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活了這麼多年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會學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

沒有哪個朝代能像我們現在這樣,信息的獲取變得如此輕鬆簡單,吃飯、排隊、坐車甚至上廁所的時間,我們都能夠用來獲取信息。

但是,我們每天浮光掠影地閱讀很多信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外,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東西。

這飛速變革的知識經濟時代里,學習能力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個人成長、效率提升以及競爭力的升級。

如何學習知識,如何管理知識,如何運用知識,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

被羅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成甲撰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為希望好好學習的人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教給讀者怎樣學習知識的知識。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秉承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理念,勤學苦讀。

自上學起,老師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就是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者摘抄。

稍微高級一點的,把學習看做是輸入和消化的過程,很多關於學習的書籍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輸出的部分以強化知識的理解。

我們也試圖通過閱讀更多的書籍,參加更多的課程和培訓,讓自己增加更多的輸入。

可以說,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不斷記錄新知識的過程。

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很多知識都出現了「過目就忘」的窘境。

成甲認為,我們這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

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講中提到:「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記住一些事情,試圖把他們硬湊起來,那你無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

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好好學習》書中指出,要把學習變成一個生長和創造的過程,使知識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而是彼此聯繫、相互接觸,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產生新的啟發和認識。

因此,成甲的核心觀點之一,就是要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將所有知識聯繫和整合起來。

比如在商業分析中,可以將複利、邊際效益、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組合成一個認知框架,來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

一切的學習和努力無非三個目標:一是解釋問題,二是解決問題,三是預測問題。

這種框架不僅能夠整合知識點,更能夠推動系統化思考,找出問題背後的推動因素從而更好地預測、指導、應用於實踐。

因此,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將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網絡狀的聯繫。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內化知識,形成新行為的暗示。

《學習之道》的作者喬希·維茨金說過:我能成為頂尖選手並沒有什麼秘訣,而是對可能是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很多情況下,看起來複雜多變的系統,其實是由背後簡單的基本規律決定的。

學習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深刻理解問題的實質,然後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的規律去解決問題。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就是可以產生裂變的「臨界知識」理論。

所謂「臨界知識」,指的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通規律、底層規律。

成甲認為,掌握臨界知識,我們便能開啟學習的「少即是多」「四兩撥千斤」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無獨有偶,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認為:面對複雜的問題,要從簡單的、基本的原則入手。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則明確提出:我們要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就必須理解並掌握重要學科的基本規律,並把它們當做基本的思維模型來處理問題。

同樣,臨界知識也是遵循了相似的道理:用簡單的基礎規律來解釋複雜的世界現象。

所以,成甲指出,學習「臨界知識」就是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找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便是開啟了認知模式的最高境界。

成甲老師在知識管理方面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好好學習》書中不但指出了框架思維和臨界知識的概念,還提出了練習的方法。

這些實用的方法,對於我們攝取、吸收、輸出、預測各種知識非常實用。

掌握了這些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更能夠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讓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富有效率。

成甲指出,衡量你的學習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是學習之後,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變。

學過《好好學習》,你掌握了如何學習知識的知識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掌握個人知識管理,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以前父母總教育我們,處處留心皆學問。但是在今天,這個知識快速傳播的時代,似乎並不用特別留心,大批量的信息知識便奔涌而來。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碎片化閱讀,同時又接受著學校單位的教育和培訓。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