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諸葛亮:是匡扶漢室的忠臣,也是霸凌劉禪的權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緊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後有這樣一番記述:「(劉備)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言下之意為,劉備在遇見諸葛亮之後,與其甚合,以至於令久隨劉備的關羽、張飛二人心生不滿,於是劉備便以「如魚得水」之喻表達其與諸葛亮的關係。

隨著《三國演義》的流傳以及諸葛亮的「神化」,後世在描述劉備、諸葛亮君臣之義時,也多以魚水關係相比,兩人也由此成為千古明君忠臣的典範。

「如魚得水」四字不僅見於《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寵虢公周鄭交質 助衛逆魯宋興兵」中也曾有出現過:當時周平王寵信虢公忌父,想將鄭國國君鄭莊公的權力分割給虢公忌父,鄭莊公聽說此事之後立刻朝見周平王,唱了一回「以退為進」:「臣荷聖恩,父子相繼秉政。

臣實不才,有忝職位,願拜還卿士之爵,退就藩封,以守臣節。

」 周平王當然不敢應諾,立刻出言寬慰:「卿久不蒞任,朕心懸懸。

今見卿來,如魚得水,卿何故出此言耶?」

關羽、張飛的小情緒

很明顯,《東周列國志》中周平王與鄭莊公的魚水關係自然不能與《三國志》中劉備與諸葛亮的魚水關係相比。

但拋開書本,劉備對諸葛亮的「如魚得水」之喻是不是真的符合歷史,也的確是要打一個問號,而這個問題的起點也同樣記錄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那便是劉備的遺詔: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是劉備的真心話嗎?

劉備遺詔在後世所引發的爭議在整個三國時期難有出其右者。

那一句「君可自取」,究竟代表了劉備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與期望,還是劉備為考量諸葛亮是否有代漢野心而做的刺探?如果諸葛亮在聽到這四個字之後不是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那會不會有刀斧手從劉備身後湧出將諸葛亮當場誅殺?這一切,隨著蜀漢的興衰而成為永久的謎團,然而從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的所作所為,卻不難看出一個事實:諸葛亮是後劉備時代蜀漢當之無愧的第一權臣。

諸葛亮是蜀漢第一權臣,這一點應當沒有疑義

劉備白帝託孤時,一共選擇了兩位顧命大臣,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是李嚴。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為「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劉備這一番安排,除了諸葛亮、李嚴本身的能力之外,自然也考慮到了兩人分別為蜀漢朝臣中荊州派系與東州派系的代表人物,同時任命兩人為顧命大臣也是為了平衡蜀漢政局。

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宦海一路沉

雖然李嚴為副,但從顧命大臣本身的地位來看,李嚴應當是基本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尤其是在二人分屬兩大派系的背景之下。

然而在劉備死後不久,諸葛亮便極為打壓李嚴及東州派系,以至於其選用、提攜的青年官吏幾乎盡數為荊州人士,這一現象在前《出師表》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前《出師表》中所提攜的官員有四,其中郭攸之為南陽人,費禕為江夏人,董允為南郡人,向寵為襄陽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言「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其實正意味著整個蜀漢朝局已經盡數掌握在了諸葛亮及其荊州派系手中,而李嚴這個顧命大臣則早已形同虛設。

如果李嚴再強勢一些,蜀國會不會分裂?

諸葛亮是否為忠臣,這一點後世自有公斷;但此時此刻的諸葛亮的確是一個權臣。

劉備死後,諸葛亮遣鄧芝與孫權結盟,當時鄧芝面對孫權的狐疑,說了如下一段話:「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

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

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或許在孫權眼中,蜀漢已經姓諸葛了

這一段話固然切中要害,但不然而發現鄧芝口中的「一時之傑」不是蜀漢皇帝劉禪,而是丞相諸葛亮,這已然說明在鄧芝心中到底誰是蜀漢的掌權者了。

而孫權在聽到鄧芝將自己與蜀漢的丞相而非皇帝相提並論時並沒有感到不妥,這又說明在吳人心中也默認了諸葛亮在蜀漢的領袖地位。

鄧芝: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諸葛亮之權位,自然引起了李嚴的不滿和猜忌,為試探諸葛亮之心,李嚴當即勸諸葛亮進九錫。

整個三國時代曾有四人進九錫,一是曹操,進九錫後其子稱帝;二是士燮,曹操為收買其心借漢獻帝之名賜九錫,而士燮也的確稱得上是交州的「土皇帝」;三是孫權,進九錫後稱帝;四是司馬昭,進九錫後其子稱帝。

歷史上第一個進九錫者是西漢末年的王莽,同樣在進九錫後稱帝——李嚴勸諸葛亮進九錫,事實上與勸其稱帝已經沒有區別。

然而諸葛亮是如何回答的呢?

小編你敢說我壞話,你再說一句試試!

諸葛亮在《答李嚴書》中如此寫來:「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

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

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

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哼,想激我當皇帝

縱然諸葛亮並沒有「自取」之心,這一番豪言壯語也實在太過於僭越了。

不知劉禪在看到這一段文字時,會做何感想?李嚴在收到這一封回信後顯然不可能再與諸葛亮共存,最後的結局便成了諸葛亮的第一封《表廢李平》:

我忍了!

「自先帝崩後,平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

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

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

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

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然謂平情在於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

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李嚴也是治國能臣,可惜可嘆

此時李嚴已經改名李平,而《表廢李平》的結果則是「乃廢平為民,徒梓潼郡」。

從此之後諸葛亮在蜀漢朝廷再無政敵,蜀漢第一權臣之名也算實至名歸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孫策與劉備託孤如出一轍

一代梟雄蜀主劉備白帝城託孤,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夷陵一戰大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位高權重的諸葛亮真的沒有想過當皇帝嗎

賴正直 時拾史事作者|賴正直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小編留言:這篇文章配圖配的心好累,好累好累,身體不適今天發的晚了,心疼的抱住了胖胖的自己。周日快樂啊上次說了袁紹集團中的地...

納尼?諸葛亮想當皇帝?

賴正直 時拾史事作者|賴正直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小編留言:這篇文章配圖配的心好累,好累好累,身體不適今天發的晚了,心疼的抱住了胖胖的自己。周日快樂啊上次說了袁紹集團中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