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 2 個讀書核心,迅速獲得心智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3道題,請先做下你的選擇。
1、你認為讀書應該有目的嗎?
A. 應該有 B. 不應該有
2、你對文學以外的書籍有涉獵嗎?
A. 有 B. 很少
3、你是否有讀完一本書,收穫不明顯的困惑?
A. 有 B. 沒有
1、調查結果
上文的3個問題,你的選擇是?
半個多月前,我對學校讀書社團里44名同學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了類似的問題,這算是工科學校里少有的讀書人,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回答的。
問題1:你認為讀書應該有目的嗎?
①8名同學的看法是「不應該有」,理由多是:
「不應該,讀書是為享受,帶有目的性的不叫讀書,那是任務。
」
「不應該有,讀書是放鬆自我充實自己閒暇時間的一種方式。
」
「不應該有,讀書是為了自身的愉悅,帶有目的性自己讀書會有壓力。
」
②36名同學的看法是應該「有目的」讀書,其中:
28名同學的目的是: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升內涵
8名同學的目的里提到了:
獲取知識
問題2:你對文學以外的書籍有涉獵嗎?
1名同學表示沒有看懂題目的意思。
8名同學對文學以外的書籍沒有或幾乎沒有涉獵。
35名同學表明自己有涉獵,他們的舉例多是:
「羊脂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文學以外?推理小說算嗎」
「有,但……具體的話,說不上來」
「有,《安徒生童話》……」
「有:高數書……」
真正對文學以外書籍有涉獵的同學,只有15名。
問題3:你是否有讀完一本書,收穫不明顯的困惑?
超過半數的同學認為自己有這個困惑。
2、讀書應該有目的嗎?
這個調查結果,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出點問題來?針對這3個問題,我自己分別得出了3個結論:
這44名同學裡
大部分人讀書並沒有明確的目的
大部分人幾乎不讀文學以外的書
大部分人讀完一本書沒什麼收穫
最終,我的看法是:
因為大部分人讀書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且很少讀文學以外的書,導致他們讀完一本書並沒有什麼收穫。
首先來看,讀一本書有收穫與沒有收穫,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1、如果你僅僅是為了消遣,那有無收穫一點都不重要。
2、如果你想要通過讀書獲得成長,但是你讀完一本書卻一點收穫沒有,讀和沒讀一個樣,你還談什麼成長呢?
不妙的是,很多人都存在讀完一本書收穫不明顯的情況,為什麼?原因之一在於,他們在讀書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
先讓我們回到第一個問題:你認為讀書應該有目的嗎?
這個問題看似難以回答,其實根本沒有意義,我只是虛晃一槍,因為:
每個人讀書都有目的。
那8位聲稱讀書並沒有目的的同學,明顯在撒謊,他們給出的理由已經充分暴露了讀書的目的:享受和消遣。
但是,不是每個人讀書都有明確的目的。
注意是「明確」,不是享受,不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升內涵,這些都不是明確的目的,頂多算是良好的願景。
那到底什麼是「明確」?
任何以可量化收穫為導向的讀書目的,都是明確的。
什麼是可量化的收穫?我們先看什麼是不可量化的收穫:情操、修養、內涵……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升內涵固然沒有錯,但是如果你始終拿這樣宏大的願景來讀一本書,看似高端:
其實就是在書海中漫無目的地抓瞎,不知道該讀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讀,沒有收穫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我看來可量化指的是,你讀一本書的收穫,具備以下三個特質中的一種或多種:
①解答心中所惑:
讀《自控力》,我明白了人們意志力運轉的機制。
②解決現實問題:
讀《優勢談判》,我學習了許多實用的談判技巧。
③拓展知識邊界:
讀《智能時代》,我了解了人工智慧的基本知識。
這三點收穫好像也看不見、摸不著,那我們如何讓收穫看得見、摸得著呢?
其實你只需要做到一句話:
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
這也是我個人閱讀理念的核心,這裡的輸出包含3個層面:
1、把知識收入印象筆記,建立知識體系
我會把不同書籍同一主題的知識收集在一起。
其實不光是書籍,我在我在直播平台聽的一場分享、在得到app上聽的音頻、在公眾號上看到的好文章,都會一一收入印象筆記。
最近,我開始收集心理學概念的零碎知識,這些概念放在印象筆記里,就像一個個抽屜。
不斷把零碎知識分門別類地塞進去,等某個抽屜塞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針對這個概念進行更高級的輸出——書寫。
2、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我至今還記得思維研究者劉未鵬在那本《暗時間》說的話:
「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甚至可以說,書寫本身就是思考,只有開始寫,你才發現原來這些概念根本沒有搞明白,於是你拿起書,重新閱讀,重新思考,直至完全理解。
於是我從完全不寫作的小白,到在QQ空間寫日誌,之後在知乎、簡書上發文,再到創建公眾號。
堅持了一年的寫作直到現在。
3、最高級的輸出:踐行
踐行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
讀《自控力》,我就要利用書中知識,合理利用意志力,從而更好地生活學習。
讀《優勢談判》,我就要把書里的技巧轉化為行動策略,想出自己的談判策略。
如果自己都不踐行,你怎麼有底氣跟別人炫耀讀過這本書呢?你怎麼有底氣寫文章來啟發別人踐行呢?
3、你適合讀什麼書?
說完了讀書目的,現在說說如何選書,選書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你讀的什麼書直接決定了你的思考質量,如果讀的是一堆毫無營養的書籍,就算讀了100本,所謂的思考其實是在嚼破爛。
可是市面上的書實在太多了,該怎麼選?2015年,僅僅是簡體中文出版的新書就有260000種,儘管數字嚇人,大體就這麼四種類型的書:
①方法論的書籍
這類書是雞蛋。
其中的內容能夠打破你原來認知、重構新的認知,不僅講了,還給了你背後的依據。
通常是思維方法論,更好的書會說「元知識」,即教你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判斷知識是否可信的準則,比如《暗時間》。
②專業書
這類書是米飯。
一種是專業領域的書籍,比如經濟學、人工智慧,讀完並不一定對現實產生明顯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打開了你理解世界新的維度。
另一種是能夠解心中之惑,直接幫助你解決現實問題的書籍。
比如前段時間,我在運營微信群時有很多困惑,於是買了一本《社群營銷》。
③文學
這類書是蔬菜。
為什麼我說很少讀文學以外的書,是他們沒什麼收穫的重要原因?我認為原因有三:
①大部分人讀文學是為了享受
把目的定義為享受,沒什麼收穫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吧?
②需要非常長時間的薰陶
文學自然是好東西,閒時翻來很有滋味。
但文學對一個人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不是讀了一兩年的文學書籍就能改變了的,長時間的薰陶,5年甚至10年,才會在氣質上顯現出來。
而你讀完僅僅一本書後的收穫,是很難看見的。
③每個人對文學經典的判斷標準不一
別人口中的經典在你眼裡可能就是破書,網上大量的所謂文學經典書單,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曾經我也是因為篤信別人口裡的經典,買了一套博爾赫斯全集,只看了一本就看不下去了,實在味同嚼蠟。
這套書正放在家裡落灰
④雞湯書籍
這類書是垃圾食品。
全世界的雞湯書籍出了億萬種,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只要努力,就能解決問題。
至於如何努力,總是一帶而過。
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歡這樣的東西,也沒有辦法,我就不再贅述了。
如果你想同時保持身體健康、思想健康,我的衷心建議是:
多吃米飯和雞蛋,蔬菜為輔,儘量不吃垃圾食品。
多讀方法論的書籍和專業書,文學為輔,儘量不讀雞湯書籍。
為什麼文學為輔,說下我的看法:
1、如果你是小學生、初中生,請忽略我的所有話,任何書都可以讀,未來你很有可能成為一名文學大家。
2、如果你已經事業有成,常讀文學陶冶身心當然無可厚非。
3、如果你是大學生,或是正在奮鬥路上的朋友,方法論的書籍和專業書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為什麼儘量少讀雞湯?因為想要獲得心智成長,這類書給不了你任何幫助。
我們的成長分為兩種:
一種是身體的成長,從蹣跚學步的小孩,直至成為健壯的青年。
一種是心智的成長,往往是一個人思維方式的轉變、疊代和升級。
心智成長是一個不斷打破舊認知、重構新認知的過程。
顯然,雞湯的特點是什麼?就是認同你已有的觀念,不僅不給你新的知識和認知,還強化你舊有的認知,於是你產生共鳴,還覺得寫得真好啊……
而方法論的書籍和專業書,從來只會打破你已有的觀念。
只有打破了你的舊認知,新的認知升級才成為可能,這才是你心智成長的源動力。
4、推薦三本書
這篇文章,我其實就講了讀書的2個核心觀點:
1、帶著明確的目的讀一本書,你的收穫才會最多。
2、讀方法論的書籍和專業書幫助你獲得心智成長。
很可能你並不同意我的觀點,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你的認知和我的看法碰撞以後,你的啟發、你的想法和你的改變。
最後推薦幾本好書吧,離雙十一還有不到六天,不知道你的購物車裡塞了多少衣服、鞋子包包,不妨騰出三個空位,留給這3本方法論的好書:《暗時間》《把時間當做朋友》和《精進》
建議你立刻加入購物車,不是待會加入、明天加入、以後加入,是立刻。
立刻不去做,不即刻行動,多半就永遠不會在做了。
吳軍老師在得到訂閱專欄里的一篇文章《再談談2%和98%的問題》,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同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這對個人最終的影響要遠遠高於智力、學歷和家庭因素。
這就是2%的人和98%的人的最大區別。
即刻行動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我預測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會把書加到購物車的人,不會超過文章閱讀量的10%,其實你仔細想想,這個數字太樂觀了。
有人會說,我沒有即刻行動的思維方式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練啊。
即刻開始練習「即刻行動」的思維方式。
所以,你準備做10%,還是做90%的大多數呢?
很高興認識你,我是小凡,兩年讀過170本書,創作8萬餘字。
我擅長寫:閱讀技巧、思維升級、學科通識方面的文章
公眾號:文瀾讀書(wenlandushu)
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為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這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現有知識每年以10%的速度更新疊代;太多的書,太多的知識,又讓人無從下手...雖然這是個人人念叨著要終身學習的時代,卻出現了杭州一個50歲的大叔,家裡藏書萬千,每年看書不下...
你還在用一頁一頁的讀書這個笨方法嗎?
讀書難道我還不會嗎?讀書?不就是打開書本,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一字不落的讀就算讀完了嗎?這個問題,暫時先不作討論,我們先想一想為什麼去讀書?讀書我是想獲取到什麼知識?還是想要發現什麼價值?亦或...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醫愚。這句話告訴我們,書是好東西,但是不是能讓我們獲益,關鍵在於你會不會讀。善讀就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而恰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自然讀書也就感覺無用。一本一本的讀又一本一...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剛開始練習閱讀能力時,我只讀自己喜歡的書。如市面上的暢銷書、勵志類,這類書通常淺顯易懂。大概六十多本相同領域的書讀完,才驚覺自己認知沒絲毫改變。一直在熟悉的雞湯套路里打轉,跳不出舒適區。當我發現...
書山有路勤為徑:提高閱讀能力的7本書
資訊時代,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都離不開閱讀,閱讀變得越來越重要。面對浩瀚書海,如何選擇要閱讀的書,如何閱讀才能真正有收穫?這裡推薦我讀過的幾本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書。一《如何閱讀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