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la:看往昔風流人物,誰主沉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戰國時期

一、春秋五霸

一種說法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另一種說法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1、齊桓公

齊桓公: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齊桓公,他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管仲《管子·權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也是跟管仲有關的,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比如做生意時管仲拿的本金少分到的金子多,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每次撤退時,他卻跑在最前面。

別人都覺的管仲貪生怕死愛財,而鮑叔牙卻說,他那是奉養老母親。

後來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跟齊桓公有關的故事還有一箭之仇、老馬識途。

公元685年,齊襄公死了,他的長子糾和次子小白回國奔喪,均想繼位。

途中,糾的謀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從此結下深仇。

小白即位後,號稱齊桓公。

鮑叔牙屢向桓公薦賢,說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興齊國。

齊桓公以社稷為重,捐棄前仇,重用管仲,從而使齊國成為春秋霸主。

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

老馬識途常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2、晉文公

晉文公:①重耳,退避三舍,晉楚「城濮之戰」

②介子推:寒食節,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

當時晉文公流亡國外,挨餓受飢,介子推割大腿上肉給他吃,等復國後,獎賞對他有功勞的人,但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回深山老林侍奉母親。

等晉文公醒悟請介子推出來受封,但介子推已不願接受晉文公的彌補。

晉文公以燒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終跟母親活活燒死在山中。

3、楚莊王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飲馬黃河。

4、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勾踐即位後不久,即敗於吳國。

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

越王勾踐有兩個歷史上很有名的臣子,便是文種和范蠡

等越王勾踐復國之後,范蠡辭官從商,並留信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記》在記述韓信的故事中也引用了這句話,來比喻君王功成名就後殺害有功之人。

後來據說越王勾踐也的確找理由殺害了文種。

二、戰國七雄

指的是秦和秦滅的六國這七個國家。

秦採取「遠交近攻」,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主要採用張儀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的主張,最終實現統一,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戰國七雄包括( )

A.秦、齊、楚、燕、韓、趙、魏

B.秦、晉、楚、越、韓、趙、魏

C.秦、齊、楚、吳、韓、趙、魏

D.秦、齊、楚、燕、韓、趙、鄭

2、下列不屬於戰國七雄的是( )

A. 齊國 B. 晉國

C. 楚國 D. 燕國

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出自誰的名言?( )

A.管仲 B.齊桓公  

C.孔子 D.唐高宗

4、「臥薪嘗膽」說的是( )

A.夫差  B.勾踐

C.伍子胥 D.范蠡

5、六國中,哪國最先被秦所滅?( )

A.燕 B.韓

C.齊 D.楚

6、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他是( )

A.齊桓公 B.秦穆公

C.楚莊王 D.晉文公

答案:ABABB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朝時代(七):春秋霸主稱霸順序梳理

春秋五霸說法不一,總體來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為大家肯定,剩下兩位說法不一,今天紅雨就和大家來看看春秋霸主稱霸歷史。 齊桓公:齊桓公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齊桓公在鮑叔牙的輔佐下登上帝位,逼迫魯...

真正的春秋霸主齊桓公(上)

「霸主」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諸侯國國君,這是春秋時期特有的現象。西周以來建立的社會秩序不同於殷商。殷商類似於部落聯盟,商王像是部落聯盟的共主;西周封土建邦,周王是天子,分封天下諸侯,諸侯建立邦國從...

春秋五霸:亂世之中出英雄

【春秋戰國歷史】導讀: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