍飄揚。
背後是曹操教訓部下的說辭:「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
」從做人的原則上來說,關公可謂登峰造極,後輩難以忘其項背,所以他成了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齊名。
往裡是青梅亭,有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雕塑,這種嫁接的細節,其實沒什麼意義。
穿過寫著「活」字的朱樓門,就是灞陵橋。
橋頭為石塊壘成的關公雕像,立馬提刀,威風凜凜。
從碑刻銘文來看,明朝時候,才將這座橋追認為「關公辭曹挑袍處」。
旁邊有餞行亭,是曹操不食前言,親自賜袍贈金為關公餞行的所在。
想來,當時二人也各懷心事,留戀、悔恨、傷感、惱怒,或者都有吧?
話又說回來,放走關羽,絕非世人眼中的「誠信」所能詮釋。
曹操是高明的政治家,眼界豈是尋常山野村夫所能明白?他的對手是深藏不露的劉備,關羽無非一介武夫,但殺關羽就等於將劉備逼上絕路,不和他死磕才怪,曹操豈能幹這等傻事?有則段子說,沒有劉備,關羽就是個編筐的,張飛就是個賣肉的。
說明這個團隊可以沒有關羽,但不能沒有劉備。
事實證明,曹操放虎歸山得到了豐厚回報。
如今所見的灞陵橋為1990年重建的仿漢觀賞橋。
過橋右手邊是關帝廟,最早的灞陵橋殘餘就在關帝廟裡面,按照史料記載,這裡才是真正的「關公辭曹處」。
時人修舊如新,建成風雨橋的模樣,將老灞陵保護起來。
即使舊橋,始建年月也無法考證,現存石料上有些牛馬人物浮雕,光滑圓溜,想必經過千百年時光的打磨,還在見證歷史的風雲。
出關帝廟,前面有座氣勢雄偉的牌坊。
曹操沒有難為關羽,但前路漫漫,關羽的冒險之旅才剛剛開始。
走過這座門,接下來便是驚天動地的「出五關斬六將」,再後來的「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更是將他的人生推向頂峰。
最後雖然「敗走麥城」,但絲毫不減其忠義仁勇。
我拜訪過洛陽的「關林」,裡面有埋葬關羽首級的墳堆。
他在麥城兵敗被殺,孫權將其首級送與曹操,企圖嫁禍。
曹操何等樣人?自然明白孫權的良苦用心,而且他敬重關羽,便將計就計,將其首級配上沉香木身軀,用王侯之禮安葬於洛陽城南十五里,建廟祭祀,這就是現在的關林。
細數起來,曹操與關羽,亦敵亦友,既相互算計,又相互敬重,真可謂神一樣的對手。
一陣風吹過,暖洋洋的,灞陵橋邊的楊柳飄舞飛揚,婀娜多姿。
顯然,夏天已經來臨,而我也將作別這座與三國有關的歷史名城。
✌小重山,主要作品《伊朗,五月的薔薇》《去印度、與諸神同行》《去緬甸,帶上佛的微笑》《背包東南亞》《奔向湄公河》等。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與小重山同行,微信:wonweb
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所說的英雄們結局如何?曹操吹牛皮了嗎?
河南許昌灞陵橋公園內有一個青梅園,園內有一座青梅亭,亭內雕塑著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塑像。灞陵橋原名八里橋,因關羽辭別曹操投奔大哥劉備時,曾在這裡用青龍偃月刀挑過曹操贈送的袍子,所以,這裡就改...
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發源地和國都——河南許昌
許昌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歷來是群雄逐鹿,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發源地和國都。三國時期,曾是曹魏古都,這裡有大量代表三國文化的景...
河南許昌的灞陵橋緣何曾被稱為八里橋,當年關羽是否在此曾挑袍
許昌灞陵橋,傳說為三國時期關羽辭曹挑袍處。這一歷史文化背景,使其成為許昌旅遊勝地,並一直備受許昌人和外地遊客的關注。其中,與此有關的故事讓許昌的歷史長卷充實而多彩。灞陵橋頭聽往事
小雨淅淅,正配灞凌橋辭別
出發去許昌之前,我說:三國的故事,我去許昌聽。只是不知,這座充滿三國文化的城市原來是這般模樣,繁華的街區,源遠流長。到達許昌的時候,淅淅瀝瀝的小雨灑下,我沒打傘,就這樣走在曹魏故都,想像著三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