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為什麼單單就容不下《清史稿》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似乎一提起悠久的中國歷史,二十四史總是繞不開的存在。

於是有人就在感慨: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如果從歷史順序上來看,二十四史肯定要從司馬遷的《史記》說起,又由於《史記》的著史方法為後世所稱道並沿用,因此說《史記》是二十四史的「開山之作」自然沒什麼問題。

那麼達摩君想問,你知道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什麼嗎?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會告訴你:不用想,肯定是清史稿啊。

清史稿

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應該是《明史》。

二十四史的出現,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遲到三國時期,史學界出現了「三史」的說法,即《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

但後來居上的《三國志》取代了《東觀漢記》,這才有了我們經常提到的「前四史」。

唐朝時又有了「十三史」的說法,即把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並列,後來又算上了《史記》、《漢書》和《後漢書》,故稱「十三史」。

宋代時又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十七史」的說法自此不脛而走。

明朝時增加宋、遼、金、元四朝正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年間,《明史》修撰完成並刊行,後來又加上《舊唐書》和《舊五代史》,並經乾隆皇帝欽定,才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年間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匯刻。

乾隆皇帝像

也就是說,「二十四史」是乾隆皇帝提出來的,而中國官修史書的一大基本原則就是當朝人不修當朝歷史,所以二十四史肯定沒有清史,也就不包括《清史稿》了。

那麼,這《清史稿》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朝滅亡後,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於1914年設清史館,以趙爾巽而館長,並延聘繆荃孫、柯劭忞等為總纂,啟動了對清朝一代官修正史的編修工作。

修史工作歷經十餘年,至1927年,趙爾巽見全稿已基本成形,又怕時局多變導致修史工作功虧一簣,便將其刊印出版。

由於倉促成書,尚未徹底定稿,遂命名為《清史稿》,意為草稿,以示其仍為未定本。

全書共536卷,其中本紀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傳316卷,記載了自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稱汗至1912年清朝滅亡長達296年的歷史,史料價值非常豐富。

趙爾巽

在《清史稿》問世後,曾有人提出過「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說,並將《清史稿》列入其中,但多數情況下我們仍以「二十四史」為準,學界自然也就默認將《清史稿》排除在外了。

另外,台灣在1961年編寫了新的《清史》,但價值不大。

當然,大陸也在編纂屬於自己的《清史》,該項目以清史專家戴逸先生領銜,於2002年正式啟動,歷時十餘年之艱辛,目前即將大功告成。


二十四史

小夥伴們,關於二十四史,你還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的嗎?咱們留言區見!

————————————

關注達摩說,聽達摩君扯閒篇,講歷史。

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華五千年之二十四史

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多年的時光了,我們憑藉著諸多的歷史知識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先們。現在,網絡興起,很多人可以交流學習,然而,貌似現在大部分人的歷史知識很有問題,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各種...

二十四史都有哪些歷史

所謂「二十四史」,是指中國歷史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起於漢武帝時誕生的《史記》,終於清乾隆時刊行的《明史》,前後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通讀二十四史,熟知古往今來

二十四史是我們從漢朝《史記》以來直到清朝《明史》為止的24本歷朝歷代正史著作。其主要內容就是對自漢直到明朝的歷史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性質屬於官修(或者官方認可)國史,是正史系列。按,公認的二十四史...

欽定二十四史

導讀:究竟是二十四史,還是二十五史,正史是怎麼回事?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