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是「大用」嗎?馬謖失守街亭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在臨死之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因此,人們在探討馬謖失街亭的原因時,往往都認為是諸葛亮「大用」 了馬謖。
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讓馬謖去守街亭,並不是什麼「大用」,而是「錯用」。
因為馬謖之才不在衝鋒陷陣,而一個小小的街亭守將也算不上高級取務。
把「錯用」說成「大用」,實際上是為諸葛亮減輕責任。
那麼,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到底是「大用」還是「錯用」呢?
一、馬謖失守街亭的故事
諸葛亮得知孟達兵敗被殺,司馬懿與張郃引兵出關的消息,十分震驚。
他當時斷定:「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
」於是便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
」這時參軍馬謖搶先說道:「某願往。
」諸葛亮說:「街亭雖小,干係甚重;淌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又說:「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
」馬謖堅持要領此任,諸葛亮便與他立了軍令狀,撥紿五千精兵,派去把守街亭。
司馬懿領兵來到街亭,見蜀兵在山上下寨,便大驅軍馬,一擁而進,把馬謖下寨的山坡團團圍住,並截斷了汲水道路。
山上無水,軍不得食,蜀兵大亂,紛紛下山降魏,馬謖一時禁止不住。
司馬懿又派人沿山放火,馬謖只得丟下街亭,帶領殘兵突圍奔逃。
二、是不可大用,還是不可錯用
劉備在臨終之前,曾經問過諸葛亮:「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 」諸葛亮說:「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劉備說:「不然。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見第八十五回)
俗話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然而,劉備在臨死之前卻偏要紿馬謖留下「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樣一句壞話。
劉備自己也許不知,就是他所下的這個結論,竟成了對馬謖的最終判決。
可見,「人之將死」之時,「其言」也有「不善」之處。
多少年來,人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劉備「不可大用」這句話的真實性,他們認為馬謖失了街亭,完全是諸葛亮「大用」了馬謖。
毫不客氣地說,諸葛亮在對馬謖的使用方面的確出了毛病,但是,他的毛病並是「大用」了馬謖,而是「小用」了馬謖。
下面我們就分別介紹關於馬謖「不可大用」與「不可小用」這兩種不同的認識。
1.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馬謖都應該對街亭失守負有直接的責任,因為他在守街亭的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主觀上的失誤。
其失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他對自己估計過高,對困難估計不足。
在馬謖主動請命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將守衛街亭的兩大困難交待得非常清楚。
守衛街亭的第一大困難是:「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守衛街亭的第二大困難是:「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當時,馬謖只是把街亭看成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而對於把守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的困難程度,顯然估計不足。
相反,馬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卻有些偏高,他把「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這個把守街亭的必要條件,當成了充分條件,他以力只要有了這個條件,就可以雷打不動,風吹不搖。
由於馬謖既不知彼,也不知已,才冒領了如此重任。
由於他平生所學的東西,在這裡全對不上號,因此,他的失誤就是必然的了。
第二、他自以為是,聽不進勸諫。
當馬謖來到街亭,看了地形之後說遒:「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這時王平勸他在五路總口下寨,他卻執意要在側邊的小山上立寨。
當時王平就指出,在山上屯兵,若被四面圍住,將無法自保。
馬謖卻說:「憑高視下,勢如破竹。
」王平再次提醒他:「魏兵會斷我汲水道路。
」馬謖又說:「置之死地而後生。
」王平無奈,只得提出分兵據守的建議。
如果馬謖能夠認真考慮王平的勸諫,很多失誤都是能夠避免的。
難怪諸葛亮說:「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馬謖之所以聽不進別人的勸諫,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有點自以為是。
正因為馬謖有這樣的一些毛病,所以他這個人便是不可大用的。
也正因為這個「不可大用」的人被諸葛亮「大用」了,所以,失敗當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各有所教,不可錯用
多少年來,由於人們受劉備「不可大用」的影響,一直認為馬謖失街完全是因為「小材大用」。
其實,只要我們全面考察一下馬謖這個人,就可知遒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材」;只要我們認真研究一下守街亭這項任務,就可清楚馬謖到底是被大用了還是小用了。
在諸葛亮剛到蠻方平定叛亂的時候,馬謖奉後主之命前去犒賞眾軍。
當時,諸葛亮曾向馬謖問道:「吾奉天子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
」馬謖說:「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持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叛。
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諸葛亮聽後嘆服地說:「幼常足知吾肺腑也!」當即令馬謖為參軍。
三國中最悲催的副將,為何我的正確見解總是不被採納?
在整個的三國中,謀臣、武將多如牛毛,智計過人者,武藝高強者,勇猛無敵者,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但也有一位不太起眼的武將,幾乎是名不見經傳,也或許大多數人也應該都聽到過他的名字,只是沒太留意而已!但...
為何諸葛亮會在馬謖身上看走眼?這真的不怪馬謖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春秋·孔子古人云:「為治以知人為先。」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治理國家,要以了解、識別人為首要的事情。可以說,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謂知之。這句富有哲理的...
三國演義最大的冤假錯案,便由諸葛亮公報私仇導致
名著《三國演義>其精彩影響甚遠,即使沒讀過原著的朋友,也能熟知其中的典故,如桃園三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對軍師諸葛亮的殫精竭慮,神機妙算更是讚嘆欣賞有加,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其中著名段子...
街亭之戰和定軍山之戰,同是圍山,夏侯淵為何不斷取水之道?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任用馬謖去守街亭,馬謖到了街亭之後,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而是把兵士屯于山上。結果張郃圍山,斷了馬謖的取水之道,導致馬謖失敗。定軍山一戰,黃忠屯兵山上,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