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韓信、張良|漢初三傑,誰最名不副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

蕭何,沛縣首義之臣,追隨劉邦滅秦,在項羽分封諸侯之後,隨劉邦退入漢中,此後在劉邦與項羽的四年大戰中留守關中,足食足兵。

漢朝立國後,蕭何當仁不讓做了漢帝國丞相,封為酇侯,食邑最多。

對蕭何的分封,隨高祖劉邦南征北戰的功勳將領們多有不服,但劉邦說了:

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

要說劉邦這比喻也是粗俗得絕了,但話糙理不粗。

劉邦在與項羽的戰爭初期,數次大敗虧輸,是蕭何在後方的苦心經營讓劉邦一直保有了從頭再來的資本,蕭何有多關鍵就不言而喻了。

而且,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才有了劉邦築台拜大將。

韓信。

如果說蕭何保證了劉邦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話,韓信則是徹底改變戰局直接助力劉邦一統的極關鍵人物。

韓信之前,項羽天下無敵;韓信之後,沒有韓信助陣的劉項大戰,劉邦依然是每戰必敗;韓信廓清河北,大兵南下,設下十面埋伏,一戰毀滅項羽。

這是說韓信有多厲害的。

韓信有多大功績呢?

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攻滅三秦,旬月之間進據咸陽、底定關中,為劉邦打下了穩固的大後方。

他出函谷關東向,布疑兵滅魏。

他分兵北上,攻破代國,逼降燕國,又東進滅趙、南下平齊,不到兩年盡有燕趙故地、齊魯河山。

他奉劉邦命帥軍南下會攻項羽,居中調度,以壓倒性兵力輪番攻擊項羽,又佐以四面楚歌的心理戰術,全殲楚軍十萬精銳。

論戰功,如果沒有他,劉邦可能困死在漢中;而且如上所列,他開拓的疆域幾乎覆蓋神州半壁。

張良。

張良是三傑中最神奇的一個。

張良是韓國世家子弟,韓亡後,常懷刺秦復國之心。

他也確實僱人刺殺過秦始皇,沒成功,之後就隱姓埋名、亡命天涯。

實際上張良沒閒著,他再次出山的時候是帶著一個神奇的故事出山的,這個故事叫做「圯上受書」。

這故事說的是張良出門到橋上遇見個邋遢老人,老人要張良給他去橋下撿鞋,撿了之後又讓張良給他穿上;張良看他年老,就忍怒給他撿起穿上,然後老人就跟他說讓他某日早來橋上等他;第一次張良遲到了,第二次張良又遲到了,每次都被老人一頓訓斥;第三次,張良索性天一黑就來橋上等著,終於沒遲到,老人姍姍來遲之後送了他一本書,書名《太公兵法》。

老人還對張良說了一番話:「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

這故事有多少可信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從此以後,這個故事便是張良推銷自己的一個頂好的營銷策劃。

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趁亂而起,然而他只拉起了一支100多人的起義隊伍,勢單力薄,只好跟在大勢力後邊混。

史書可見的,他至少跟過景駒、項羽、韓王成。

而他的故事,我暗自揣測,應該也跟不少諸侯王們講過了,但大約都碰了一鼻子灰。

直到遇見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多次促膝長談,對外口徑是談了《太公兵法》。

此後,張良逢人便說,沛公是個命主,一點就通;劉邦,逢人就說,張良天下奇才,知過去未來。

營銷遇到了好買家。

此後,張良輔佐劉邦,身份是一個神奇的謀士。

他謀了些什麼呢?

劉邦受義帝命,進軍關中,途徑宛城,久攻不下,劉邦想繞開宛城進軍,張良以恐腹背受敵諫阻了;

劉邦攻占咸陽後,張良獻計劉邦,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

鴻門宴上,張良利用他的人脈幫助劉邦渡過難關,逃過性命之憂;

劉邦受封漢中王之後,張良送行到褒中,勸說劉邦燒掉棧道以向項羽表示沒有向東進兵的意圖,然後張良就辭別劉邦回韓國了;

劉邦帥五十萬大軍在彭城大敗後,張良提出了離間彭越、英布與項羽的關係,進而與二人聯盟的建議,為劉邦採納;

韓信在劉項相持的時候,忽然首鼠兩端,張良勸劉邦暫且以厚賞大封安撫以爭取韓信的出兵支持……

大略如此了。

與韓信的赫赫戰功比,與蕭何的足食足兵比,張良去除一些花里胡哨的營銷之後,有點不夠看。

張良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充當的一直是個謀士的角色,細細推敲,他所進獻的那些建議,有些確實稱得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比如對彭越、英布的爭取;但也有一些,卻是謀而不斷,無謂得很,比如燒絕棧道,如果不是韓信妙計,光修復棧道恐怕就要數年了。

而尤為詭異的是,張良學的是《太公兵法》,而縱觀他的平生事跡,他拉起過一支百來人的隊伍,他還向劉邦借了兩千兵幫助韓王成復國,史書上關於其戰績的描述也是含糊其辭。

考慮到史書對其謀事才能的大書特書,可以猜測張良帶兵的經歷應該頗不光彩,也就是說,張良的軍事才能只聽他吹過,從來沒有真正體現過。

所以,如果拿個人出來對比的話,我們就對比一下大名鼎鼎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好了。

諸葛亮隆中一策定天下三分,另有其他謀策若干,足以奠定丞相謀士的地位了;但丞相謀略之外,內政、外交、軍事無一不精,所以成就千古佳話。

張良與之相比,足足差了一個費禕啊!

當然,張良謀的是統一的大漢帝國,這點諸葛丞相有硬傷,但這改變不了張良就是一謀士的事實啊。

那麼,漢初三傑,如果一定要挑出一個名不副實的,非子房莫屬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夏第一謀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項羽恃強凌弱,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統轄梁、楚九郡,他「計功割地」,分封了18位諸侯王。並違背楚懷王「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稱為漢王...

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劉邦說出了原因

劉邦為何能打敗項羽,得到天下呢?劉邦對此是這樣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率領千軍萬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