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託孤最大爭議,竟然是劉備死前最秒的一步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白帝託孤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單從影視劇《三國演義》中來看,整個託孤的過程可謂是君臣一心,感人至深啊!但白帝託孤一直以來都存有一個最大的爭議,那就是劉備說出了一句不符合人們常規認知的一句話: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從字面上來看,也就是說後主劉禪若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你就廢了他自己做皇帝吧!也有人說「自取」的意思是「從其三自取」,從劉備的三個兒子中,由諸葛亮選一個即位。
更有甚者說劉備此舉是為了逼迫諸葛亮在自己死後忠心輔佐劉禪,這個觀點還是相當站不住腳的。
從劉備三顧茅廬一直到其逝世,君臣二人可謂是心照不宣,彼此之間一句多餘話都不必多說。
再退一萬步講,假如諸葛亮真心想篡位,還用得著你劉備提醒或者逼迫?有用嗎?曹丕和司馬懿可是典型的例子啊!
所以說啊,劉備的這一句「若其不才,君可自取」是有其他的用意的。
第一,希望劉禪能理解這句話!因為在劉備晚年,因不聽諸葛亮建議,吃了不少敗仗,由此再次深刻認識到諸葛亮的才能!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劉禪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聽諸葛先生的,要把丞相當自己的父親那樣對待!
第二,給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和其同僚聽。
也就是說,你倆雖同為託孤大臣,但諸葛亮可以廢了皇帝,而你不能,所以,別想太多不該想的,老老實實辦事!以此來保證皇朝內部政權的穩定!後來事實證明了此舉確實取得了如預期的效果!蜀漢是三國時期唯一沒有出現較大內鬥的政權!
第三,不管是有意而為還是無意而為,在公元220年,曹丕廢立漢獻帝,使其背負了較大的社會輿論,劉備此舉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此來敬告諸葛亮不要做傻事!當然了,在戰亂年代,這種說法就像前面所說是相當站不住腳的!
不得不說,簡單的八個字,影響了蜀漢政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穩定!劉備和諸葛亮的組合真可謂是「天造地設」,假使劉備再多活十年,中國的歷史或許會不一樣吧!
劉備臨終託孤,是套路還是真誠?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時代的經典故事,千古之下,人人耳熟能詳。當時劉備是這麼說的:「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先生你的本事比曹丕強失敗,將來肯定...
永安託孤並非政治作秀
帝王臨崩託孤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唯獨昭烈帝劉備之託孤為人所津津樂道,為何?原因只在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諸葛亮君臣典範 但劉備臨終前的話能當真嗎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
劉備白帝託孤,帳下真的埋伏了刀斧手嗎?
當我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禁想要拿我的鞋底和他的臉做一個親密接觸。我第一次聽說這個事可能是在易中天先生所講的三國,雖然易中天現在對三國在民間的普及做出來貢獻,讓我有了更多愛歷史的好友,但是...
劉備白帝城託孤說「君可自取」,有沒有威脅諸葛亮的意思?
新春秋導讀:白帝城託孤本來是君臣際遇的千古雅事,到了近代打著「懷疑有理」的大旗,竟然變成了一件非常齷齪的事情,尤其是滿清皇帝康熙說託孤是"猜疑語",並表示"鄙哉"。豈不知夷狄之君,視所有人皆有篡...
劉備已經默許,劉禪又這麼不爭氣,諸葛亮為何不篡位?
蜀漢建立前期,諸葛亮輔佐劉備,奪取荊州、益州,基本算是實現了《隆中對》的計劃。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戰死,張飛伐吳未半被叛殺,夷陵之戰兵敗大損,致使蜀漢雪上加霜。劉備為人重義氣,關張之死加上蜀漢剛...
白帝託孤,劉備的「自取」之言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虛情假意?
姚老師說歷史第十三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編者語:在三國之中,「白帝城託孤」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經典的場景了。劉備在鍥而不捨地建立了蜀漢帝國之後不幸身染重病,臨死之際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
劉備臨死託孤,讓諸葛亮可以自己做蜀漢皇帝,這是真心還是假意?
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前的"白帝城託孤",將後主劉禪連同蜀漢江山,一同交付給丞相諸葛亮照管。這一幕本為千古佳話,令無數後世君臣士子感懷。同時亦有許多人以己度人,認為劉備並非真心,甚至以為一旁埋藏了多少...
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君可自取」,康熙:都是陰謀,鄙視他
劉備白帝託孤乃是君臣際遇的千古雅事,但是近代某些人卻懷著陰謀論的看法對此表示鄙視,尤其是滿清皇帝康熙在披閱《通鑑輯覽》時說劉備這番話是猜疑之語,既然已託孤於諸葛亮,就不應該再說自取的話,其目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