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邦沒有韓信,或者世上根本沒有韓信,項羽還會敗給劉邦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五年,漢王劉邦治好了箭傷,回了趟關中,慰問了一直在後方鼎力支持他的關中父老,並把故塞王司馬欣的頭顱掛在城門口示眾,而後回到楚漢相爭的第一線,關中的兵馬也跟著劉邦來到前線。

這時候的項羽,三面受敵,一方面是彭越多次侵犯他的糧道,另一方面是韓信也多次攻擊他的楚國,還有一方面就是劉邦在滎陽前線和楚軍正面對抗的漢軍。

項羽沒辦法解除危機,只好跟劉邦議和。

說是議和,實際上就是項羽承認自己失敗了。

所謂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只是公開承認雙方已事實占據的土地和人口罷了。

也就是說,項羽承認劉邦已經事實上控制了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對他項羽形成了全面的包圍,承認成為事實上的大國和霸主。

為表誠意,項羽還主動歸還了漢王的父母妻兒。



即便這樣,漢王劉邦還是沒有放項羽一條生路,不給楚霸王當個小國國王的機會。

劉邦採納了謀臣張良和陳平的計策,先看著項羽班師回國,而後全力追擊,並與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會師固陵,一舉消滅項羽。

漢軍追擊楚軍到固陵時,韓信、彭越並未如期而至,楚軍身體內的鬥志被激發出來,跟漢軍大幹了一場,漢軍並沒有贏,劉邦便繼續深溝壁壘,跟楚軍耗上了。

不久,在漢王劉邦許韓信、彭越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後,韓信和彭越都帶著人馬來了,漢軍和諸侯軍組成的聯盟軍,把項羽的楚軍團團圍住,如無意外,項羽是插翅難逃了。

我們的韓信更是英勇,親率三十萬齊軍,和項羽的楚軍正面對抗。

項羽終究不敵漢軍和諸侯軍,一敗塗地,於垓下自刎身亡,楚漢相爭以楚軍徹底失敗而結束。

有人說,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不可能勝利了項羽,這是真的嗎?



最先說出類似話語的,是劉邦的相國蕭何,蕭何舉薦韓信出任大將軍時說,「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後來,劉邦兵敗彭城,決定開闢第二戰場時,謀臣張良也保舉韓信出任第二戰場的統帥,張良的原話是,「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蕭何和張良,這兩位被劉邦憑為「漢初三傑」的人,都曾深刻地指出,韓信的本事和對於劉邦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漢王劉邦沒有韓信,或者說世上從來就沒有韓信這一號人,項羽依舊會被劉邦打敗。

項羽之所以會在楚漢相爭中失敗,主要原因當然是劉邦的漢軍和諸侯聯軍太強,但強與弱,其實是可以轉換的,最初的最初,劉邦的軍事實力並沒有項羽強啊,但後來還不是強力碾壓項羽?

項羽之所以由強而弱,並不是因為劉邦有韓信,而是因為項羽太貪婪,項羽想做秦始皇一樣的人物,他想把天下的諸侯一個個消滅,最終實現秦始皇似的天下一統,由他項羽做唯一的主宰。

而劉邦則不夠貪,劉邦只想像秦始皇一樣威風,他想要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想叫其他諸侯向他稱臣,但他很現實,知道自己的胃口和斤兩,所以願意與天下同利。



楚漢兩國的政治策略,完全是由兩國領導人的性格所決定的。

項羽力圖以力經營天下,不服他的,他就打;而劉邦完全是以智在經營天下,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大王項羽給幹掉,之後的事再說。

項羽在咸陽分封時,就處事不公,諸侯的怨氣頗重,原本軍事實力就是第二的劉邦,只需和這些諸侯團結起來,就能幹掉項羽,成為新的盟主。

所以你看,有韓信,只是讓劉邦更快地成為盟主,更快地成為皇帝,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或許無法統一天下,但最終還是能把項羽給打敗,所以韓信的重要性,正如蕭何所說的,是爭天下的,而不是擊敗項羽的。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漢初年謀士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人。張良因暗殺秦始皇失敗,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勛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名人……張良

張良(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