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背後的政治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我們熟悉的劉備被刻畫成了一個仁義播於四海的人,他並不是為了天下而起兵,而是為了天下的百姓黎民,為了漢室江山不落入奸臣之手,更是為了漢室血脈而戰的。
事實上,劉備是一個有雄心的人,他不甘人下,不甘窮困潦倒,一心想要獲得天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可以從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看出來。
我們從「隆中對」中,看清楚瞭然劉備的政治詭計,諸葛亮在於劉備暢聊的過程中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觀點,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觀點是由諸葛亮提出的,但是事實上卻是劉備自導自演的一場政治詭計。
諸葛亮了解了當時天下的時勢,認為暫時不可與曹操,孫權為敵;要先發展自身,要有立足之地,要先吃飽飯才能後圖發展,所以先圖荊州,再圖巴蜀,安撫控制範圍內的百姓甚到是天下百姓,和孫權結盟,穩步發展,則可興復漢室。
諸葛亮的話相當於提出了一個政治綱領,並沒有具體的實施方針,但就是這麼一番話卻深得劉備的心思,讓他十分滿足,原因在於,三分世界本就是劉備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經歷過黃巾起義,做過地方官吏,幾次歷經生死一線的劉備,在政治上曾日漸成熟了,城府已愈來愈深,他想要借諸葛亮之口說出心裡的計謀。
劉備是有野心的,他的「興復漢室」只是一個幌子,只是漢室未亡,皇帝仍在,而劉備的中興漢室等於本身掌權罷了。
荊州、益州等地都是漢室宗親,一貫標榜仁義的劉備表面上是不主張做此不仁不義之事的。
而諸葛亮正在這時候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藉口,荊州、益州等地的主公都不是明君,那裡的百姓更渴望一個仁德之君。
這下子,劉備有了足夠的理由,因為他做的事都是符合「天意」的,所以,劉備把諸葛亮當作了政治的發言人,由他來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既讓自身獲得了美談,又避免了同室操戈的罪名。
對劉備來講,做皇帝一貫是他的企圖,所以在他得知曹丕稱帝以後,也迫在眉睫的稱帝了。
劉備號稱「仁義」,為什麼搶了劉璋的地盤,還要娶劉璋的兒媳?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但是一直有著「仁義之君」的名號,故而一直在政治上可以左右逢源,備受歡迎。然而,自從劉備拿下荊州之後,為什麼搶了劉璋的地盤,還要娶劉璋...
隆中對就是一個騙局,其中說到的機會卻讓司馬懿的後人得到
所謂的《隆中對》就是劉備拜訪諸葛亮時兩人的一段對話,確切的說是諸葛亮的獨白。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下的形勢,並為劉備描繪了一幅雄偉的藍圖。諸葛亮侃侃而談:「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
偉大的戰略構想《隆中對》最終為什麼沒實現?諸葛亮也無能為力
《隆中對》的前兩步基本實現了,也就是劉備先占領荊州,然後進取四川(益州)。但是很可惜,第三步,以荊州和四川作為根據地,兩路出兵,經略天下,建立帝業,這個沒有實現。那為什麼呢?《隆中對》的戰略有什...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劉備在「隆中對」中暗藏的5大政治陰謀,彰顯梟雄本質
諸葛亮「天下三分」的論斷最初見諸於他和劉備暢談天下大勢的「隆 中對」上。筆者在反覆研讀這段對話後,發現這不過是劉備用障眼法上演 的政治謊言,是老謀深算的劉備親手導演的一場政治陰謀。
世人皆知「隆中對」,可又有幾人知道隆中對背後的政治陰謀?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描述成了一個仁義播於四海的人,他並非為了天下而起兵,而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為了漢室江山不落入奸臣之手,更是為了自身血統上的責任而戰的。但事實上,劉備其實是一個雄心十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