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中國各朝代帝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湦之子,母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西周末年,周幽王無道,於後宮得褒姒以後,生子伯服。
不久,竟廢申後及姬宜臼,以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
於是姬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所殺。
隨後,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
姬宜臼為避犬戎之難,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內外交困中度過五十年,於公元前720年去世。
平王東遷
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
周幽王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
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
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將國都遷至雒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
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其母為衛國人 。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管仲拜相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
為支持糾繼位,管仲曾射殺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
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
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
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
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
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裡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
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
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
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
」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
」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時宋國國君。
子姓,名茲甫。
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
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戰於泓水。
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泓水之戰
宋襄公回國後,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
目夷勸阻他,襄公不聽。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
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
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
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布陣,目夷說:"可以進攻了"。
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
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
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
石隕鶂退
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國下了一場流星雨,隕石和暴雨一起落下。
又一日,宋國都城一些居民無意間抬頭看,竟然有六隻鶂(yì,鳥名)在宮廷上方盤旋,遠方颳起一股風,刮至宋國都城時,風速加快,於是六隻鶂遇風退去。
宋襄公以為石隕、鶂退,是禍福的啟示,所以聘請周國的內史叔興來到,宋襄公問叔興:「是什麼祥兆?吉凶如何?」叔興回答說:「如今魯國大喪,明年齊國將有亂事,國君您將得諸侯而不長久。
」叔興退下之後告訴別人說:「宋國君問的不對。
此事是陰陽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
晉文公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
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
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
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城濮之戰
公元前632年,晉國為救援宋國之圍,在城濮擊敗楚軍,開「兵者詭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戰。
4月,晉、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交戰。
楚軍居於優勢,晉軍處於劣勢。
晉國聯合齊、秦國,南下救援宋都商丘。
楚軍元帥成得臣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
楚軍大敗。
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清明節、寒食節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有一年晉文公都快餓暈過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塊腿上的肉與野菜同煮成湯給他,當他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
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願出來。
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還是繆氏先祖。
被史家之絕唱—《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
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為良將;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
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
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
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
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
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穆公亡馬
穆公在歧山有一個王室牧場,飼養著各式各樣的名馬,有一天幾匹馬突然逃跑,管理名馬的牧官大為驚恐,如果被主公知道,鐵遭斬首,因此四處尋找,結果在山下附近的農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馬的骨頭,心想一定是被這些農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於是大為憤怒,把這三百個農民全部判死刑,交給穆公定奪。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於是帶著這些農民向穆公報告說,很對不起,這些農民把名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們死刑。
穆公聽了不但不怒,還說這幾匹名馬是精肉質,就賞賜給他們下酒。
結果這三百個農人免除了死刑,撿回一條命高興的回家,心裡永遠感謝穆公的恩德。
幾年後,秦穆公與晉惠公交戰,平常在戰場上戰無不勝的穆公,這次卻陷入絕境,士兵被敵軍包圍,眼看快被消滅,穆公已認識到自己有戰死的可能性。
這時敵軍的一角開始崩裂,一群騎馬的部隊衝進來,靠近秦穆公的軍隊協助戰鬥,這些不知從哪裡來的部隊非常勇猛,只見晉軍節節敗退最後撤走了,援軍保護穆公脫離險境。
到達安全地點後,穆公向這些勇敢善戰的士兵敬禮,並問他們是何方的軍隊?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從前吃了穆公的名馬,而被赦免死罪的農民。
這些農民比穆公的部隊更勇猛,他們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才拚命奮戰。
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條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秦晉之好
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即晉獻公。
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
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
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
後來秦穆公 為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
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
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為了籠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
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
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
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楚莊王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是中華尚武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
邲之戰
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楚軍利用晉軍內部分歧、指揮無力等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占了上風。
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莊王葬馬
《史記·滑稽列傳》中說,楚莊王有一匹心愛之馬,楚莊王給馬的待遇不僅超過對待百姓,甚至超過給大夫的待遇。
楚莊王給它穿刺繡的衣服,吃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棗脯,住富麗堂皇的房子。
後來,這匹馬因為恩寵過度,得肥胖症而死。
楚莊王讓群臣給馬發喪,並要以大夫之禮為之安葬(內棺外槨)。
大臣們認為楚莊王在侮辱大家,說大家和馬一樣。
從而,眾臣對楚莊王此舉表示不滿。
楚莊王下令,說再有議論葬馬者,將被處死。
優孟聽說楚莊王要葬馬的事,跑進大殿,仰天痛哭。
楚莊王很吃驚,問其緣由。
優孟說,死掉的馬是大王的心愛之物,堂堂楚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禮安葬,太吝嗇了。
大王應該以君王之禮為之安葬。
楚莊王聽後,無言以對,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禮葬馬的打算。
絕纓之宴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
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
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莊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
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
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
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
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莊王問卦
楚國有個善於相面的人,他從來沒有過失誤,聞名全國。
楚莊王召見他,問起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我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詳察人們的朋友。
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順老人,尊敬兄長,為人忠厚、恭謹,那麼,這樣的平民家裡一定會日益富足,自身一定會日益顯榮,這是所謂的吉人。
觀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善好施,那麼他就會每日有所進益,官職也會日益得到升遷,這是所謂的吉臣。
觀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賢能,侍從多是忠良,君主有過失都爭相勸諫,這樣的君主,他的國家就會日益安定,自身就會日益尊貴,天下就會日益敬服,這是所謂的吉主。
我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們的朋友啊!」楚莊王稱讚他說得好,於是加緊收羅賢士,日夜堅持不懈,從而稱霸於天下。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人,魏桓子之孫。
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公元前445年即位。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
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每天一位歷史人物——春秋五霸齊桓公(風馬牛不相及的由來)
歡迎大家閱覽每天一位歷史人物之春秋五霸齊桓公,從今天開始小編會持續更新簡單介紹一下春秋五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獲取最新動態。下面開始介紹五霸之首齊桓公。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
事業編考試基礎知識:用故事記歷史
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為大家帶來事業編考試基礎知識《用故事記歷史》,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在公共基礎知識中,人文歷史尤其是古代史可以說是困擾很多考生的難題。事件多,人物多,時...
王朝時代(七):春秋霸主稱霸順序梳理
春秋五霸說法不一,總體來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為大家肯定,剩下兩位說法不一,今天紅雨就和大家來看看春秋霸主稱霸歷史。 齊桓公:齊桓公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齊桓公在鮑叔牙的輔佐下登上帝位,逼迫魯...
還沒上位之前的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竟然是這般的窩囊
晉文公重耳成為春秋五霸,了解歷史的人,無不說是狗血,他六十幾歲才上位,其實完全是機緣巧合。他年輕的時候可沒有任何的英雄豪傑的氣概,也沒有半點的奮鬥史,就想苟且的過日子。如果說對後人有那麼一點勵志...
春秋五霸:只有晉文公的霸主地位名副其實,其他四位只是走過場?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