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究竟是對是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19年,孫權乘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率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魏大軍激戰不已,造成後方空虛之際,派遣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占關羽的後方基地江陵。

關羽聞訊後倉猝率軍回救,結果兵敗被殺,孫權遂占有了整個荊州。

而後,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

稱帝一個月後,劉備決定大舉攻吳,企圖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史稱劉備伐吳。

那麼,劉備伐吳究竟是對是錯呢?

在我看來,劉備伐吳既對又錯。

即從國家政權層次上看,劉備伐吳無疑是錯誤的,而且是大錯特錯;而從個人性格及個人信仰上看,劉備伐吳又是正確的,而且絕對是正確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到來。

劉備之錯,錯在以傾國之力進攻次要敵人東吳,而忽略主要敵人曹魏,更錯在把兄弟感情凌駕於國家政權之上。

具體地說,劉備伐吳,徹底否決了諸葛亮提出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方針,使蜀國在戰略上全盤走向了錯誤,更為後來蜀國的一蹶不振埋下了根源。

劉備伐吳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蜀漢幾乎動用了多年儲蓄下來的所有精銳部隊,但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導致精銳部隊幾乎蕩然無存。

此外,在伐吳期間,蜀漢五虎將之一的黃忠不幸戰死,使本來名將不多的蜀漢又失一大將。

劉備伐吳,不僅大大地消耗了蜀漢的國力,更是傷了蜀漢的元氣,致使其一蹶不振多年。

最終,劉備也因伐吳失敗而病逝於白帝城,未能匡復漢室,留下終身遺憾。

毫無疑問,這便是伐吳之錯。

劉備之對,對在他堅守了自己「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信仰,堅守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之約。

關羽已死,劉備豈能獨活?況且劉備之所以能創立蜀漢政權,根本上靠的是自己的仁和義。

兄弟之情,在劉備心裡比什麼都重要。

對劉備而言,他寧可失天下,也絕不負兄弟。

如果兄弟死了,他不去為兄弟報仇,他便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自己治理天下的根基。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備應該伐吳,劉備必須伐吳。

如果不伐吳,那他就不是劉備劉玄德了。

因此,劉備伐吳亦有正確之處。


古往今來,對於劉備是否應該伐吳存在著巨大爭議。

有人對此大加讚賞,認為劉備仁義無雙;亦有人對此大家批評,認為劉備因私廢公。

事實上,劉備伐吳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因為劉備伐吳並不是完全由劉備能夠決定的,它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

其實,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劉備伐吳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是因為東吳與蜀漢之間本身就存在著矛盾,特別是荊州問題使兩者之間的矛盾迅速加劇,兩國爆發戰爭也是必然的。


劉備伐吳,是當時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是客觀形勢發展的產物。

可嘆一代英豪劉玄德,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是怎麼禍害蜀國的

他的一生基業,靠的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個兄弟就是關羽、張飛。關羽、張飛和劉備是過命的交情,同床睡的好基友。戰場上為大哥衝鋒陷陣,被俘後還千里尋主重回團隊。劉關張的故事,經《三國演義》桃...

揭秘: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是怎麼禍害蜀國的

他的一生基業,靠的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個兄弟就是關羽、張飛。關羽、張飛和劉備是過命的交情,同床睡的好基友。戰場上為大哥衝鋒陷陣,被俘後還千里尋主重回團隊。劉關張的故事,經《三國演義》桃...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