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都有哪些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謂「二十四史」,是指中國歷史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起於漢武帝時誕生的《史記》,終於清乾隆時刊行的《明史》,前後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

唐以前往往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合稱為「三史」。

後來又加入了陳壽的《三國志》,稱為「四史」或「前四史」。

到北宋,又加入《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十三部書,合稱「十七史」。

明代又增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乾隆時再增入《明史》,合稱「二十二史」。

不久又增入
《舊唐書》《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不含清代歷史,趙爾巽主編的《清史稿》成書後,併入「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其後又添入柯劭忞撰寫的《新元史》,終成「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被尊為「正史」。

《隋書·經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班固)、馬(司馬遷),以為『正史』。

」遂有「正史」之說。

「二十四史」皆屬紀傳體史書,即以人物為中心,著重記述有關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事件附見於人物紀傳中。

紀傳體主要有「紀」「表」「志」「傳」四種體例:「紀」(或曰「本紀」)逐年記載帝王在位的國家大事;「表」扼要臚列紛紜複雜的大小史實;「志」(或曰「書」「考」)專項記錄各項典章制度;「傳」(或曰「列傳」)集中描摹歷史人物生平;《史記》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種「世家」,系紀和傳的結合體。

五種體例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展現出一幅恢宏壯闊的歷
史長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老人春秋微信公眾號:lrcqzz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欽定二十四史

導讀:究竟是二十四史,還是二十五史,正史是怎麼回事?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

中華五千年之二十四史

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多年的時光了,我們憑藉著諸多的歷史知識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先們。現在,網絡興起,很多人可以交流學習,然而,貌似現在大部分人的歷史知識很有問題,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各種...

中國古代經典史書排名

1.史記《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

通讀二十四史,熟知古往今來

二十四史是我們從漢朝《史記》以來直到清朝《明史》為止的24本歷朝歷代正史著作。其主要內容就是對自漢直到明朝的歷史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性質屬於官修(或者官方認可)國史,是正史系列。按,公認的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