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筆記113:孫劉決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從地圖上看,這三國的面積差不多,但當時的經濟和人口情況來看,魏比吳蜀加起來還要大很多,用大謀士劉曄的話講,「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

這個「中國」就是指曹魏的範圍。

所以,三分格局的初期,就是曹操一打二,東面打孫權,西邊打劉備。

從212年到216年,曹操先後四次親率大軍去打孫權,互有勝負,不過,從未再跨越長江半步。

有次兩軍對陣,孫權軍伍整肅,曹操感嘆:

生子當如孫仲謀。

仲謀是孫權的字。

曹操沒有把握,直接退兵。

這一點上,也體現了曹操作為一個軍事家的氣度,可謂: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

而孫權有次則差點被曹操大將張遼給打死。

打劉備,中間隔著漢中張魯。

215年,曹操大兵壓境,張魯逃竄,臨走時,珍寶物資倉庫一律封存不動。

曹操嘉許之,派使者會見張魯,最終張魯投降曹操,被封萬戶。

司馬懿勸曹操乘勢攻打劉備的益州。

曹操答:

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

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守漢中,自己帶兵撤回。

此時,他60歲了,是老了嗎?沒有心氣跟劉備決一死戰了嗎,不是。

曹操有詩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

他撤軍,是因為東邊孫權正大舉打合肥。

217年,劉備主動出擊,打了兩年,從曹操手下奪回漢中,並自稱「漢中王」。

這場戰爭中有兩處值得一提:

一是,劉備斬曹操大將夏侯淵。

此前曹操告誡夏侯淵:

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耳。

帶兵的將帥,以勇為本,但也要知道害怕,要善用計謀,否則只是一介勇夫而已。

二是,趙雲曾帶數十騎與曹操大軍猝然相遇,不但不立即逃,反而向其大軍突入。

且戰且退,回到大營,然後佯攻之,將曹軍嚇退,大勝。

劉備贊:

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曹操之所以兵敗,可能是因為西南西北地區,一直都盤踞若干支軍閥,曹操對這個區域的控制一直不甚穩固吧。

有兩個例子:

一是,有段時間,西北軍閥混戰,其中一支向曹操求援。

謀士建議:咱哪方也不幫,坐山觀虎鬥,以兩制之。

二是,關中有軍閥許攸不服曹操,曹操大怒,要親自帶兵去打。

名臣杜襲勸:

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

威力巨大的強弩,不會用去打一隻小老鼠;青銅大鐘,也不是一根小草棍就能敲響。

大炮打蚊子,不值當的啊。

於是,曹操派了個使者,哄弄一番,許攸便服帖了。

總之,孫劉雖弱,但東西呼應,曹操疲於應付,並不能占上風。

這個局面,在218年被打破。

這一年,孫權又在攻合肥,曹操主要兵力被牽制。

荊州北部,只有曹仁帶著于禁、寵德,獨守襄陽和樊城,勢單力孤。

正在荊州南部的關羽抓住機會,派手下麋芳、士仁守住大本營江陵,自己帶兵北上攻曹仁。

當時,于禁與龐德帶領當年打荊州時的七支軍隊,駐紮在樊城外比較低洼的地帶。

關羽大喜,他此前在這裡呆過好幾年,熟知當地氣侯水文,密令準備大船和水軍力量。

不久,流經當地的漢水暴漲,發生洪水,水淹七軍,關羽水軍乘大船占據絕對優勢。

最終,大將于禁投降,龐德戰死,曹仁只帶了幾千兵在樊城內勉強堅守,不遠處的襄陽也被關羽重兵圍困。

于禁是曹操的老將,曾經在打張繡敗逃時,與其他將領發生矛盾衝突,殺了一些兵,這亂子得說夠大的,但他沒有急於去向曹操解釋,而是先做好軍營防禦,安排妥當再去見曹操。

曹操評其:

在亂能整,有不可動之節,雖古之名將,何以加之。

而龐德不過剛從張魯手下投降過來不久。

曹操驚訝:我器重於禁三十年,為何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

怎麼辦?司馬懿給曹操出主意:孫劉之間貌合神離,關羽做大,是孫權不願意看到的。

不如勸孫權抄關羽的後方,事成之後,許給他江南之地。

於是,曹操便派人與孫權秘密結盟。

孫權求之不得,他早就想奪回劉奮在荊州的幾個郡了。

他認為那本來就該是他的,如果不是他打贏赤壁之戰,劉備還不知道跑到哪去了呢。

只是,此前魯肅一直力勸要聯合劉備,不要傷和氣,才沒有撒破臉。

而且,關羽也太狂了,孫權要跟他結親家,提親的使者被關羽罵了出來。

關羽整編了于禁的幾萬兵力後,糧草不足,竟然奪了孫權的一批糧草。

現在要打關羽,沒人攔著了,因為魯肅已在頭年病死。

接替魯肅的大將軍呂蒙,也是力主打關羽。

呂蒙少壯之時,是個粗人。

孫權對他講:你作為獨當一面的將軍,不讀書不行啊。

呂蒙:哪有時間啊,太忙了。

孫權:難道你比我還忙嗎?我每天都讀書,受益良多。

也不用跟學者似的讀很多書,但應多涉獵、借鑑前人辦事的經驗。

呂蒙答應。

後來,魯肅與呂蒙久別重逢,兩人一聊,魯肅大驚:如今閣下的才略,可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啊!

呂蒙答: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丈夫每日修養勇猛精進,每隔一段時間,就應當上一個層次境界。

這個道理,您難道才知道嗎?

當時,呂蒙與關羽各統兵,在雙方交界處互相鉗制對峙。

正趕上呂蒙生病,他向孫權推薦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接替自己的位置。

關羽對陸遜不屑,戒備有所放鬆。

而實際上呂蒙仍是前線總指揮。

更絕的是,呂蒙策反了給關羽看家守大本營的麋芳和士仁。

之後,兵不血刃,就把關羽駐守的幾個郡給占了。

關羽倉促南撤,退保麥城。

敗逃,被殺。

關羽手下多數都投降孫權,只有一個叫樊伷的人帶武陵少數民族武裝抗拒。

有個降將叫潘濬聲望很高,孫權問他,需要派多少兵去平定。

潘濬答:五千兵足矣。

孫權問:這麼少的兵夠嗎?你怎麼這麼有把握?

潘濬答:樊伷的長處是口才,能煽動,辦事之材則一般。

有一次他組織宴會,日過晌午了菜還沒上來,他只好親自一次次起身去廚房催促,足見其組織領導能力之差。

果然,派去五千兵,就把樊伷給滅了。

呂蒙則於不久後去世,年僅四十二歲。

後來,孫權曾跟陸遜談論周瑜、魯肅、呂蒙這三位故去的統帥:

周瑜是天生的將軍,膽略超人,能戰勝曹操,開拓荊州,無人可及。

呂蒙起初不過一員猛將,後來開始讀書,學問大漲,韜略出奇,僅次於周瑜,只不過文采不足。

魯肅於我有平生兩大快事:一是,幫我制訂保守江東、觀變天下的帝王大業;二是,力主決戰曹操。

只可惜,他勸我借地給劉備、包容關羽,讓我錯失半個荊州,這是他的一個短啊。

不過,他治軍嚴整、為政有方,也是了不起的。

孫權對魯肅的評價,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只看到了眼前打敗關羽,得了荊州,卻不知與劉備決裂,最終招致滅亡。

就像當年六國互相攻伐,只能加速被秦國滅亡。

魯肅在孫權眼中的「短」,恰恰是體現著魯肅的政治遠見。

所以,在我看來,魯肅才是東吳第一名將!

按:這其實是《谷園講通鑑》的文字初稿,也算是個提綱,後來決定做成視頻脫口秀節目,稿子只好全部重寫。

乾脆發上來與大家交流吧。

《谷園講通鑑》的視音頻目前在愛奇藝和蜻蜓FM脫口秀頻道熱播,敬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