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辯論:痛失街亭,馬謖之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呂槽所著的《涇野子內篇》中記載了一則《西鄰五子》的故事:一位名叫西鄰的人有五個兒子,各有其特點。

於是,西鄰將質樸的兒子安排種地,將機敏的兒子安排經商,雙目失明的安排去學卜卦,背駝的安排去搓麻線,跛足的安排去紡線。

結果,五個兒子各得其所,都有了謀生的手段。

可見一個人的缺點,如果放到了合適的位置則完全可以成為優點。

關鍵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後人評說:「諸葛一生唯謹慎。

」但是人無完人,即便聰明如他,也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

街亭之戰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失利,而失利的根本原因,便是諸葛亮選擇了自負的參軍馬謖率領兩萬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前往鎮守戰略要地街亭。

儘管出征之前,諸葛亮為他制定了頗為完備的戰略計劃。

可是遺憾的是,馬謖在出發之後並沒有遵照諸葛亮的計謀行事,而是選擇了對自己極為不利的地方安營紮寨。

對於這一決定,副將王平極力反對,但馬謖置之不理。

終於,在入夜之後,蜀軍被足智多謀的魏將司馬懿圍困,軍心大亂,不僅傷亡慘重,就連街亭這一關鍵之地也拱手讓給了對方。

為嚴肅軍紀,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街亭失守,從表面上看,主要責任在馬謖。

他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不聽王平勸告,是他的指揮不當造成了街亭失守的嚴重後果。

但換個思維考慮問題,若不是孔明將守街亭之重任交給了馬謖,街亭也不會失守。

自然,馬謖並非庸人,否則不可能令我們的孔明先生如此信任。

當時諸葛亮南征前,正是孔明先生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才上演了「七擒孟獲」的好戲;首次北伐之前,諸葛亮顧忌司馬懿,也是馬謖建議使用反間計,令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被削職為民,為出師北伐掃清了障礙。

可見馬謖是個極有見識的參謀人才,但並非是個能帶兵打仗的將才。

如果讓他在諸葛亮身邊出謀劃策,他完全能做個合格的參軍,做個有貢獻的人才。

但諸葛亮卻輕易相信其帶兵才能,放心地讓他率兵對敵。

顯然,諸葛亮用人不當,才是街亭失守的根本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朗朗上口的韻文:彈詞之斬馬謖

作者:陳維昌百度解釋: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於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它起源於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於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

歷史真相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侍中馬良之弟。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取蜀入川,之後曾經先後擔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職務。因為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