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有效閱讀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識經濟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我們讀的書越來越多,閱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勤勞的你不妨合上剛剛讀過的書,想一想:書中講了什麼內容?核心價值是什麼?自己有什麼收穫?十有八九你可能回答不出來。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收穫了了,還是感到頭腦空空,還是解決不了知識焦慮?

那是因為這些書你僅僅是讀過而已,而「一味的讀下去等於沒讀」。

那些書充其量是在你眼前和腦子中過了一下,書中內容沒有融入你的身心,書中的知識沒有改變你固有的習慣和行為,沒有變成你無形的財富。

正如成甲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一書中所說,不能改變人的行為的知識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識。

所以「蜻蜓點水」式的讀書,僅僅能緩解一下你對知識的焦慮而已。

那怎麼才算讀過一本書呢?只有把一本書掰開了,揉碎了,真正消化了,只有能記住書中核心內容,並能夠把書中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生活當中,用於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才算真正讀過這本書。

否則不論你讀書速度有多快,不論你讀過多少本書,僅僅是滿足「曾經讀過」這種心理需求而已。

讀書速度是在理解基礎上的速度,是在有收穫基礎上的速度。

那怎麼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給我們開出的處方是寫讀書筆記。

通過運用讀書筆記,讀書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充滿了主動性,不再是隨隨便便的讀。

能夠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能夠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並隨時拿來參考。

正如作者奧野宣之所說:「這本書就是指導你用好筆記,經過規劃、梳理,學習怎樣選書、怎樣讀書和怎樣把書中的內容刻在腦海里並加以活用,然後把這些做法轉化為實用、可持續、屬於自己的技巧。

」這是一本經典暢銷書,僅2016年到2018年之間,就印刷了12次。

本書是作者另一本十分著名的作品《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姊妹篇」。

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知名的「筆記本作家」,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

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自成體系,簡便實用,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

相關作品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奧野宣之把讀書過程看作一個整體,系統化分為五環節: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應用,這也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

這五個環節層層推進,逐步深入,但都是圍繞讀書筆記展開的。

一、選書和購書

您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看到一本書的介紹,感到很棒,真是好書,正是自己需要的,就在網上隨手下單,可收到後一看,跟自己想像中差別很大,要麼書名和內容不符,要麼是文風完全不是自己喜歡的等等。

花了錢沒買到應該買的書,僅僅滿足了自己的一次消費慾望。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衝動購書的問題?

奧野宣之說:做讀書清單。

讀書清單能夠切實解決這個問題。

讀書清單記錄什麼?主要記錄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次等基本信息。

我們讀書的目的是要有切實的收穫,是要運用書中的知識改變我們的行為。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留心需要閱讀和購買的書,隨手把它記在筆記本上。

接下來,只要碰到和這本書相關的信息,都可以添加進去。

這些信息既包括支持購買的意見,也包括相反的意見,直到這本書成為自己必須要購買的書,或者是從自己書單上把它划去。

以從書店購買為例。

很多新書都包著一層塑料封皮兒,沒付款之前,店家大都不允許你把封皮拆開。

所以你根本沒有機會看到書的內容,根本沒有辦法去比較確認。

另外還有時間成本問題。

如果是在一個小書店,花上幾小時也許就把店裡自己喜歡的書瀏覽一遍。

而如果在大的書城,有海量的書,我們根本不可能每本都瀏覽一遍。

時間不允許。

為了更有效的利用讀書清單,我們可以把讀書清單和讀書筆記結合起來。

在清單上記錄下一本書籍的基本信息以後,可以把書評等其它介紹信息摘錄,放在這個書單基本信息之下,集中起來,以便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幫助自己去選擇購買與否。

其實讀書清單就是最基礎的讀書筆記。

在確定好讀書清單以後,我們就切實掌握了購書的主動權了,就可以在網上下單,或者是去書店購買了。

把書也買回來之後,接下來就進入讀書階段,這個階段包括兩個環節:讀書和記錄。

這也是本書的核心內容:製作讀書筆記。

二、讀書和記錄

這本書中所說的筆記就是文具店裡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它的特點是成本低、書寫方便。

法國文學家鹿島茂說:「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

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

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讀書筆記閱讀法,從本質上說,涉及到一個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

跟傳統的讀書方法相比,二者目的不同。

筆記讀書法以是以思想輸出為目的,而傳統讀書法是一味讀下去,追求讀書的過程,側重我要讀完這本書,我要讀多少本書。

運用這個讀書方法,讀書的重心就發生了改變,由原來關注是不是讀過,讀了多少,變成現在的思想輸出。

做事之前最好明確做這件事的目的。

目的不同,方法就不同,方法改變,效果就明顯。

讀書也是一樣。

我們的讀書目的是思想輸出。

那就需要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效應用讀書筆記,去做思維導圖,去摘抄記錄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鳴點,為思想輸出積累素材,不能讀過就完事兒了。

具體說來,怎麼做讀書邊做筆記呢?閱讀的時候,我們先通讀一遍,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然後接著讀折過角的那幾頁,如果仍然覺著好,再把這頁的另外一個角也折起來。

重新去讀折過兩個角的那幾頁,這次讀的時候如何仍然覺得有價值,就在上面做記號,然後把裡面的核心內容摘抄下來。

這個過程其實是通過一遍一遍的閱讀,去提取有價值的,可用於做讀書筆記的內容的過程。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不同的書籤去標記不同價值的內容,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劃線或者做不同的記號,用來區分不同的內容,方便理解,方便摘抄。

我們這裡介紹的讀書筆記主要包含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摘抄和評論幾項內容。

前三項都很簡單,我們隨手記下來就可以了,不必多說。

最關鍵的是後兩項:摘抄和評論。

先說摘抄,要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因為我們讀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進行思想輸出。

寫作的前提閱讀,是理解基礎上的閱讀。

摘抄可以促進對書的消化,強化對所讀內容的記憶,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

評論方面,要寫自己對所讀內容的感想。

要學會抓住自己第一次讀到這段內容時的想法,抓住自己產生共鳴那個點。

人心同理,能打動自己的,一般情況下也能打動別人,至少能打動和你相仿的人。

另外,只有和自己有共鳴,才可能有話可說,寫出來的讀書筆記才能為後面寫書評等創作做好準備。

寫讀書筆記時要對摘抄和評論進行明確區分。

作為一個知識生產者,我們要有最基本的操守,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引用別人的成果,一定要註明出處,所以我們在摘錄的過程中,要把原文摘抄和評論區分開,這樣在我們在後續寫作過程中就能夠明確區分哪些是別人的勞動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創造。

如果做筆記的時候不做區分,隨著素材越積越多,我們就很難分辨清,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摘錄+評論」式筆記是最基本的一種讀書筆記形式。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他形式,比如剪報式讀書筆記等。

我們用「摘錄+評論式」或者「剪報式」做完筆記以後,就可以去閱讀這本書的相關書評了。

去看一看別人對這本書的評價,參考別人的觀點,換個角度來審視這本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有更多的收穫。

按照上面介紹的「摘抄+評論」的方式,我們不停的讀書,持續的做筆記。

書讀的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自身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遇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本書的幾率就比較大。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情,適合讀不同的書。

但是人最幸運的是能夠找到一本安頓自己靈魂的書。

有了這本書,你就感覺到自己的靈魂有了依靠,自己的心就靜下來了,讀了它以後,就感覺到可以做自己了。

怎麼找到這樣的書,讀書筆記可以幫助你。

三、活用

日本明治大學的齋藤孝說:「大多數人認為書是作為讀物而存在的,然而在我看來,書是為了著書立說而存在的。

」以思想輸出為目的的讀書,決定了「活用」這個環節是整個讀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如果把讀書過程比喻成做菜,那麼選書、購書就是採購食材;讀書、寫讀書筆記就是擇菜洗菜切菜;而運用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就是炒菜。

能不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那就要看廚師的炒菜功夫了,同樣,能不能有效思想輸出,就要看如何使用讀書筆記了。

讀書本身不會讓我們成長。

只有對書中內容主動思考,深入理解,融入自己的血液,成為改變自身行為力量的時候,知識才真正實現了它應有的價值。

這其實也是我們在做讀書筆記的時候,要寫主觀評論的原因。

在這裡,讀書筆記就是我們思想輸出的工具,就是激活書本知識,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催化劑。

其實從購書清單開始,進而反覆閱讀、摘抄、寫評論等,我們就一直在為思想輸出做著準備。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本來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比較模糊,但在與別人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通過一遍遍的表達和闡述,我們會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逐漸清晰起來,深刻起來,邏輯也慢慢嚴密起來。

為了更好的消化書中的內容,思想輸出,我們要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

很少人有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像第一次閱讀一樣,把原書再讀一遍。

因為一本書動輒十幾萬字、幾十萬字,想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認認真真的再讀一遍,不太現實。

可是讀書筆記就不一樣,一本十幾萬字的書,我們的筆記可能就幾頁或者十幾頁內容,完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通讀一遍。

讀書筆記對思想輸出最直接的作用,就數為寫書評提供素材了。

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很多書評就是引用原文和評論交錯進行,再用自己的邏輯思路,把它表現出來的一個過程。

運用讀書筆記寫書評只是思想輸出的初級形式。

如果讀書筆記和主題閱讀結合起來,就可以持續的進行思想輸出。

比如說我們選定「閱讀與寫作的關係」這個話題。

我們就可以這樣做,先選出三本這個領域裡的書,每本書都用原書要點摘抄加評論的形式,做出讀書筆記。

接下來我們就把三本書中,圍繞上面話題的信息摘錄出來,加上自己的評論。

經過反覆總結,我們就會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

這就類似於一檔訪談節目,請了三個專家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主持人對他們的發言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最終形成一個結論。

但是這個結論往往還不夠成熟,需要我們一次一次重讀筆記,增加信息,加深理解,反覆修正,最終形成讓人信服的結論。

這樣一來,書中的知識就不再是死知識了,就動起來,活起來,立體起來了。

在一次次的重讀之中,也被賦予了閱讀者的生命、精神和氣質。

通過這種形式創造出來的書評等作品才具有更大的價值。

輸出的前提是輸入,寫作的前提是閱讀。

「作家都是讀書家」。

廣博的知識源於廣泛的閱讀,閱讀過程中需要一定的速度,但閱讀速度的本質是理解力,如果不理解,再大的閱讀量也是一個虛幻的數字。

如何增強理解力?如何在兼顧閱讀速度的同時提高閱讀效率?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供的「筆記閱讀法」不啻為一個有效手段。

不論閱讀前的選書、購書,還是閱讀中的理解消化,以及閱讀之後的輸出創作綜合運用,有效運用讀書筆記都可以讓閱讀的各個階段更具體、生動和豐富,可以切實提高我們的理解力,讀一百遍也比不上用自己的話寫一遍。

理解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自然就快了,通過閱讀產生的效益也自然越來越大。

分享知識,共同成長!

我是數峰無語,更多精彩見同名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

選擇正確的讀書方法,讓你受益終身

關於閱讀,大家是否都有過這樣的煩惱:讀了書也記不得其中的內容。這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是善於忘記,根據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發現,20分鐘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

向前推進一步,讓讀書更有成效

  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讀時感慨萬千,讀後卻記不住,說不出什麼。用一句話說,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子越久留在記憶中的越少 。花了不少時間讀了不少本書,覺得沒有收穫,沒有積累,時間和精...

學會有效閱讀,開啟書評和寫作的大門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有些人會有很多收穫,有些人卻收效甚微。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有些人讀書只是純粹的讀一遍,而沒有用心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和做記錄,讀完又不能及時的總結和輸出。而且,隨著...

關於讀書,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今年2月6日 ,美國SpaceX公司所擁有的世界最強大的現役運載火箭「獵鷹重型」發射成功 ,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再一次被大家熱議,除了傳奇的商業經歷和引以為傲的火箭、電動汽車,他在讀書方面的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本讓你學會讀書的書

在明朝,有位叫景清的讀書人,在中舉之後前往國子監讀書。其中一位同窗有一本珍藏本的書,景清多次向他借閱,同窗都拒絕了他的請求。直到一天景清向這位同窗保證只借一晚,第二天天亮就還書,這位同窗才將這...

用一本筆記本,徹底消化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記不住」、「讀過的書用不上」是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個特效工具——做筆記。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是個筆記狂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做大量的筆記,用筆記進行自我管...

學會讀書,先要學會做筆記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小就會讀書,就像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都是走馬觀花的略了一遍,你要問我都讀過什麼書,我甚至連作者和名字都記不起來,空讀了好多書,白白浪費了時間,因為沒有...

這就是你讀那麼多書,仍然一無所獲的原因

最近在看,奧野宣之先生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說,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看,而不是記在腦子裡,讀再多的書也沒用。那麼如何讓讀過的書物盡其用呢?如何讓自己不忘記書的內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呢?奧...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寫讀書筆記?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本書之後,都會寫一篇書評,看完這本書,...

不會做筆記,讀再多書也沒用

作者: 森林樹書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源:微信公眾號:不打傘的森林樹(ID:senlinshu1989)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我是那種典型的「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人,每次進...

你的書白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我所在城市的圖書館,書城,每到周末都是人擠人,有站著看的,坐著看的,蹲在角落裡看的,每處人都多得無從下腳。愛讀書是件好事,社會越來越提倡閱讀,愛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想...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醫愚。這句話告訴我們,書是好東西,但是不是能讓我們獲益,關鍵在於你會不會讀。善讀就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而恰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自然讀書也就感覺無用。一本一本的讀又一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