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污點」不少,單憑這句話足夠撐起「春秋第一相」的榮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管仲與齊桓公對飲

大家了解管仲,一個是通過諸葛亮,一個是通過管鮑之交。

諸葛亮有兩個偶像,一個是管仲,一個是樂毅。

管仲是齊國的相國,而樂毅恰恰是曾經率領五國合縱攻齊。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總是自比此二人呢?因為,他們各有一句名言打動了諸葛亮。


樂毅在給燕惠王的書信中,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壯士去國,不潔其名」。

那麼,管仲呢?在介紹管仲這句名言之前,我們必須要說一下管仲的幾件事。

管鮑之交到底是怎麼回事

中國古代有八拜之交。

個人對左伯桃與羊角哀的「絕命之交」印象最為深刻。

其中一個橋段是「二鬼戰荊軻」,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可這個交情在八拜之交中僅僅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卻是管鮑之交。

世人都說管鮑之交,卻很少有人深究,今天咱們不妨盤盤其中的一些細節。

管鮑之交的一個段落是管鮑分金。

以前,管仲與鮑叔牙在一起做生意。

每次分錢的時候,管仲都會多分一些。

他的多分,是一種「黑不說、白不提」的多分,也就是悶著頭占別人便宜。

在《史記•管晏列傳》中這樣記載。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大家看,這段話說得明白,「利多自與」,就是說管仲負責分錢,分的時候自己就多拿了。

其實在當時也有人曾經告訴過鮑叔牙,說管仲老自己多分錢。

但鮑叔牙說,管仲家貧,多拿就多拿吧。

就是說,管仲因為貧窮,所以就經常占鮑叔牙的便宜。

鮑叔牙不在意,說明他這個人忠厚。

可這說明管仲什麼呢?其實,貪就是貪,不必以貧為藉口。

須知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所以說,管鮑之交中,夠交情的是鮑叔牙,並非管仲。

這個小故事中,看出了管仲之「貪」。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管仲的不擇手段。

記得,當年管仲與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與公子小白。

後來齊國內亂,為了讓公子糾當上國君,管仲曾經射了公子小白一袖箭。

這點上,雖然是各為其主,但管仲的手段卻缺乏一種光明磊落。

後來,還是鮑叔牙在小白面前力薦管仲,他因此才成為相父。

(圖)管仲與鮑叔牙

這一點上,鮑叔牙對管仲又有知遇之恩。

後來孔子曾這樣評價鮑叔牙:「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


接手齊國之後,當時的齊國還不是很富裕。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管仲採取了什麼招數呢?就是在全國大開妓院。

所以,管仲其實還有一個並不露臉的稱號,那就是「妓院的鼻祖」。

他開設妓院可以實現三個目的:一是可以增加國家財政稅收;二是可以為國家網羅人才(人才都喜歡逛妓院?);第三其實主要是供齊桓公淫樂。

讀歷史我們知道,齊桓公手下當時有三個著名的奸臣,豎貂、易牙、衛開方。

可是管仲開妓院這事,卻沒有人提起。

其實從惑亂君王的角度說,又與三個奸臣何異呢?

為了擴大疆土,管仲開始打近鄰魯國的主意。

魯國產魯縞,管仲就與齊桓公一起帶頭穿魯縞,弄得魯縞價格飛漲。

這就跟炒股是一個道理,大戶爆買,天天拉漲停。

從此,魯國大力生產魯縞,誰也不種糧食了。

一年之後,管仲突然下令,停止從魯國進口魯縞。

這下子魯國傻了眼。

魯縞賣不出來了,糧食也種不出來了。

就這一下子,魯國就被管仲整垮了。

管仲吞併魯國,所用手段主要是「欺詐」。

通過以上幾件事的分析,我們看,管仲與朋友交,喜歡占朋友便宜;治理國家,通過開妓院這樣道德有虧的方式來充盈國庫;與其他國家打交道,通過欺詐手段謀取利益最大化。

管仲以這樣的方式治國,註定齊國國運不會長久的。

他推行的是一種短期強盛的「霸道」,而非長治久安的「王道」。

雖然說,他曾經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但這種一時風光又能如何?管仲之後,隰朋、鮑叔牙先後死去,齊國大權還不是落到易牙、豎貂、開方這一群奸佞手中?齊桓公自己也難逃被活活餓死的命運。

或許有人說,這一切都不是管仲所能左右的啊。

但是,身為一國之相,你的政治遺產是什麼呢?

從管仲的交友治國之道看,似乎沒有一點可以值得稱道。

但為何管仲卻被稱為春秋第一相呢?很簡單,因為他說過一句話——

(圖)管仲紀念館內景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他寫的《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

這點與管仲的理論不謀而合。

也就是說,人的基本需求首先是吃飯、穿衣、住房。

之後他才會懂禮節與知榮辱。

那麼從這個觀點上說,管仲的部分行為就可以找到支撐點了。

比如他欺詐魯國的行為,但目的是為了齊國民眾的富足。

這點,就跟特.朗.普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相類似。

就算是一種「本國利益優先」的治國理念吧。

雖然說,這種行為看似並不能占據道德高點,但對本國國民來說最起碼還不虧吧。

於是我們發現,管仲的這種治國理念讓齊國成為當時最富裕的國家。

那麼與此同時,我們對比一下秦國的商鞅。

商鞅在秦國搞變法,結果是,國家富裕了,可是百姓並沒有富裕,後來,當國君下令誅殺商鞅的時候,咸陽百姓幾乎是全城出動,一起去追殺。

為何呢?因為商鞅的改革,讓秦國的百姓變得越來越貧窮,國家富裕了又有何用呢?

國富民窮,往往是一個國家亡國的前兆!好在,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看到了這一點。

他及時殺掉了商鞅。

此招非常高明,本來說,商鞅變法的幕後指使者是秦國國君。

可是殺掉商鞅之後,成功轉移了百姓的視線。

但是,商鞅的這種理念始終貫穿著秦國統治者的思想。

商鞅的死也只是暫時緩解了百姓的矛盾。

那麼由於之後連年打仗,大秦領土不斷擴張,也就暫時掩蓋了秦國不體恤民生的這個根本問題。

但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這個問題馬上就又暴露出來。

民不聊生,必定會爆發農民起義。

從歷史來說,每一次農民起義的力量都是巨大的,陳勝吳廣起義、黃巢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等。

每一次的農民起義,都能動搖統治者的國本。

農民,這個在封建社會處於最底層的階級,每一次都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來。

從歷代君王的統治看,能把這個問題認識最為清楚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政要•論政體》記載魏徵與唐太宗的一段對話:「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民,避李世民名諱),水也。

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正因為認識到這個道理,所以大唐歷來被史學家認為是中華民族最強盛的時代。

而最不重視民生的是哪個朝代呢?一個是隋朝,一個是慈禧以後的大清朝。

(圖)京杭大運河風景

隋朝時期,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楊廣其實是很有才華的。

他的政績也是卓著的,最著名的就是京杭大運河。

可是隋朝為什麼那麼短命呢?當時,李世民在翻看隋朝歷史的時候,曾經驚訝地對魏徵說,隋煬帝說的都是堯舜之言呢,他為什麼會失去民心了呢?魏徵一語中的。

他說,主公,那隋煬帝雖然說的是堯舜之言,但他行的是桀紂之事呀。

這樣的朝廷,焉能不滅?

那麼慈禧時代的大清朝,與楊廣時期的隋朝很相似。

不同的是,慈禧就連「以堯舜之言粉飾桀紂之行」的話都懶得說了。

她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寧與洋人,不與家奴。

當時,曾國藩就曾說過,社會大亂之前有三個前兆:一是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

二是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

三是不論任何社會問題到了嚴重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

君視百姓如草芥,百姓視君如寇讎啊。

清朝最後一位柱臣張之洞死前,曾和宣統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有一段對話。

起因是討論關於一個官員的任命。

張之洞說:「老百姓不願意,恐怕會激起民變啊。

」大概張之洞覺得那個官員的名聲不好,強行任命這樣的官員,他擔心會失去民心呢。

可是載灃卻說:「不怕,咱手裡有槍啊。

張之洞長嘆一聲:「沒想到竟然聽到了這種亡國之音啊!」

看到了吧,統治者因為手裡有槍,所以不怕失去民心。

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管仲,就發現他僅憑這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不愧為春秋第一相。

雖然說,他的一生,於朋友有虧,於國君有虧,可是,他於普通百姓無虧哦。

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

因為他以前貧困過,所以他非常理解百姓的困苦。

因此,他就很懂得親民的道理。

他的親民還表現在許多小事上。

(圖)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

管仲在位的時候,他征伐過許多小國,比如孤竹。

在征討過程中, 因為都是山路,崎嶇難行。

為了提高行軍速度,緩解士兵疲勞,管仲還編制了《上山歌》與《下山歌》。

《上山歌》:

山兔克兮路盤盤,木灌浪兮頑石如欄。

雲薄薄兮日生寒,我驅車兮上嶺屹。

風伯為馭兮俞兒操竿,如飛鳥兮生羽翰,跋彼山巔兮不為難。

《下山歌》:

上山難兮下山易,輪如環兮蹄如墜。

聲鱗轉兮人吐氣,歷兒盤兮頃刻而平地。

搗彼戎廬兮消烽蟻,勒勛孤竹兮億萬世。

這就是最早的軍歌。

看到了吧,管仲不僅是妓院的鼻祖,而且是軍歌的鼻祖哦。

管仲之偉大,就在於他一生之親民。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原諒。

而如果不懂得親民的道理,即使功勞再大,才學再高,又有何益?

*作者:風林秀,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歷史的十大丞相:誰才是第一名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作為作為最高行政長官,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中,廣義上來說,丞相和宰相可以是一個意思,當然在狹義上存在一定區別。自從春秋戰國時期設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通過胡惟庸一案...

《春秋》有一種戰爭叫貿易戰!

最近熱議中美貿易戰,版主就來講解一下春秋時期的一些經典貿易戰。提到春秋時期的貿易戰不得不提千古明相管仲了,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

王侯將相篇(一):春秋霸業的齊桓、管仲

蓋春秋諸霸,非一國而制天下之霸。為國力強而襄天子之道,尊王行霸得以號令天下。 自周武王伐紂代商以來,沿襲分封之制,裂土封侯一方面是為獎勵功勳、賞賜宗室的制度,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諸侯來共同治理天下,...

什麼?「齊人之福」就是可以娶兩個老婆!-下篇

果然,知鮑叔牙者管仲也!齊桓公一繼位,就任命鮑叔牙為相國,鮑叔牙說,主公要是只想管理好齊國這一畝三分地的話,用我鮑叔牙確實已經夠了,如果您還想在諸侯中稱霸,那只能另請高明了,齊桓公說,誰是高明,...

古雖兄弟還相殘,但人間自有真情在!

古往今來兄弟相殘的事屢見不鮮,前有鄭莊公及共叔段,後有唐太宗李世明…史上舉不勝舉,都是為了一己私利罔顧親情。然而人間亦有真情在,不是兄弟勝是兄弟,不是親人勝是親人。管鮑之交就是很好地詮釋。 齊襄...

商人管仲如何助齊桓公成就春秋霸業?

他認為執政治國就是實現百姓的願望,換來百姓對君王朝廷的支持奉獻;他認為沒有經濟的富裕,就沒有禮義廉恥、禮節榮辱可談;他認為,如果沒有奢侈消費,經濟就沒辦法繁榮;他充分肯定人們求利的衝動,肯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