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出師表》:看看你的項目計劃書,有沒有說清楚這幾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7年,諸葛亮上《出師表》,臨表涕零,言辭懇切。

然而,比起眼淚,職場更相信實力。

板上釘釘的事實是,錯失街亭後,第一次北伐只能草草收場。

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得揮淚斬馬謖,上疏自請降職三等。

與強國曹魏的首次交鋒以這種結局收場,對蜀漢來說是很不利的。

在第一次北伐前,因為魏蜀之間多年沒有發生戰事,魏國的防守已經鬆懈。

這也是北伐前期蜀軍勢如破竹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一擊不中,魏國提高了警惕,重新布防,最好的戰機已經喪失。

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聽聞,陸遜大破曹休,魏軍調集重兵,陳於東線,關中空虛。

於是再次興起了北伐的念頭。

可是,蜀國乃是小國,滿打滿算也就那麼點家底兒,經不起再揮霍了。

因此對於諸葛亮再次北伐的提議,朝野上下充滿了反對聲,「多言未可輕動」。

面對質疑,諸葛亮心裡明白,要想順利出征,必須先統一全公司上下的認識。

於是,劃定北伐大計的又一封項目計劃書橫空出世,這就是《後出師表》


對於繼續北伐這樣一個全公司上下都充滿了反對情緒的項目,應當如何論證才能打消朝野懷疑?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如同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將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項目資源、風險預判逐項予以論證,清楚闡釋了北伐國策。

如果說《前出師表》是以情動人的話,那《後出師表》就是真正的以理服人。

必要性分析

與《出師表》開頭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樣,諸葛亮在《後出師表》里依然是一開頭就抬出劉備,把劉備定位為蜀漢北伐的「靈魂支柱」和興復漢室的「精神教父」。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將北伐討賊定位為企業使命,無疑為北伐增添了不可駁斥的正當性。

有了企業使命作為基礎,再講「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的道理,就顯得更順利成章了。

打是死,不打也是死,如果因為敵人強大,我們就畏縮不前,不參與競爭,那不是坐以待斃嗎?只有打,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這時的諸葛亮,把北伐變成了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使項目的開展具有了充足的必要性。

隨後,諸葛亮開始舉例:

漢高祖英明蓋世,手下的謀臣張良、陳平老謀深算,但還是經歷了萬般辛苦危難才安定天下;咱們君臣更比不上人家了,指望靠長期相持,安安穩穩地取得天下,怎麼可能呢?

劉繇、王朗占據州郡,割地自守,講起策略來也都頭頭是道,旁徵博引,結果不還是讓孫策慢慢坐大,吞併江東?

這無疑是在告訴朝野上下,據守自保,是沒有出路的!

可行性分析

但是,接下來問題來了,雖然北伐很重要,可第一次北伐準備那麼充分,還是以失敗告終。

北伐究竟有沒有希望呢?

面對這一質疑,諸葛亮又開始拿曹操舉例子:

曹操智謀超群,用兵如神,但在戰爭中也屢屢遭遇險情,好幾次差點把命都丟了。

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困苦,最後才得僭稱國號於一時。

我們想不冒風險就得天下,怎麼可能呢?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沒有成功。

這麼一個能人,還屢屢挫敗。

我們的才能比不上他,要想保證百戰百勝,怎麼可能呢?

如果說劉邦、張良的事跡已經比較久遠,競爭環境有所差異的話,那麼曹操是諸葛亮曾經直面的競爭對手,說服力無疑更強。

回顧曹操的事跡,無非是要告訴朝野:勝敗乃兵家常事,經歷過那麼多挫敗的曹操最終也崛起了,只要堅持北伐,最終是有希望興復漢室的。

項目資源分析

然後,諸葛亮給劉禪算了兩筆帳:

第一筆:就這一兩年,蜀漢已經喪失了七十多位將官,一千多位精兵,這都是多年以來積攢的精銳,再這麼損耗下去,仗恐怕更難打。

言下之意是:考慮到資源的折舊率,現在就該實施項目了。

再往下拖,就不划算了。

第二筆:眼看這戰爭是停止不了,反正都要備戰,主動進攻和被動防守所耗費的資源是一樣的。

不趁這個時候主動進攻,而以一州之地跟敵人長期相持,怎麼行?

這是在說,據守也好,出擊也好,其實損耗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不積極掌握主動權呢?

風險預判

該分析的都分析完了,接下來該講講北伐的預期和可能面對的風險了。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並沒有再像《出師表》一樣給出鏗鏘有力的承諾,而是婉轉地講起了故事:

當年先帝敗當陽、走夏口,曹操以為天下平定了,結果我們聯東吳,取巴蜀,奪漢中,奠定了漢室基業。

可是就在這順風順水的時候,卻被東吳在背後捅了一刀。

先帝起兵報仇,又大敗而歸,曹丕就此稱帝。

天下的大事,真的是太難預料了。

隨後話鋒一轉:

不論情況如何,我諸葛亮都會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北伐的結果怎麼樣,可能不是我能夠料到的了。

這一番對競爭曲線的分析,加上夾敘夾議的自我剖白,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勝敗之間,乃是一環扣一環,有可能相互轉換

要在勝中看見敗,更要在敗中看見勝。

現在一時低落不要緊,不懼風險,敢打敢拼才最重要。

而諸葛亮在文章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表白,也成為了忠臣良將的千古絕唱。

歷來史家對《後出師表》多有質疑,認為或許並未諸葛亮所作。

原因之一是,《後出師表》的情感狀態與《出師表》相比有很大差別。

然而,雖然《後出師表》的雄心壯志與蕭瑟悲情都少了一些,但是在事實分析上卻更客觀了,在態度上也更堅決了。

如果說《前出師表》是以情動人的話,那《後出師表》就是真正的以理服人。

於是,在這一年的冬天,諸葛亮再率蜀漢大軍,出散關,圍陳倉,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征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出師表》——諸葛亮一生的執著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

并日而食是什麼意思?并日而食出自什麼典故?

諸葛亮可以說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了,當然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對諸葛亮進行了很多神話。不過在正史中諸葛亮也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功臣,他的精神起碼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諸葛亮寫的《出...

白話論史:歷史上最被高估被神化的智多星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被後世演義成了神,你說他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貢獻有功績?那是肯定的。但是把他們演義成了神,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這就有點過了。今天咱們就說說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在歷史上做出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