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到底是梟雄還是仁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的兩面性:梟與仁

即使不讀《三國志》等史書,只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能強烈感到劉備的「梟雄」特點。

劉備一生做的很多事,都讓人感覺「梟雄」二字非常合適他。

但我們也注意到,所有評價劉備是「梟雄」的人,都來自別的陣營,說這話的人是給自己主公提建議如何對付劉備,他們關注劉備的「梟雄」特點,是可以理解的。

同時由於立場和需要的不同,他們就忽略了劉備「仁」的一面。

而許多去投靠劉備的人,則往往關注劉備的「仁」和「雄」,而忽略其「梟」。

現在要研究劉備的為人,則要同時關注其「梟」與「仁」的兩面性。

先說「梟」,這個詞除了有勇猛的意思外,還有一個不好的意思,用民間俗語說就是「吃誰的飯砸誰的鍋,住誰的房搗誰的窩。

」說文一點就是忘恩負義或者恩將仇報。

這在劉備一生,只有取益州劉璋最像這麼回事。

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有了「梟雄」的名聲,但都有原因可講。

劉備沾過孫權劉表不少光,但也談不上什麼忘恩負義;對袁紹,劉備只是暫時的依靠,犯不著和袁紹死在一處,見勢不好就逃了;對曹操,也是暫時依靠,而且當曹操以英雄相許後,劉備更是看見了危機,不逃就死在曹操手裡了,而且曹操當初接納劉備時,部下就有殺劉備的建議,曹操只是不想擔害賢的名聲才沒有動手;

對呂布,平心而論是呂布有負劉備,先搶了劉備的徐州,劉備怎麼對他都是應該的;對陶謙,劉備是有恩有義的,陶謙有危難,劉備來救,陶謙要死了,徐州士民無所歸依,才把徐州委託給劉備,不是劉備自己搶的。

在漢末亂世,像劉備這樣一個勢力很弱的小集團,其命運本來是應該老老實實做人家的部屬的。

但劉備本人的才能,卻比普通的部屬要高得多。

這就註定了他要一次一次地投靠人,做人的部屬,又一次一次地跑出去來自己闖,直到有一天自己有力量做「老大」。

這在當時各集團中的明眼人看來,就是個十足的「梟雄」了。

各集團都很看重劉備的才能,想好好地任用他,又擔心劉備志向太大,養不住,給自己造成威脅。

所以當他們和劉備交好時,會說劉將軍是天下雄才,失歡時又會罵大耳兒是梟雄。

再說「仁」。

劉備從小就善於結交朋友,長大以後領兵,又十分注意善待部曲。

不管關張趙雲這些舊交,還是孔明龐統這些新來的朋友,劉備籠絡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一塊兒吃,一塊睡,人人見了都感激他,肯為他賣死力。

就連仇人派來的刺客,也能被他很快感化。

毋庸置疑,劉備這麼做是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是為了收買人心,讓人家替自己賣命。

但我想這裡也有天性使然的因素,劉備天生就是這麼個人,只要是自己人,他就對你好。

而且劉備這個人,天生還有一種俠義,肯管別人的閒事,早期出兵救過孔融和陶謙,贏得了許多好名聲。

陶謙死後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怕袁紹不滿,派陳登去請示,袁紹一聽說是劉備要領徐州,立即就同意了。

還有著名的「攜民渡江」故事。

曹操大軍壓境,劉琮已經投降,劉表的舊部和平民十餘萬人竟然肯跟著劉備逃難,以劉備弱小的兵力,要武力挾持這批人顯然是不可能的,純屬老百姓自願,劉備的名聲品行由此可看一斑。

後來曹操赤壁戰敗,周瑜得了南郡,劉備占著江南的公安,荊州士民叛曹投劉者絡繹不絕,最後竟擠得劉備抱怨地盤太小,安插不下。

周瑜也是一代英雄,而且近在南郡,荊州人為什麼不投他去呢?這說明劉備確有過人之處。

漢末天下亂,戰事多,一些暫時安定的州郡成為百姓的避難之所。

比如孫權的江東,劉表的荊州,劉璋的益州,公孫氏的遼東,以及遙遠的交州等。

身處亂地而使百姓投奔者,只有劉備一家而已。

劉備為人最高明的地方,是認清了實力和民心兩大法寶。

在實力不足受到別人威脅時,他知道暫時去投靠一個大集團,而有時為了保存實力,他又必須脫離這個大集團,這時他的特點就是「梟」。

而對待民心,他純是用「仁」,部下勸他攻劉琮的城,他不肯,卻去劉表的墓前大哭,這一哭把荊州的民心都帶走了,最後孫權竟不得不把已到手的荊州讓給他。

攻益州時,龐統勸他急攻,他認為民心未得,先要厚樹恩義,時機到了才肯用兵。

總結一下,劉備的「梟」是用來對付別的軍閥的,他的「仁」是對待老百姓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人還是值得尊敬的。

(當然,劉備一生幹的事多了,也難免會有對不起老百姓的時候,這就不苛求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史:劉備一生

背景:每次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時候都很懵逼,有些戰鬥莫名其妙的就打響了;三國演義文字版又是半文半白的(哎呀,裝逼了,不過我的真是文言文版本的),很容易就繞圈裡了,所以準備從人物的生平來寫個簡史,這...

誰這麼厲害,早就預見劉備入蜀能成霸業?

劉備自從成為諸侯以後,立刻就引起了天下人的重視,曹操那個「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在他看來,天下能夠成為他真正對手的,也就只有劉備了。另外陶謙、孔融、陳登等人更是對他推崇有加,而程昱、...

劉備憑藉什麼最終成就了一番偏安的霸業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雖說父祖「世仕州郡」,並不完全出自草根,可要與曹...

劉備與曹操,哪個稱得英雄,哪個稱得梟雄

只要讀了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兩位是蜀漢與曹魏的奠基人。兩個人都有一個傳奇的人生,一個空手打天下,步步為營,雖然未處處得勝,卻在亂世之中存活下來並且占一方領土,傲一處群雄,這就是劉備。另一個官宦世家出...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