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滅亡的原因,其實在劉備、諸葛亮時代就已經註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因頭條號發的文章被某號大量抄襲,發十五條被原封不動轉載14條,連錯別字都懶得改,心情很不爽。

不得算寫新的,拔了一片自己在悟空的回答來湊數。

實在對不起大家。

今天的題目叫蜀國因何而滅亡?

桃園三結義

其一是人才優勢不在蜀國。

蜀國從劉備、諸葛亮時代起,一直就沒有建立起人才儲備、培養和吸納的體制,致使三國後期,蜀國軍政的健康程度在三國中最差,朝野上下文不文、武不武,這才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

反觀曹魏,原本就有先天的人才優勢,中原地區幾乎完整的繼承了兩漢的各個門閥世家,這些門閥世家能夠為曹魏以及後來的司馬氏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軍政人才。

此外,同一時期北方的選才用才制度不斷完善,曹丕時期實行的九品中正制更是將寒門子弟納入到選擇範圍,一時之間,軍政兩端,人才濟濟。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其二是北方的人口優勢為載體的經濟實力在戰爭相持階段越來越發揮出巨大優勢。

自曹操時代起,北方就建立了一整套的屯田政策,發展至曹丕時代,由鄧艾提出的軍屯政策更是給北方軍事後勤起到了飛越性變化,使百姓負擔減輕,軍需供給充足。

反觀蜀國,雖然同時期生產力飛速發展,並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工商業規模,但這些成就在連年戰爭中被抵消殆盡,後期因戰爭更是使政權財富入不敷出,逐漸傷及政權根本。

鄧 艾

其三是人心思定。

三國時代經過長達80年的戰亂,人心普遍思定,這種局面對於處於相對劣勢的一方影響是致命的。

當鄧艾不過兩萬人的軍隊直插成都時,蜀國瞬間土崩瓦解,不能不說是人心思定的局面所致。

(原創作品,轉載需在文章第一行連續明顯的註明作者為不可道人,否則需賠償本人十萬元,轉載平台負連帶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北伐是對是錯?

我認為諸葛亮北伐就是賭博,北伐的成功率太低,不是有個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彌補的。魏國拉長戰線都能拖死諸葛亮。不過賭博也要賭,因為不賭就是滅亡。王業不偏安是正確的,因為魏國早晚會把蜀國滅了。

蜀國治理得最好 卻最先滅亡 究其原因是什麼

自赤壁之戰以後,三足鼎立之勢已然形成,三國君主紛紛稱帝,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次年,劉備在蜀地稱帝,國號「蜀」,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