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夢 真情淚—— 春秋八霸的人品爭議(歷史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關平,本名胡公孟,出生於「神奇的交界」雙子巨蟹座,喜愛文學、歷史、動漫、電影,目前從事與謎題、犯罪鬥智鬥勇的刑偵探案工作。
三國風雲、歷史解讀、讀書筆記、短篇小說、動漫札記、電影評論、藝術感悟、哲學思考、金庸研究、星座解謎、生活趣談——興趣廣泛,話題眾多,創作不懈,驚喜不斷,歡迎讀者訂閱和收藏。
————
文/小關平
△開篇
今天來說說春秋時期的幾位霸主。
一般評判是否值得去喜愛他們的標準主要有三點:
一是看此人是否取得成功,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此為他們的自我價值。
二是看此人是否任用賢臣,造福百姓,有利於社會發展,此為他們的社會價值。
三是看此人是否至情至性,一生中有無可歌可泣的故事,此為他們的生命價值。
前兩條早有歷史定論,自然不用多說,何況這並非讓我鍾情於古人的首要選擇,一個人建立偉大功業固然令人嚮往,但若能展現自己的特色和人性光輝則更加難能可貴。
本文主要從人性的角度來聊聊春秋時期公認的四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宋襄公有名無實,闔閭、夫差、勾踐時代過晚,且這些人入選春秋五霸爭議較大,故而本文重點討論齊晉秦楚四位王公)
本文不主張說功績,反而先說過錯。
功績褒得太多,反而沖淡了這個人的本性。
人類生而兼有動物性與人性,人的一生是在善與惡的不斷碰撞中成長起來的,和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做鬥爭,必定會暴露出所謂的人性黑暗面,犯下各種過錯。
別說這些手握長戈、胸懷詭謀的政治家,就連孔孟老莊那樣的賢人智者,人生中也有過錯與遺憾。
我們不應抓住古人身上的錯誤不放,蛋中挑刺地批評他們,而是應該看看過錯之後他們會以什麼情感和態度去面對。
————
△齊桓公
齊桓公小白就像天枰的兩端,功過皆高,大致相抵。
其功業巨大,讓當時後世欲霸之君紛紛效仿,暫時擱下不提,這裡只說過錯。
表面來看,齊桓公胸襟廣闊,不計前嫌,重用管仲。
這管仲當年差點殺死自己,齊桓公是用性命在去換人才。
感動嗎?未必吧。
要不是鮑叔牙,管仲早就死於非命,不舔魯侯的刀鋒,也斃在齊桓的劍下。
相比而言,管鮑之間的友情則彌足珍貴。
鮑叔牙苦口婆心、誓死推薦並曉以大義之後,齊桓公才願意放棄私怨。
而鮑叔曉以的「大義」只不過說中了齊桓公心中的私慾——天下霸業而已。
他對管仲最初的感情並不純潔,更多的考慮是其功用性,只是後來見到管仲對齊國的用處實在太大了,才漸漸倚重他的。
在求賢的舉措上,齊桓公不如秦穆公和楚莊王,更不如魏文侯和燕昭王了。
再看齊桓公的愛好。
從他寵幸豎刁、易牙、開方這三個小人就可見一斑,此三人帶給齊桓公的無非就是男寵之色、口腹之慾與游娛之樂,他們為了討好齊桓公,以自行閹割來服侍左右,烹飪愛子給國君吃,儲君不做父喪不歸,可齊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居然希望讓這三個馬屁高手來繼承管仲輔佐朝政,糊塗到了極點。
秦穆公晚年也有崤山之過,但主要是戰略之失,非關人品。
而齊桓公為了寵幸他們,無視仲父遺言,不聽鮑叔規勸,一意孤行,最終命喪三人之手,造成死後數十天蛆爬滿身才被人發現的慘景,自作自受,與人無尤啦。
回想齊桓公初用管仲時所說「寡人好色,有礙霸乎?」,不由笑出聲來,也只有管仲會縱容齊桓公的毛病。
蘇從、伍舉、孫叔敖等楚國賢臣不是一直在糾正楚莊王的小怪癖嗎?而管仲個人能力太強,在整個中國史也無與倫比,他只需要齊桓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不太在意主君的德行與齊國未來的發展。
說的更透徹一點,管仲的主要志願是實現自己的王佐之才,而並沒做到諸葛孔明那樣的鞠躬盡瘁。
這點無法苛求古人,漢代之後儒家思想才深入人心,春秋時期主要看的還是才華。
所以,管仲一直沒有為齊桓公清除小人,而鮑叔牙為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國君除去身邊的雜魚。
他與鮑叔牙確實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
△晉文公
晉文公的錯也不少,但有兩點與齊桓公不同。
齊桓公有意而為,晉文公無心之失;齊桓公屢諫不聽,晉文公知錯而悔。
最大的過錯應該是一把無心大火燒死了功臣介子推。
介子推是跟隨重耳顛沛流離十九年的大臣之一,雖然地位不如趙衰、狐氏兄弟重要,但畢竟在關鍵時刻割了大腿嫩肉救了重耳一命。
這與烹自己兒子的易牙不同,那純粹是殘忍的獻媚,而介子之舉意在救人於危難。
對於這位捨命相救的賢臣,重情義的重耳按理說是不可能忘卻的,晉國的文臣武將們都按功領賞了,而向來低調的介子推索性一直低調下去,命運弄人般的被晉文公遺忘了!這才有了重耳幡然醒悟去綿山認錯,導致介子被燒死的悲劇。
如果說齊桓公的過錯是自己一手造成的,那晉文公的過錯就像是老天開的一場玩笑。
無獨有偶,在對待曹國恩人僖負羈的事情上,重耳下令強調不得侵犯僖負羈一家,可偏偏部下卻鬥氣燒了他的家,這也是老天給重耳披上了一件忘恩負義的外衣。
這兩件事情上,重耳都是無心之失,怪則怪命運弄人,讓人泣淚。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老國君的真心悔過,讓人動容。
多年的流亡生涯讓重耳動搖過、傷感過、沉淪過,但在那群誓死相隨的賢臣幫助下,他一次次克服了生理與心理上的困苦,最終成就大業。
一個偉人的成功不會是一帆風順、風平浪靜的,直線上升、沒有曲折,只存在於科學世界中,人生沒有這樣的路。
晉文公吃過的苦是這幾位霸主中最多的,而他的內心也最貼近於普通人。
當狐偃灌醉重耳挾持他重登流亡復國之路時,重耳氣得要殺狐偃時的模樣,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
我們喜歡他,也是因為這是個有血有肉的真人。
————
△秦穆公
秦穆公的毛病比較少。
他對百里奚屬於主動求賢,態度要比齊桓公端正得多。
一壯一老的君臣組合讓人想起了周文王與姜太公,百里奚也是自比姜尚,聲稱老朽比太公輔佐文王時還要年輕十歲,真是可愛至極。
秦穆公有一點尤其勝出,那就是廣泛的愛好。
史料中有不少關於穆公愛馬的記載,因為秦國始祖為周王室養馬而崛起,所以秦人大多愛馬。
騎馬既能增強體魄,又能陶冶情操,相比於齊桓的貪食好色,要健康得多。
而秦穆公之愛馬也非變態式的痴狂,相比於馬,他更重視人的感情,這點更加難得。
比如他與伯樂、九方皋兩位相馬師聊天,讓他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對擅吃自己良馬的三百農民,不僅不殺,反而賞賜他們喝酒,安撫人心。
從這幾個故事可以知道,秦穆公施行仁政,重視人才,心胸十分寬廣,他雖沒有管仲那樣的天才輔佐,依然能成就霸業。
他一生中犯下最大的過錯就是不聽百里奚、蹇叔的勸阻,發兵偷襲鄭國,結果被晉軍攔擊,大敗於崤山。
敗逃而回的三員大將回國領死,而穆公卻將過錯全攬在身,對三人不加罪罰。
不僅如此,他還親自率軍來到戰場,收檢將士屍骨,好生埋葬,宰牛殺馬,祭奠亡魂。
他痛斥自己不聽良言,貿然發兵,以致士卒枉死,情到深處放聲大哭,哀動三軍,無不落淚,感人場面猶如後世的曹操哭典韋,可見穆公不僅知錯能悔,而且重視士卒性命,富有人道精神,與戰國時期用法殘酷的秦王們相比,他要可敬得多。
秦穆公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進軍中原,只能稱霸於西戎,所以沒有受到中原文明的教化,去世之後殉葬而死的有177人,其中不乏良臣,可見秦人原始落後的一面,我寧願相信這是臣民自發的行為,不是穆公生前授意。
但這也成為秦穆公最為後人詬病之處,想來覺得荒謬可悲:生前別人犯錯也不願殺害,死後卻讓這麼多人為其枉死。
————
△楚莊王
齊桓公得一管仲而一世無憂,秦穆公兢兢業業而半生操勞。
他們不像晉文公與楚莊王那麼充滿傳奇色彩。
如果說晉文公的傳奇是一隻雄獅,一生顛沛流離,終於稱霸原野,那麼楚莊王就是一隻鸞鳳,前期潛居密林,最後浴火重生。
正如他給人們帶來的那些成語:「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楚莊王是浪子回頭的典範,從一個迷戀聲色犬馬的昏君驟變成勵精圖治、名震天下的霸主。
相比之下,齊桓公應該感到慚愧。
莊王的王后樊姬十分美貌,他不是沒有再變成昏君的資本,但樊姬不是普通的女人,楚莊王也不是普通的男人,正是在她的幫助下楚王才重獲新生。
人的一生都會犯錯:【齊桓公一生都在犯錯,越到晚年越是明顯,他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晉文公在上天安排下也在不斷犯錯,但他每次犯錯都會及時悔改;秦穆公生前倒是沒有什麼過失,死後卻鑄下大錯;楚莊王最有個性,把錯在20歲之前犯完了,以至於能夠英明一世。
】
最讓人感動的有兩件事。
一是著名的絕纓會,宴會之上,大將蔣雄趁火燭熄滅調戲莊王愛姬,被愛姬摘了帽纓去告御狀,而莊王命所有人都摘去帽纓後才點燈,變相寬恕那人的罪。
可見楚莊王對人才的重視不在秦穆公之下。
秦穆公的馬被人吃了,最多少了坐騎,沒有傷及顏面,而愛姬被調戲乃對楚王的大不敬,莊王卻能夠寬宏大量,不拘小節,王者風度躍然紙上。
多年後蔣雄在戰場上為救楚王而不顧性命,戰後向楚王請當日之罪,更是讓人唏噓,足見人性之美。
二是相國孫叔敖死後,楚王思賢致病,滑稽優伶優孟扮作孫叔敖的形象去見楚王,竟讓楚王信以為真,以為孫叔敖起死回生,竟執意要讓他為相。
這種對臣子的真情和對賢才的渴望,讓楚王深深地印上了明君的記號。
————
△宋襄公、闔閭、夫差、勾踐
「春秋五霸」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這四個人都有一定的呼聲。
宋襄公以仁義為名,妄圖稱霸,卻功虧一簣,此處略去不談。
而闔閭滅楚,夫差滅越,勾踐滅吳,都是實力超凡的霸主,雖然只霸一方,卻也足以與當年的秦穆公相提並論了。
但說起來,我卻十分不喜歡此三人。
闔閭一生就沒幹幾件好事。
為了一己私慾,分別讓專諸、要離兩位勇士刺殺吳王僚與慶忌父子,結果逼死了專諸之母,殺害了要離一家,為的只是讓壯士無後顧之憂,伍子胥號稱孝子,卻也參與其中。
果然你們貴族的父母是人,他們平民的父母就不是人?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與人性醜惡一覽無餘。
從這兩件事上來看,我便不喜歡闔閭。
攻破楚國郢都之後,闔閭毫無安邦愛民之舉,居然睡遍楚宮,亂殺臣民,讓人痛恨。
此外還有誘騙成千上萬的百姓為女兒殉葬的卑鄙殘忍之舉,這就是他的稱霸之道?真是讓人咋舌。
至於夫差,倒是比他父親多了一些人性溫暖,畢竟有寬容勾踐之仁和痴戀西施之情,但畢竟還是個剛愎自用的莽夫,親賢臣,遠小人,逼死伍員,身死國滅,也不算什麼明君。
勾踐的虧心事沒闔閭多,但也絕非善類。
他能夠能人所不能,韜光養晦,隱忍待發,這點固然值得驚訝。
但范蠡早已看出他的真面目:心胸狹窄,不能容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勾踐開其先例,逼死大恩人賢臣文種,恩將仇報,亦小人也。
————
△管仲、孫武、范蠡
孫武、范蠡,兩位曠世人傑,都屬於得一而霸的天才,可惜跟隨了闔閭、勾踐這兩個不仁不義的國君。
不過,他們都很聰明,在功成之日,選擇了退隱江湖,不問世事,對名利的淡薄與人生的超越讓後世有識之士紛紛效仿,漢初的張良正是追隨他倆的腳步。
大智者的人生,進能名震天下,退能逍遙人間,謝安、李白、金庸等後世文人無不欣賞這種超凡的境界。
說來也巧,春秋時期最能稱為天才的三位智者管仲、孫武和范蠡,他們所輔佐的君主個人能力都不是很強,人品也不高,卻都可以稱霸於世。
可見這三人對各國的王霸之業作用何其之大!而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手下的百里奚、蹇叔、趙衰、狐偃、孫叔敖等輩雖也是一代良臣,卻都難以與此三人相比。
這三個君主一方面自己能力不凡,勤於軍政,一方面是合聚群臣之力,善於用人,故而能夠成就大業。
————
△結語
春秋時期的故事其實很醜惡,人性喪失達到空前。
若無諸子百家應運而生,為中國人尋找治病藥方,謀求哲學和政治上的生存之路,真不知社會發展成什麼樣!所謂群雄爭霸,爭來奪去,得到天下又如何?
我所重視的是在刀光劍影之下偶然展現的人性光輝和真情實感,一句信義,一道風骨,一聲嘆息,一串眼淚,也會讓我沉迷其中。
而王霸之名,俗世之利,相比於人的情感信義,又算得了什麼呢?
春秋五霸:只有晉文公的霸主地位名副其實,其他四位只是走過場?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時期為何叫春秋?春秋五霸誰與誰爭霸,如何爭霸?第一位霸主又是誰?
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以後,歷史上稱為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周平王遷都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是春秋時期。卻因當時魯國記載這段歷史的典籍叫春秋而得名。春秋初期,周王的名譽...
天子的五個臣子輪番搶老大的位子,天子還得陪著笑臉恭賀他們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在政治、軍事中占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五位諸侯依...
其實「春秋五霸」里,至少四個是二貨,只有一個稍微好點!
春秋五霸里,真的至少四個是純二貨!先聲明:我這個版本的「春秋五霸」指得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踐、楚莊王」。下面我講按照由最「不二」到最「二」的順序來介紹這五位活寶......一、楚莊...
春秋五霸:亂世之中出英雄
【春秋戰國歷史】導讀: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