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真的越多越好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喜歡看書這件事情,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在爸媽房間翻出的那一堆老爸寫給老媽的情書的那個下午。

接著發現了家裡寫字桌下面的一大堆藏書,雖然武俠和雜誌居多,不過也成功的讓初中生的自己開始接觸故事會,武俠月刊。

然後高中開始看讀者,進了貝塔斯曼書友會。

大學是最遺憾的,大一剛看完金庸的全集,就在第二學期和讀書館保安大吵一架發誓不進讀書館,然後一頭轉向了網遊!哎,還好在畢業的時候浪子回頭,又慢慢的回到啃書的生涯。

現在每年都會定一個讀書計劃,雖然基本上會按照計劃看完一定數量。

但是書著東西越看的多越發現,看了書以後,在關鍵的時刻是否能夠幫你做正確的決定這個信念,開始變得動搖。

也許是因為效率的問題,也許是因為缺乏驅動型的問題,導致我看的每本書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是因為有明確目的的去翻書,去看書學習。

學習總沒錯的概念,在我們腦子裡根深蒂固。

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人人念叨著要終身學習的時代,卻出現了杭州一個50歲的大叔,家裡藏書萬千,每年看書不下於一百本,孜孜不倦,擅長畫畫,寫詩。

卻唯獨養活不了自己,導致他80歲的老父親打電話找到杭州日報記者,希望報社幫他的兒子找份工作,因為現在都是80歲的老父親在接濟著他,但是年紀大了,怕自己走了以後,沒人照顧這個單身的老書呆子。

這個新聞給我的感觸真的特別大,突然發現,讀書不是目的,通過讀書給自己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解決生存問題,結婚問題,工作問題,幸福不幸福問題,還有實現理想的問題。

讀書時工具,是手段,而不是一種目的,讀完書以後認知效率升級才是目的。

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爆炸,比的不是學不學,比的是誰學的對!學的准,學的效率!

於是,我決定帶著功利心去學習,要學那些能解決當下的困惑和問題的,學了能有地方立馬去用的的書,那些我剛好接受有點難度,此階段剛好有用的書和知識。

那麼,怎麼學效率最高呢?

為什麼在國內英語學了十幾年未必能學好,而在國外3個月就能熟練交流了?因為在國外,你學了立馬就能用,是剛需,而且國外人對你的口語和犯錯就像我們對外國人說不準中文一樣的寬容,難度就會比較適中,這種時候你學習是最快的。

同樣的道理,很多《管理者必讀XXX》的書籍,我們在沒有實踐和環境面前,沒有足夠的格局和認知的情況下,對我們來說意義真的不大。

那些學習了XXX就能XXX的文章,基本上裡面的技能和方法論都是我們不是剛需的,也不是可立即實踐的,而且難度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真正學到的幾率特別小。

有個拗口的邏輯:有時候你決定是對的道理,為什麼你做不到呢?因為你潛意識其實是不信的,但是呢你有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語言來反駁他,所以你認為你懂了,但是其實你沒懂!

我們學習的道理知識,最好是在我們剛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去實踐驗證,而且難度還是適中的,我們可以去解釋和理解的,那樣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閱讀的內容做了幾個分類:娛樂性,知識性,認知性

如果比作爬山的話,那麼

娛樂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比如八卦、小說、笑話、爆米花電影等等這些都不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

知識性的是平坡,能開動,但是略微費力去調動腦力理解和記憶的。

比如科普文章,比如社會現象解讀,比如一些概念和原理。

認知性的是爬坡,心智提升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否定和思考,學起來會很累,但是真的會提升腦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觀點的速度會加快-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力加強了。

比如一些核心思想巨作《理想國》《瓦爾登湖》《人類簡史》等等。

很多人天天學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腦力下降了,思考越來越僵化了,其實就是因為心智認知類的書籍看的太少,讀一輩子的八卦和娛樂也不會增加你的認知的。

而我們自己想一想,多少的書籍是雞湯,多少的文章是無意義的低級知識?

按照這個分類,那些你看不懂的,那些讓你看了一頭霧水的,才是需要你調動腦力去學去理解的。

比如經濟學 多一些著作,比如《反脆弱》《思考快與慢》等等。

而中間可以穿插很多的知識類的書籍,讓你的大腦減輕點難度和壓力,比如很多專業行業的書籍《認識電影》《平面美學》《世界建築史》等等。

而娛樂性的書,可以在放鬆的時候偶偶來一下。

當然最好是三種都有的書籍,比如《紅樓夢》比如《窮爸爸富爸爸》,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我一直的看書習慣就是,書只看一遍,從序開始看到後記,一遍爽完。

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一整塊的時間變得特別寶貴,這就導致我一本書啃完完全沒有以前的舒暢感,於是開始尋求目的性的看書。

書籍太多,我們全部通讀所花的時間也太多,於是我就開始片段的讀,每本書我買下都是有各種原因,可能是一些朋友的推薦,也可能剛好我時下遇到了問題想要尋找答案,也有可能是我喜歡的大牛出的書。

不過畢竟一本書全部都是精華的是少數,而且就算是精華,其中一部分你也已經吃透了。

所以看前看一遍目錄,從你感興趣的章節開始看,或者第二種方法就是帶著問題去看書。

有了目的性,認知資源以及帶著問題讀的三個篩選,要讀的書就會減少75%,閱讀的效率也會提升一倍,不會有太多的重複知識來浪費你的時間了!

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書評|活了這麼多年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會學習

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沒有哪個朝代能像我們現在這樣,信息的獲取變得如此輕鬆簡單,吃飯、排隊、坐車甚至上廁所的時間,我們都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