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兒童的歷史——春秋首霸之「千古一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首霸

千古一相

猶豫了很久,要不要講這一講。

猶豫的原因在於這一講的內容很難講的生動,小朋友們估計會聽得比較乏味,但又硬著頭皮要講的原因在於,「他」在泡爹心目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沒有之一。

姓名:管夷吾、字仲,人稱管仲、管子。

生卒: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

籍貫:齊國潁上人。

職業:總理。

特長:射箭、預言、當總理。

名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之前我們已經通過前面的幾講對管仲有了個大概的印象,今天我們著重來講一下管仲作為總理是如何來治理齊國的。

泡爹總結管總理的治國步驟,大體分為三步,分別是:正名義、談理念、抓落實。

第一步、正名義

後世的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

意思是:說話要與自己的地位相稱,否則道理就講不通。

舉個例子:同樣是提醒泡哥考試卷面要工整,不同身份的人說出來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是老師提醒,泡哥肯定會面露真誠頻頻點頭謹記於心;換做老媽提醒,泡哥則會稍顯不耐煩用一句「知道了」應付;如果是泡哥的弟弟也來提醒,泡哥就會一臉不屑回答:「你個小P孩懂什麼叫工整?」

管總理當然也深知「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重要,所以當總理的第一步就是先「正名」。

那如何正名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當齊桓公小白他「爹」。

準確的說應該是「乾爹」,因為齊桓公給了管仲「仲父」的頭銜,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順序,「仲父」就是二爹,二爹當然只能是乾爹了。

大家想想,管總理都當上國君的「爹」了,他說話國君都得聽,那臣子和百姓當然就更得聽了,所以這個「正名」正的非常到位。

第二步、談理念

管總理有了合適的身份和地位後,接下來就是要將他的治國理念灌輸給齊國的國君、大臣和百姓,那管總理的治國理念究竟有哪些呢?說實話,管仲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再次強調,沒有之一),他的治國理念博大精深,涵蓋了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一闡述實在不是三天兩天可以講完的,所以在這裡泡爹只是挑選《管子》中最主要的三個理念與大家分享。

1、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3、君人者,以百姓為天。

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以上三條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

1、法律和道德是社會的基礎,如果大家不遵守國家就滅亡。

2、要想讓老百姓知書達理首先得讓他們吃飽穿暖。

3、老百姓(納稅人)是官員的衣食父母,如果讓當「父母」的不高興官員們就離倒霉不遠了。

別的不說就上面這三條理念,就足以讓管仲躋身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的行列。

管仲的理念被後世的中國人,特別是社會管理者沿用了2700年。

直到新中國建立,我們的習近平、鄧小平、毛澤東的主要執政理念,還是人家管總理當年說的那套。

不信我們可以來對照一下:

習近平:依法治國——對應「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鄧小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對應「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對應「君人者,以百姓為天」

第三步、抓落實

任何時候有明確的目標和好的治國理念都只是個開始,能否把國家治理好關鍵還是要看具體的管理手段和落實。

管仲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不但有很好的治國理念,而且還有行之有效的落實手段。

介於管總理的治國手段繁複多樣,難以一一闡述,在此還是節選部分重點介紹給大家。

政治:三國五鄙制

什麼是「三其國而五其鄙」呢?這個東西聽起來好像挺複雜,具體的操作流程我給大家解釋解釋,希望大家能看明白:

首先,讓相同身份的人住一起,讓士和士住在一起,農和農住在一起,工和工住在一起,商和商住在一起。

其次,將一個國家劃分為二十一個鄉,工匠和商人占六個鄉,士人和農民占十五個鄉。

而後,再將農民和士人所居住的十五個鄉平均分成三份,由國君、貴族國家和高家各掌管五個鄉。

工匠和商人所處的六個鄉只從事生產與貿易,不從事作戰,士兵從士人與農民所處的十五個鄉選拔。

國君管理的五個鄉組成中軍,國家和高家管理的五個鄉分別組建左軍和右軍,是為三軍。

軍隊中的士兵們,因平時比鄰而居,關係很近,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如此一來,不但增長了兵源,同時也增強了軍力。

這就叫做「三其國」。

什麼叫做「五其鄙」呢,「鄙」代指鄉鎮,「五其鄙」就是將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五部分,並設立五位大夫、五正官分管。

這就是「五其鄙」。

三國五鄙制聽起來很複雜、枯燥,但卻是一項十分有效的措施,它不但便於管理和提高生產力,而且也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為後來齊國的大規模作戰奠定了基礎。

經濟:「相地而衰」和「積財通貨」

在經濟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徵收多少不等的賦稅。

這樣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效果類似於我們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的包產到戶和按勞分配。

同時管仲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鼓勵經商搞活市場經濟。

另外他還設立「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根據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

這個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國有儲備糧制度」,在豐收年,國家以保護價徵收糧食,等到荒年糧食價格貴的時候又拋出積糧,不僅僅保護了農戶不致因豐歉而受到傷害,也讓齊國的物價非常穩定。

軍事:

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於是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同時又規定全國百姓不准隨意遷徙。

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要聽到聲音就辨別出是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

為了解決軍隊的武器,規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來贖罪。

犯重罪,可用甲與車戟贖罪。

犯輕罪,可以用值與車戟贖罪。

犯小罪,可以用銅鐵贖罪。

這樣可補充軍隊的裝備不足。

社會福利:

管仲當上總理剛剛四十天,就向小白遞交了一份提案,提案的內容是一份有關於完善齊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文書。

在管仲看來,國家的福利設施分為九種:老老、慈幼、恤孤、養疾、合獨、問疾、通窮、振困、接絕。

「福利提案」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老人國家養,小孩國家養,孤兒國家養,殘疾人國家養,喪偶的國家幫助找對象(齊國版非誠勿擾,孟爺爺找到祖師爺了),生病的國家給治病,生活困難的國家費幫助,受災的國家負責賑災,烈士家屬國家給撫恤。

了解完管仲為齊國量身打造的社會福利制度,是不是有馬上穿越回「春秋」的衝動?實話講,2700年前的齊國社保福利,泡爹覺得其健全程度絲毫不輸今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表達嚮往,請大家跟我同唱一首《春天裡》: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留在那齊國里。









預備,齊!

以上就是管總理治國理念的簡要介紹,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去仔細研讀一下《管子》那本書,那裡面有管總理的全套治國理念。

接下來泡爹還想通過幾個小故事,加強一下大家對管總理的認識。

求鹿於楚

齊桓公把南方的楚國看成王霸事業上的「假想敵」,整日裡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國。

但楚國的軍事戰鬥力很強,這讓齊桓公頭疼。

他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

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一個楚國就很麻煩了,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管仲說:「大王您出高價購買楚國特產的鹿吧。

這一招准管用。

齊桓公於是在與楚國交接的邊境上設立了一座小城,並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

楚國活鹿的價格為八萬錢一頭,管仲讓齊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帶了二千萬錢去楚國大肆搜購。

楚王聽說了這件事情,樂了,對其宰相說:「那個錢,是人都喜歡的,也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東西。

而鹿,不過是禽獸而已,楚國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無所謂。

現在齊國出那麼多錢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這是我們楚國的福氣啊!老天讓齊國這個傻冒來便宜我們,太好了!趕快發布命令,讓老百姓趕緊捕捉活鹿,儘快把齊國手上的錢換過來!」

為炒做這一事件,管仲還煞有介事地對來自楚國的官方採購商人說:「你能給我弄來二十頭活鹿,我就賞賜你黃金百斤;弄來二百頭,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黃金了。

楚國就算不向老百姓徵稅,財用也夠了。

於是楚國上下都轟動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男女老少,全都來勁了,頗有點今天「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

老百姓都放下手頭的農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這個時候,管仲讓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齊、楚兩國的民間收購併囤積糧食:楚國靠賣活鹿賺的錢,比往常多了五倍;齊國收購囤積的餘糧,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於是,管仲對齊桓公說:「好了,這下我們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國了!」

齊桓公問:「為什麼?」

管仲回答:「楚國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錢,卻誤了農時,糧食又不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割的,楚國到時候一定會去收購糧食的。

到時候我們封鎖邊境就行了。

齊桓公恍然,於是下令封閉與楚國的邊境。

結果楚國的米價瘋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都被齊國截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向齊國屈服。

囤鹽換金

管仲是位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經濟專家,他為齊國制定的經濟政策,不只是取得貿易順差而已,而是把別人的經濟命脈掐住,牽著國際市場的鼻子走。

有一回,齊桓公問管仲:「楚國產黃金,我國產鹽,燕國也產鹽,你說這經濟格局該怎麼利用?」

管仲說:「資源多了是好事,但管理利用不好,再好的資源也要變賤,我有個法子,能把楚國的黃金變到我們這邊來,咱們齊國的男子不耕種就有飯吃,咱們齊國的女子不用織布就有衣穿。

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下令集中全國力量砍柴煮海水製鹽,一面燒制一面儲存,從頭一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國庫里儲存了36000鍾(我們以前講過,1鍾=640升)食用鹽;與此同時,用行政命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製鹽,杜絕政府以外的民間生產食鹽行為,集中一切生產優勢,坐地逼著鹽價上漲。

不久,鹽價上漲十倍。

這些高價鹽肯定不能留在國內消費,要把它們放到國際市場上去。

對於魏國、趙國、宋國、衛國這些國家而言,鹽是戰略物資,又要消耗,又要儲存,沒它的話,全國人民都會浮腫,用鹽量尤其大。

齊國的高價鹽流入以上這些把鹽看作親爹的國家,一下子換來11000斤黃金。

依法治國

話說有一天,桓公閒來無事,外出打獵。

在打獵的過程中,桓公誤入了一座山谷,正當此時,從山谷深處走出了一位老人家。

桓公:請問這是什麼地方?

老人:這是愚公谷。

愚公谷?桓公很納悶,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齊國有這個地方?

老人苦笑:這個地方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我就是愚公,愚公就是我。

桓公詫異道:我看您挺正常的,不像有老年痴呆啊?

老人說:他們都說我傻,所以給我取了這個外號,還把我住的地方改名叫做愚公谷。

桓公聽罷,更加詫異了:那他們為什麼說您傻?

於是老人給桓公講了一個故事:很多年前,我養了一頭母牛,後來母牛生下一頭小牛,小牛長大了,於是我將小牛賣掉,用賣掉的錢買來一匹小馬。

有天,我遇到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硬說我的馬是偷來的,原因是牛不能生馬。

我百般解釋說:這馬是我用小牛換回來的。

可那年輕人不信,就硬把我的小馬給牽走了。

我的鄰居聽說後都笑我傻,就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愚公,還把這山谷改名叫做愚公谷。

桓公聽後不禁點點頭:是夠傻的。

說完,桓公就走了。

第二天,桓公在上朝時將這則見聞當做笑話講給管仲聽,說的眉飛色舞的桓公並沒有發現管仲愈發凝重的臉色。

桓公很奇怪,管總理,您怎麼不笑啊。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

管仲默默的整理了一下衣服,向桓公拜了三拜。

在桓公詫異的目光下,管仲幽幽的開口道:是臣的失職了。

桓公聽得一頭霧水:這關您什麼事兒?

管仲說:如果是堯舜在世,百姓有法可依,怎麼會有人如此強取豪奪。

這是我們的法律不夠嚴明公正所造成的。

很快,管總理就命人抓住那個騙「愚公」的騙子,在嚴懲騙子的同時還對「愚公」做了相應的經濟補償。

經此一事,齊國上上下下都認識到了法律的嚴肅性,從此遵紀守法在齊國蔚然成風。

管仲的治國手段,即滿足了統治階層要加強對國家控制的需求,有充分照顧到了普通百姓的福利訴求,所以受到了齊國從上到下的一致擁護。

管總理在齊國的號召力如日中天。

那時候,估計就算管總理放個屁,齊國人民都會認為那是時代最強音。

通過管仲改革和治理,齊國出現了民足國富、兵強馬壯、社會安定的繁榮局面。

管總理帶領著齊國一步步地走向了強大,最終成就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今天就講到這裡,我們下節再見。

搜索微信公眾號「泡爹家庭課」,點擊關注「泡爹」全部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貨幣簡史--用錢打下的戰爭(七)

之前我們提到,在齊桓公與管仲磨合期間,齊桓公一直想發展軍備,但是管仲沒有同意。現在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管仲,看看管仲是如何解決的。要知道當時齊軍的戰鬥力是比較低的,齊軍有點今天美軍的味道,遇到弱的...

齊桓公首霸

歷史進入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呈現出日益不平衡的狀態。隨著周王室在政治上的衰微,周王天下共主的權威不復存在,舊的統治秩序大亂,形成了大國爭霸的局面。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位於東方的齊...

管子購鹿——古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濟戰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