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將之妾,但結局比劉安之妻更慘,被陳壽用8字載入史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277期)

一旦提及三國名將,我們腦海中閃現出的人物都是五虎上將、五子良將之類,抑或是東吳的十二功臣。

但是翻看《三國志》,我們才發現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雪藏了那麼多的傑出名將,其中比如這位臧洪。

說起臧洪,可能多數人都沒聽說過,怎麼是名將呢?但是在陳壽的記載里,他確實是一位名將,而且還是一位被評價極其高的名將,其忠義的程度讓關羽都望塵莫及,或者說關羽的忠義跟臧洪一比,簡直就是笑話,根本不在一個層面。

那麼此臧洪到底為何方神聖?而她作為名將臧洪之美妾,為何結局卻比劉安之妻更慘呢?陳壽在史書中又是用哪8個字把她載入了史冊呢?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來解答這些問題。

先說臧洪,臧洪出生於公元160年,比曹操小5歲,生於將門。

他的父親叫臧旻,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史書《後漢書》對臧旻的評價非常高,說他胸懷大志、而且具有幹大事的才能。

在漢桓帝執政時期,臧旻在徐州工作,官職做到徐州從事。

到了漢靈帝時期,臧旻官職做到吳郡太守,後來又先後做過揚州刺史、太原太守等職。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有這樣一個老爹,他的兒子臧洪也不是等閒之輩。

臧洪這個人非常重氣節,長得身材魁梧,能力也非常出眾,聲望非常高,二十歲出頭就已經做了縣長之職。

但是到了朝廷被董卓把持之後,臧洪就辭職回家去了。

可是英雄總是被人珍惜,當時漢末一代梟雄、廣陵太守張超就趕緊去把臧洪聘請來,做自己的功曹。

之後,臧洪也正是在張超這裡幹了一件轟動或改變三國歷史走向的大事。

話說董卓做了廢立之事後,臧洪認為天下大勢已經變了,而此時正是英雄豪傑施展才能報效國家的時候。

他就對張超提出了一條建議,那就是我們熟知的所謂「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討董」。

因為演義一直在宣傳這一大事乃出身名門的袁紹發起,但實際上不是,真正的最早的發起人應該是臧洪。

當時臧洪的這一建議,得到了張超的欣賞和認同,於是張超就和他的哥哥張邈商定後,在酸棗舉行會盟,為關東軍設壇盟誓,號召天下豪傑,共同討伐奸賊董卓。

當時參加會盟的諸侯,當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誇大為十八路,實際上只有劉岱、孔伷等一批在演義中幾乎沒什麼名氣的諸侯帶兵在酸棗會盟。

當然會盟的主持人、或者說在會盟儀式上發表征討董卓宣言的也不是影視劇中的袁紹或曹操,而是臧洪。

史載臧洪當時的發言非常精彩,用三個詞語形容那就是「聲情並茂、慷慨激昂、振奮人心」。

使得當時無論諸侯、將軍,還是普通的士兵,都聽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鬥志昂揚。

當然諸侯聯軍對董卓的討伐結果,我們也很清楚,跟影視劇或《三國演義》中的差不多,都是因為各個諸侯勢力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導致聯軍最終瓦解。

雖然這次聯軍對董卓的討伐失敗了,但是對董卓的影響和震懾作用卻是起到了,至少讓董卓感受到了自己在中原不受歡迎,因此,也是迫於這種壓力,導致董卓最終選擇了遷都長安。

而董卓的遷都,以及天下諸侯在此局勢上受到的騷動,紛紛促使各個勢力加快了跑馬圈地爭奪地盤的意圖和戰爭,這些對三國歷史的走向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因此,從這個史載的細節中,可以看出臧洪促使酸棗會盟的影響了。

不過臧洪的名聲真正達到高峰,也正是在酸棗會盟失敗之後。

當時臧洪的老闆張超留下在陳留,派臧洪前往幽州去聯絡漢室後裔劉虞,以商匡扶漢室的大業。

但是當臧洪走到河間的時候,袁紹和公孫瓚打得如火如荼,戰爭讓交通阻斷,臧洪就沒法前行。

當時袁紹也正在招攬四方豪傑,得知臧洪來此,非常高興,派人以高規格的方式接待臧洪,並且重用他。

臧洪不得已過,只得暫時接受了袁紹的好意,做了青州刺史。

當時青州最亂,因為那裡的黃巾軍最為活躍。

可是臧洪此人確實才能過人,他在那裡只做了短短兩年的地方長官,不僅剿除了黃巾匪患,而且還把此一方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的生活也得以安定。

袁紹看在眼裡,贊在心上,覺得這臧洪太牛了,太了不起了。

於是,就又讓臧洪做東郡太守。

但是袁紹對臧洪的重用堪比曹操重看關羽,但是最終臧洪的表現卻比關羽更有血性。

因為發生了一件大事,在公元195年的時候,曹操發兵攻打張超。

當時張超兵屯雍丘,被曹操大軍包圍。

張超的部下感到很絕望,但張超說此時只有一人會來救我,那就是臧洪。

可是其部下卻對此表示質疑,張超說臧洪乃天下第一義士,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

事實也果然如張超所言,當臧洪得知張超有難,立即就向袁紹借兵要去營救張超,但是袁紹沒有同意,因此導致張超被曹軍圍困擊敗、被殺。

因此一過節,臧洪對袁紹非常怨恨,果斷與其決裂,把自己控制的東郡獨立。

袁紹就派兵來攻打臧洪。

但是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一個個小小的東武陽城就讓袁紹辛辛苦苦打了一年。

最後袁紹讓當時的大才子陳琳寫了一封勸降書,可是能讓曹操興奮的陳琳,卻無法說服臧洪。

臧洪回了一封信,比陳琳的勸降書更有文采和立場,袁紹一看,人家完全沒有投降的意思,只好再回去調遣更多兵馬圍攻臧洪。

臧洪的東武陽城被圍攻一年,城中的糧食已經吃盡,臧洪知道如此下去,必然失敗。

但是他不想看到士兵和自己一起送死,就勸他們投降袁紹,可是結果令人意外,士兵紛紛哭訴願與臧洪共生死,不僅如此,連城中的老百姓也不走。

說到這一節,我們就會想到天天把仁義掛在嘴上的劉備,相比之下,劉備的仁義是多麼虛假和無力。

臧洪和全城軍民最後把什麼都吃盡了,他就做了一件非常充滿爭議的事。

此事也就是我們在一開始提到的那個女子,她是名將臧洪的美妾,但其結局比劉安之妻更慘,臧洪殺了她,以混在粥中為將士們充飢。

此事被陳壽用8字載入史冊:「殺其愛妾以食將士。

」(見《三國志臧洪傳》

結語:被袁紹陣營眾謀士稱之為壯烈之士的臧洪,受到了陳壽和張超等人的高度稱讚,陳壽說:「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但是這位三國早期的名將,雖然在當時飽受讚譽,然其殺美妾以食將士的這種行為,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還是多少有點難以接受,畢竟太過殘忍了,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

十八路諸侯討伐,為何還斗不倒一個董卓?

《三國演義》中,曹操號召天下群起討伐董卓。檄文一出,各路諸侯紛紛響應,袁術、袁紹、孫堅等17路人馬,加上曹操,一共十八路諸侯,兵力「多少不等,有三萬者,至有一二萬者」,這樣算來,討伐董卓的人馬合...

鹽城歷史名人之三國義士臧洪

臧洪(160年―195年),字子源(一作子原 ),廣陵郡射陽縣人(治所在今寶應縣射陽湖鎮,據鹽城文史專家考證,彼時大縱湖區域為古射陽縣境內,臧洪故居在此區域內,故文史專家認定,臧洪是鹽都區大縱湖...

「十八路諸侯」盟主不是袁紹,原來是他!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了「酸棗會盟」的故事:曹操逃出洛陽,來到陳留(今河南陳留縣),散盡家資,招募義兵,並向各州郡發出矯詔(假託皇帝的名義發出詔書),要求大家共同起兵討伐董卓。十七路諸侯收到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