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購鹿——古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濟戰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人物生平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一說到管仲,我們大概能想起來很多關於 他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管仲與齊桓公的不計前嫌,還有管鮑之交。

管仲是當時齊國的一代名相,他為政期間,極大地增強了齊國的國力,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尊崇周天子,並數次發動幫助諸侯國攘斥夷狄侵奪諸夷土地的戰爭而大獲讚賞,其事跡被後世稱為尊王攘夷。

就連孔子都說: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管仲,我們就要當野人啦。

管仲當政期間,重視商業發展,其中有名的管子三策——服帛降魯梁,買鹿制楚,買狐降代——可謂開了中國經濟戰先河。

服帛降魯梁

魯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織綈,綈是一種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管仲勸齊桓公穿綈料衣服,幷下令大臣們都服綈。

上行下效,齊國的老百姓一時間全都穿綈料衣服。

齊國綈的價格大漲,管仲還特意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給金三千斤。

吸引得魯、梁二國的老百姓都把綈運到齊國賣高價,而獲取利潤。

魯、梁二國財政收入大漲。

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

一年後,魯、梁的老百姓幾乎全部出動,忙著織綈運綈,從而放棄了農業生產。

時機成熟以後,管仲又勸齊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讓百姓再穿綈,幷「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十個月後,「魯、梁之民餓餒相及」,即使兩國國君急令百姓返農,也為時已晚,糧食不可能在短期內產出。

於是,魯、梁谷價騰飛,魯、梁的百姓從齊國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而齊國的糧價每石才十錢。

三年後,魯、梁的國君不得不歸順齊國了。

買鹿制楚

齊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國強大而不獲成功,向管仲請教辦法。

管仲讓桓公以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幷且告訴楚國商人,販鹿到齊國可以發大財。

於是楚國的男女幾乎全國總動員,全都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棄了糧食生產;而齊國卻早已「藏谷十之六」了。

當楚國的百姓無糧可食時,管仲又關閉了國界,終止活鹿和糧食交易。

結果,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

買狐降代

代國出產狐皮,管仲勸桓公令人到代國去高價收購之,造成代人放棄農業生產,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卻少得可憐,「二十四月而不得一」。

結果是狐皮沒有弄到,農業生產也耽誤了,沒有糧食吃,導致北方的離枝國乘虛侵擾。

在此情況下,代國國王只好投降齊國。

齊國一兵未動而征服代國。

這便是糧食戰爭的威力。

管仲的思想,即使放到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貨幣簡史--用錢打下的戰爭(七)

之前我們提到,在齊桓公與管仲磨合期間,齊桓公一直想發展軍備,但是管仲沒有同意。現在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管仲,看看管仲是如何解決的。要知道當時齊軍的戰鬥力是比較低的,齊軍有點今天美軍的味道,遇到弱的...

適合兒童的歷史——春秋首霸之「千古一相」

春秋首霸千古一相猶豫了很久,要不要講這一講。猶豫的原因在於這一講的內容很難講的生動,小朋友們估計會聽得比較乏味,但又硬著頭皮要講的原因在於,「他」在泡爹心目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