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名相趙普本來因「以權謀私」而貶官外放,為何能夠再次拜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卷首語:近日居士研究宋史發現趙普幾度拜相,仔細查閱後發現裡面貓膩太多,於是寫一篇研究分析之文。

正文約1000字,謝謝欣賞!

據《宋史》記載,因趙普以權謀私並在朝中受到政敵攻擊,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年號)六年,宰相趙普被貶官外放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

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號)二年,召趙普由河陽入京,擔任太子少保,因受排擠不得志。

然,太平興國六年,趙普被封為司徒兼任侍中,封梁國公,職位與宰相同。

圖片截圖於網絡,趙普畫像

趙普為何能夠如此快速官服原職?居士梳理宋史發現皆因一個有關皇位繼承權的文書——《金匱之盟》。

然,《金匱之盟》至今正文未現世,正史也語焉不詳,只是說太宗據此即皇帝位。

可是我們如果仔細梳理史料就會發現其中大有貓膩,為何?

宋太宗趙光義即皇帝位(他即位,是兄終弟及。

而古代講究的是長子繼承)是不符合禮儀禮法的,無任何法律基礎。

因為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有子有女且健康成長,不管怎麼說都輪不到當弟弟的趙光義即皇帝位。

可是,參與陳橋兵變的趙光義也素來有野心,既然哥哥趙匡胤意外死亡,兒女不在身邊這麼好的天賜良機為嘛他就不當皇帝呢?可是就是因為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當時質疑的大臣還是不在少數。

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人被別人天天議論正不正?相信換作任何人都是不舒服的、無法接受的,相信趙光義當時的情況亦是如此。

圖片截圖於網絡,趙匡胤畫像

正當趙光義為此焦頭爛額的時候,被調到京城任職太子少保的趙普看到機會來了,就上奏太宗皇帝,曰:「杜太后臨終有遺言藏於金匱之中,是為傳光義再傳延美後傳德昭」。

杜太后是誰?就是趙匡胤、趙光義、趙延美三兄弟的母親。

趙普給趙光義說這段話,就是說趙光義即皇帝位是奉母親遺詔辦事,臨終時要趙匡胤死後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再傳位給趙延美,趙延美死後再傳位給趙匡胤兒子趙德昭。

很顯然,趙普提出的這個合法性解決方案非常符合聖意。

因為這個杜太后遺詔要是公布出來,不僅解決了趙光義即皇帝位的合法性,也會堵住文人悠悠之口,是宋太宗免除不少煩惱。

於是,在太平興國六年,《金匱之盟》正式被公布。

宋太祖趙光義盛讚趙普所獻的《金匱之盟》,說其秉公為國,兢兢業業記錄太后遺言,並勸太祖遵金匱之約,傳位於他。

不過公布的《金匱之盟》乃是只傳給趙光義,無趙延美和趙德昭。

顯然,宋太祖趙光義的謀略要比趙普更深一層,想得更遠。

將圖片截圖於網絡,趙光義畫像

可見,本來因為以權謀私而貶官外放的趙普,就是因為獻計、杜撰《金匱之盟》,解決宋太宗趙光義即皇帝位合法合規性問題,使其再度拜相。

可以說趙普能夠再次拜相,就在於他準確的把握了趙光義的特性和時局的需要,解決了皇帝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用《金匱之盟》這個階梯使他再次登臨人生高峰,從而
位極人臣,位列諸王至上。

卷尾語:原創不易,請點讚、關注、評論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為何不把皇位傳給兒子?

 歡迎添加微信號:dushumingyan趙匡胤當年為何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將弟弟立為儲君呢?這一有悖常理的做法,真是他本人的意願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是他母親杜太后的遺願。 建隆二年(961年...

經不起推敲的金匱之盟

《宋史》記載,建隆二年(961)六月,即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杜太后病重,自知壽數將盡,便召宰相趙普人宮。當著趙普的面,杜太后問趙匡胤:「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到天下的嗎?」趙匡胤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