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盟主不是袁紹,原來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了「酸棗會盟」的故事:曹操逃出洛陽,來到陳留(今河南陳留縣),散盡家資,招募義兵,並向各州郡發出矯詔(假託皇帝的名義發出詔書),要求大家共同起兵討伐董卓。

十七路諸侯收到矯詔,紛紛起兵響應,前來與曹操會盟。

十八鎮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北)集合,然後各帶兵馬投洛陽而來,在關外(函谷關以東)安營紮寨。

袁紹被推為盟主,正式成立了討伐董卓的關東軍事聯盟。

其實,這個故事是羅貫中將歷史進行改編、挪接而形成的。

那麼「酸棗會盟」真是情況是怎樣的呢?

第一,曹操不是在陳留起兵

曹操的確是首先起兵,曹操起兵的時間是中平年六年(189)十二月,地點是己吾(今河南省寧陵縣),之前在陳留只是招募義兵。

但羅貫中忽視了這一點,直接說曹操在陳留起兵。

第二,幫助曹操起兵的人不叫衛弘

曹操起兵的確得到了某人的幫助,這人叫衛茲,是陳留孝廉,而後他跟隨張邈,並曾經幫助曹操去攻打董卓。

但是羅貫中把此人姓名改為衛弘,也許是筆誤。

第三,曹操起兵後沒有發矯詔

曹操起兵後僅得五千人,兵力尚微,而且他此時威望也不高,史載沒有文字表明他曾經向各州發矯詔。

當時發矯詔的是東郡太守橋瑁。

第四,討伐董卓的只有十二鎮兵馬

初平元年春,袁紹等人的確起兵,不過加上曹操只有十二鎮(《後漢書》和《資治通鑑》記為十三鎮,多張超一鎮),而孔融、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揚等五人並沒有起兵,劉備也沒有跟隨公孫瓚而來。

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軍,不可能分身去討伐董卓;陶謙當時只是貢獻一些金錢,並未參加戰役;馬騰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麼可以參加討董的行列;但是公孫瓚正要對付烏桓,亦不可能參見討董行列;至於張揚,當時和劉備一樣,只是義軍;而劉備當時只是跟隨出征。

第五,當時只有曹操一人領兵作戰

雖然曹操沒有起到召集諸侯的作用,但他當時「行奮武將軍」,在其他諸侯都按兵不動的情況下,他一人積極踴躍的領兵出戰。

儘管兵微將寡,出師不利,還險些喪命,也算是名副其實的討伐了董卓,對得起這個聯盟了;對比那些膽小怕事的諸侯,更顯出他的武勇。

《三國演義》中把曹操出兵之事放在劉 關 張三人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之後,大概是想把露臉的機會留給劉備等人吧。

第六,「酸棗聯盟」的盟主不是袁紹而是臧洪

這年春天,張超、張邈、劉岱、孔伷、橋瑁等五人也確實在酸棗結盟。

可是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一個級別甚低的廣陵功曹臧洪。

這個臧洪是何許人也?

這裡簡單介紹下臧洪的個人梗概,他相貌英武,先是被舉為孝廉做郎官,後與趙顯、劉繇、王朗同時升任縣長。

靈帝末年,或許因為政局混亂,臧洪辭官了。

而後,他遇到了廣陵太守張超。

張超十分賞識他,請他做了功曹。

董卓殺帝後,臧洪極力以「天下義烈報恩效命」勸張超討伐董卓。

張超認同他的觀點,因為自己實力弱小,就與臧洪一同去陳留見兄長張邈。

張超對張邈介紹臧洪為「海內奇士」,說他比自己還有才智謀略。

張邈接見了臧洪,相談甚歡,於是又把臧洪推薦給了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東郡太守橋瑁等,結果很快臧洪就以自己獨特的的人魅力和超群的才謀智慧征服了這些諸侯。

諸方勢力變聯手結盟,共同推舉臧洪做了盟主。

袁紹為什麼不是盟主?

酸棗會盟時,袁紹並不在那裡,眾人「遙推袁紹為盟主」。

羅貫中很可能據此移花接木,把盟主由臧洪偷換為袁紹,因為袁紹當時實力最強、身世顯赫,擔任盟主可謂眾望所歸。

在《三國演義》中,袁紹也曾多次派兵前去征討董卓,應該算是後人對這個聯盟願望的一種體現吧。

但是諸侯結盟後,並沒有採取什麼行動,糧草食盡,就一鬨而散了。

而後的臧洪被袁紹所賞識,留以任用。

張邈因擅立呂布為兗州牧,被曹操所圍攻。

臧洪請求袁紹前去相救,袁紹不聽。

張超死,臧洪與袁紹斷絕關係。

袁紹圍攻臧洪,臧洪誓死不降,後被袁紹所殺。

總之,歷史上的酸棗會盟從產生之初就註定要失敗,盟主的大小諸侯都是各懷鬼胎,心存二意。

他們以保存實力、擴大地盤為真實目的,討伐董卓只是虛張聲勢。

推任盟主時,個個表面推讓,實則是懼怕董卓,擔心落得「首犯」的罪名,日後遭到報復,所以才共舉一個級別不高的廣陵郡功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為什麼會失敗?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群雄並起,組成義軍一起討伐董卓,也就是關東聯軍,諸侯們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一起盟誓,雄赳赳氣昂昂地討伐董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但是,最後卻失敗了,為什麼會...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原型大哥竟是他?

「桃園三結義」在中國是一件家喻戶曉的事情,後世的拜把子結成義兄弟必定要把劉關張他們當做榜樣。但是,真實的三國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只不過是三人一生不離不棄,《三國演義》又寫得十分精彩,這才讓人...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發起人是這個小人物

臧洪,廣陵(今江蘇淮安)人,曾為即丘(今山東省臨沂)長。漢靈帝末年,辭官回家。廣陵太守張超聘其為功曹。董卓廢少帝後,天下沸騰。臧洪對張超說:「大人世代受皇恩,兄弟二人都為郡守(張超與陳留太守張邈...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