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其是言由心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白帝城託孤」一段,這段故事講了劉備臨終前給諸葛亮說:軍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的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可以自己干。
但是諸葛亮卻說:臣敢竭肱骨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就此成全了一段佳話。
那麼該怎麼理解劉備心裡的想法呢?
其實分析下當時蜀漢政權的內外形勢,也許就知道答案了。
劉備半生飄零,屢敗屢戰,沒有自己固有的地盤。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一幫忠實的跟隨者,正是這群堅定的支持者,他最終才占據益州,三分天下。
這群人包括關羽,張飛,趙雲,簡雍,糜竺等,他們來自北方,但是人數有限,到了蜀漢政權後期,這群人里只剩下一個趙雲了。
而劉備自從到了荊州,投奔劉表後,劉備獲得了本地豪族的支持,例如龐統,馬良,馬謖,黃忠,伊籍諸葛亮,張南等,這群人人多勢眾,是蜀漢政權里的實力派,而劉備占據益州和漢中後,得到了一批人支持,法正,孟達,黃權,劉巴,李嚴,吳懿等,這些人構成了一個派系。
劉備託孤時就考慮到:劉禪若要想繼承自己,必須要獲得勢力最強大的荊州派系的支持,尤其是諸葛亮的支持。
而當時夷陵大戰失利,蜀漢大傷元氣,這時候能不能保住蜀漢政權還是未知之數,自己又纏綿病榻,那麼選擇託孤大臣就成為一個大問題。
要找一個盡心輔佐自己兒子的人,延續政治。
於是他就說出了那番感人肺腑的話。
一方面告誡兒子對待諸葛亮要「以父事之」,另一方面推心置腹的和諸葛亮說如果劉禪可以輔助就輔助,不可以你就自己來。
這就使得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
白帝城託孤,劉備這寥寥數語,表達了他對諸葛亮的充分信任。
劉備明知兒子不才,並沒有教給他用各種權術保住皇位,而是叮嚀他要象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一切聽諸葛亮安排,以免不辨忠奸,危及大業;劉備深知其子無帝王之才,與其國家淪喪,還不如讓諸葛亮取而代之。
這樣的囑託,應是劉備的肺腑之言。
這樣的囑託,不僅表達了劉備廣闊的胸襟和坦蕩為人,實際上也是處置蜀漢政權的最佳方式。
晉人袁宏認為「其臨終顧托,受遺作相,劉後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繼體納之無二情,百姓信之無異辭,君臣之際,良可詠矣。
」《資治通鑑》注者胡三省認為,「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之明白洞達者。
」清史學家趙翼也盛讚劉備託孤之語云:「千載之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
」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勢而言,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確實是當時形勢所致。
夷陵大戰之後,蜀漢政權的存在和政權的繼承,確實都是一個問題。
而當時的最有能力改變形勢的就是諸葛亮,也只有諸葛亮可以改變這種情況。
白帝城託孤,劉備的話確實是言由心衷。
劉備對諸葛亮所云「取而代之」之語,完全是自己的真實想法。
而這個真實想法的背後,卻是冷峻的現實。
既有劉備的無奈,也有對諸葛亮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對劉禪的關懷。
劉備之言真是不想說又不得不說,用心之良苦,千年而下猶覺如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劉備為什麼選擇了諸葛亮作為蜀國未來的委託人
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難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終聚集在他的周圍。這群人就包括關羽、張飛、簡雍、糜竺、糜芳、趙雲等人。他們來自北方各地,組成了蜀漢政權的原從派系。但是...
三國時期,各大政權的託孤水平如何?劉備最成功,曹叡最失敗!
在三國時期,每個割據勢力都會出現權力交接的情況,畢竟當權者可能老去,也可能病重,負傷,甚至戰死。而權力交接時,常常會出現繼承人年紀尚幼,無法獨立處理朝政的情況。在這個時候,當權者就會託孤。在當時...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不選趙云為託孤大臣,而選李嚴?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劉備伐吳之後,慘遭夷陵之敗,隨後退守永安白帝城,不久劉備病重,進行白帝城託孤。按照劉備遺命,諸葛亮為正託孤大臣,尚書令李嚴為副。那麼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趙雲不是託孤大臣...
後人總覺得劉備在託孤時考驗諸葛亮,只因羅貫中太有心機
導語:夷陵之戰後,劉備病重,在永安託孤給諸葛亮,當時他對諸葛亮的態度到底是如何?託孤是對諸葛亮的考驗嗎?千風君為你一探究竟。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肯定對白帝城託孤這段故事印象深刻,已入暮年的劉備一...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有沒有殺諸葛亮之心?
一生流離失所的劉備政治生涯沒有固定的地盤,一群忠實的人聚集在他身邊是難得的。這些人包括關羽、張飛、簡雍、糜竺、趙雲等人。他們來自北方,形成了蜀漢政權的原始派系。但是派系的數量和軍事.政治力量是非...
白帝城託孤,其實是劉備與諸葛亮最後一場較量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
已經有諸葛亮了,為什麼劉備還要託孤李嚴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不僅互相成就,也是君臣相互信任的典範。對於劉備來說,三顧茅廬,給了諸葛亮一個施展自身才華的大舞台。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也為劉備建立的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臨死前說「君可自取」,為何諸葛亮不取代劉禪稱帝?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件事可以說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堪稱千年傳唱的經典,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尤其是劉備託孤的時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
劉備心中最佳託孤大臣,諸葛亮只能排第二,第一位太可惜
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退守永安,次年,劉備病危,感覺時日無多,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帝城託孤」的故事。 說到劉備託孤,其實在劉備的心...
劉備託孤全為了劉禪,諸葛亮此事並不聰明,連李嚴也不過是棋子
提起蜀漢「劉備」,在三國中絕對稱得上「勵志模範」,從一個編草鞋的最終能做到鼎立三國,別說三國,就是古人劉邦,後人朱元璋也不過如此。劉備最終能成大事,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得到了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只是...
劉備東征不帶核心團隊其實是有另一番考慮的
每每說到夷陵之戰,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是一個決定勢力主導權的戰役,而夷陵之戰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蜀漢元氣大傷,此後無力東顧。那麼夷陵之戰時,荊州集團核...
劉備臨終為何獨約趙雲?竟欲借刀除掉此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否做了除掉諸葛亮的準備?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
劉備選擇諸葛亮輔助阿斗難道不怕他越權嗎:其實劉備還暗自留一手
公元223年,在夷陵大戰中戰敗的劉備,已經在白帝城休養了很長時間,不過,就在這一年,急火攻心的劉備最終還是死在了這裡,在臨終之際,他選擇諸葛亮、李嚴等人作為託孤重臣,輔佐阿斗,不過,劉備真的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