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到底是誰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中寫諸葛亮用「草船借箭」計,賺取了曹操10萬支狼牙箭,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了大功。
這一回既寫了周瑜的心胸狹窄,也寫了諸葛亮的大智大勇和曹操的愚鈍猜疑,對幾個人物的刻畫、描寫惟妙惟肖。
但是,它卻與歷史的實際有些出入,並不完全相符。
三國的歷史上確有「草船借箭」一事,不過施用此計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赤壁之戰中曹軍大敗之後,曹操是把主力軍撤回了北方,但是他卻一直留下了一定的兵力在江淮之間,威脅著業已占據荊州的劉備和據有江東的孫權。
孫權為抗拒曹操,專門在南京(東吳都城建業)通往巢湖的濡(rú)須水口(今安徽無為縣東北)夾水作塢(wù小堡),以控制從巢湖到長江的通道。
這樣,既可以防備曹操的進攻,又有利於出擊淮南,與曹操相抗衡。
213年,也就是赤壁戰以後的第五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進攻濡須口。
「(孫)權與相拒月余。
曹公(操)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補充說:「曹公(操)出濡須,作油(用油塗抹的)船,夜渡洲上。
權以水軍圍取,得(俘獲)三千餘人,其沒溺(nì淹死)者亦數千人」。
看來,此次戰役孫權還是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裴松之注接著還引別書的記載說,這一仗後,「(孫)權乘大船來觀(曹)軍,公(曹操)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翻),權因回船,復(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從以上這一段情節可以看出,《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所依託的正是這段歷史史事,只不過是羅貫中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把施用「草船借箭」的人由孫權換成了諸葛亮而已!
順便說一下,也正是在這次戰役里,曹操看到孫權軍伍整肅,進退自如,想起了原來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琮和劉琦,感嘆地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 劉景升(劉表字景升)兒子若(如)豚(豬)犬耳!」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看完陷入了沉思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
73.架空歷史的文學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就像《紅樓夢》中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學有藝術性,歷史則有真實的一面。相對地,人容易接受、記住優秀的文學作品,而更容易忘記...
「智妖」諸葛亮的這「四大戰役」,其實歷史上都和他沒什麼關係!
於《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烽火連天、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如我們所知,《三國演義》的底色是「擁劉反曹」,因而蜀國陣營中的一眾將士皆有著不俗的表現,關張趙馬黃皆耳熟能詳,特別是諸葛亮...
還原一個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的片段,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鬥智鬥勇很是精彩。讓年輕時候的我一度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在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借箭的主人公真的是諸葛亮嗎?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三國演義精彩情節「虛構」還多少?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其內容既有和史書相符的部分,又有與史實不符而虛構的成分。清代史學家章學誠將此概括為「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為了「核實」《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成分,老彭老師翻讀了西晉...
草船借箭非諸葛,吳侯孫權被「冒名」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一篇小說,裡面的故事深受廣大的人民群眾喜愛,而裡面第四十六回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極為生動。小說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
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雙方兵力懸殊不大赤壁之戰,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說八十萬,那是虛數。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
三國歷史中的草船借箭,是小說杜撰還是確有此事,正史揭秘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讚嘆不已。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並沒有干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其實草船借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