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到底是雄才大略還是誇大其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這些都是後人給予諸葛亮的頭銜,當然我們也不會否認這些。
但是諸葛亮給人的感覺一般還是軍事上的才華,今天就和大家講講由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真的有這麼神奇麼?很多人都會絕得是因為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所以才讓劉備可以三分天下,其實曹魏和東吳也有自己的隆中對,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而且隆中對也只是對未來做一個大的設想,說白了就是在紙上想像一個美好的未來,具體要怎麼實施可能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不管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里都有記載。
說明這件事起碼是真的,不是羅貫中給杜撰出來的。
當時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戰略,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方法。
他們的談話內容就被稱為是隆中對。
最後劉備也是如願以償建立了蜀國,成為三國鼎立的其中一員,那隆中對真有這麼神奇麼?
剛剛也說了,隆中對並不止諸葛亮一人提出過,曹魏和東吳也都不是吃素的。
但諸葛亮的隆中對最出名,這也全靠在演義中的渲染,畢竟羅貫中還是最愛諸葛亮啊。
這裡我們就要講講隆中對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到底真能說明諸葛亮的雄才大略還是誇大其詞呢?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能型人才了,當時幾乎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他,所以劉備才會費這麼大力氣把他弄啦。
我們仔細看看隆中對的內容也可以發現,諸葛亮對於三分天下的局勢非常自信,當時曹操和孫權是比較穩定的,而劉備還不好說,但是諸葛亮體現出來的自信,讓我們感覺他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人。
做大事的人就要把天下局勢掌握在自己手中,諸葛亮就是用這種態度來制定戰略的。
能讓天下形式按照自己規劃的那樣發展確實有些過於傳奇,但是諸葛亮起碼還是有這份智慧謀略的,最終的目的肯定還是同意中原恢復漢室,畢竟當時的大部分人還覺得自己一生都要終於漢室。
但是諸葛亮提出戰略策略,是效仿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但是他忽略了曹操不是項羽,而當時的北方已經基本統一,而不像西漢末年那樣到處四分五裂。
我們也都知道最終確立三分天下的是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上的主角是曹操和孫權。
劉備他們只是搭了一趟順風車,好在憑藉這趟車蜀國還是逐漸壯大起來,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是諸葛亮最大的敗筆就是沒算到蜀國後期極度缺乏人才,這一點也是三國中最差的。
蜀國基本上很多名將的後代就都不行了,而蜀國也不重視培養人才,等第一批開國者都倒下後也就慢慢不行了。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三國最早看破孔明一生的人,一語道盡最後結局
三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將星雲集,謀士輩出的時代。說到三國的璀璨就不得不說說諸葛孔明了,這是一個集帥氣和智慧並存的奇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孔明撐起了漢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
三國,司馬徽說的話,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重點在後一句
三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將星雲集,謀士輩出的時代。說到三國的璀璨就不得不說說諸葛孔明了,這是一個集帥氣和智慧並存的奇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孔明撐起了漢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替代劉禪,自己稱帝
三國里的蜀國,滅亡在劉禪手裡。劉禪的形象,被認定為「扶不起的阿斗」,還有樂不思蜀。有的人就假想,如果諸葛亮替代劉禪,自己坐上王位,說不定就統一中原,中興漢室了。這只是假象,諸葛亮絕頂聰明,為什麼...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三國演義》諸葛亮也不是神人,來看看他有哪些決策失誤!
小時侯看《三國演義》,最喜歡本事大如天的諸葛亮,感覺他比那些浴血疆場的猛將還厲害。每當看到諸葛亮出場,心裡便不慌了。諸葛亮為劉備服務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諸葛亮那年27歲,劉備47歲,有...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