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草船借箭,是由兩件事拼接而成,與諸葛亮毫無關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並沒有草船借箭這回事,但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找的到原型。

草船借箭在歷史上找的到兩個原型,這兩個故事的時間跨度也非常大,一個在三國,另一個在唐朝。

在三國的故事中,孫權是"草船借箭"的男主角,在唐朝張巡是"草船借箭"的主人公。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歷史上並無草船借箭,倒是有木船挨箭。

公元213年,曹操與孫權在濡須一帶交戰。

在剛開始的時候,曹操的軍隊吃了敗仗,為了等待時機,也為了消耗孫權軍隊的士氣,曹操決定拒不出戰。

曹操的軍隊與孫權的軍隊之間隔了一條江,某日江上起大霧,孫權乘一條木船渡去探一探曹操虛實。

曹操這個人說好聽點叫謹慎,說不好聽點叫多疑。

曹操看孫權乘了一艘船來巡視,他擔心有陰謀,就不敢派出軍隊去攻擊。

曹操又不想坐以待斃,他雖然不能派軍隊攻擊,但孫權的船隻已經到了弓箭的射程範圍。

曹操的弓箭手做好了準備,萬箭齊發射向孫權乘坐的木船,孫權人沒事,但他的木船卻被射成了刺蝟,而且是一隻半邊有刺的刺蝟。

孫權的船兩邊受箭不均勻,於是他下令調轉船頭,讓船另一邊受更多的箭,以此來維持船的平衡。

當船兩邊受箭均衡後,孫權安然返航。

孫權沒有主動的去接受曹軍弓箭洗禮,他是被動接受的,而且他坐的船不是草船而是木船。

唐朝的故事是正兒八經的借箭,而且還和草有關。

張巡的故事發生在"安史之亂"中期,張巡與令狐潮作戰,令狐潮率領的叛軍不斷攻擊張巡駐守的雎陽城。

張巡作為守城方,為了打退叛軍進犯,弓箭消耗巨大,戰爭還沒結束弓箭缺用盡。

某日夜裡,張巡讓士兵扎了上千個稻草人,他讓人給這些稻草人穿上黑衣服,然後用繩子吊下城牆,叛軍以為張巡偷襲,於是不停放箭。

當守軍講稻草人拉上城頭,共得幾十萬支箭。

三國的孫權是木船受箭,孫權是被動受箭,並非主動借箭;而唐朝的張巡是草人借箭,他是主動借箭,雖然有草,但是並沒有船。

這兩個故事,單獨來看與草船借箭都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把這兩個故事加在一起就成了草船借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來草船借箭是這麼來的!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那麼,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專家告訴我們,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記載。但草船借箭卻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兩個人

草船借箭,是一個成語,比喻通過運用謀略,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成語的典故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橋段之一。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讓諸葛亮用十天的時間造十萬之箭,結果諸葛...

「草船借箭」諸葛亮到底借的是誰的箭

諸葛孔明在赤壁大戰前夕「草船借箭」,無疑是羅貫中名著《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羅貫中藉此充分展示「半仙」諸葛亮的料事如神。但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未「草船借箭」,羅貫中大概是嫁接三個藍本於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