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兄弟這樣「相殘」,劉備怎樣做到奪取荊州和益州還不被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我們介紹了三國時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並明確交待這個人不是諸葛亮,發現不理解的網友挺多的。
其實三分天下誰提出的並不重要,也不能代表什麼,今天我們說的才是諸葛先生真正的智慧所在。
那就是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
計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取得自己的地盤,這又分兩步,一步先打下荊州,再一步取益州,然後鞏固地盤,整頓內部,增強自己的力量;加強周邊的防務,搞好關係,尤其要搞好與孫權的關係;第二階段,時機成熟即「天下有變」之時,分兵兩路進軍北方:一路出漢中,進關中,直擊曹操集團的軟肋,一路由荊州北上攻擊南陽,洛陽,吸引曹軍的大部軍力,以配合益州主力的軍事行動。
政治上打出復興漢室的旗幟,這不可謂不是一項很好的戰略計劃。
看劉備是如何實施的。
實施這一戰略計劃碰到的最大問題是道義上的:劉備要奪取荊州,才能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而荊州之主劉表是劉備同宗兄弟,在劉備給曹操打的潰不成軍走投無路時,收留了他,雖然各人心裡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大面上還過得去,「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但還是給他駐紮軍隊的地盤,先讓他屯新野,後進樊城。
也相安無事。
雖然隆中對戰略計劃很好,但第一步就要拿下收留他的劉表手裡的荊州,這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失去荊州廣大士人之心,而劉備的確又準備在荊州去發現搜羅他所缺少的各種人才,這是劉備無法解決的矛盾:他要事業大發展,只有先取荊州,有一個地盤為根據地再圖進取;而他要奪荊州就要失去荊襄士人之心。
任何時代的君主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都必需擁有當時大批優秀人才的支持,曹操在平定北方的過程中搜羅到大批的中原人才,奠定了曹魏的根基,孫權父子努力經營江左,得到顧陸朱張當地士族的支持,打下了鼎足江南的基礎。
而劉備只剩下荊州益州的士人可以爭取了,而爭取士人靠什麼呢?政治號召力,劉備具備皇叔的身份,這點不成問題,還要有人格魅力,也就是當時的道德規範所要求他做的那些事。
以前除武將關羽張飛,政府及地方行政管理人員極為欠缺,劉備過去打下來的地盤因為守不住,而東奔西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這裡。
劉備是儒家的理論實踐者,他從學於儒學大師盧植門下,他和當時的名人都因儒學而取得聯繫,與袁紹交,他一個無名無勢的人,投袁紹時有被郊迎二百里隆重之至的待遇,當初劉備將要入主徐州時,陳登等派使問於袁紹,袁紹一口答應「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引《獻帝春秋》)他擺出禮賢下士,伸張正義,仁愛謙恭,為的就是攏住荊州士人的心,如果他不顧一切的奪取劉表手中的荊州,荊州到手之日就是士人離開他之時。
沒人支持,他的英雄事業不就泡湯了?雖經諸葛亮等人相勸,劉備沒採納這一建議。
這個難題是許多人在評論劉備時都忽略的重要問題,多數人都批評他貽誤戰機,優柔寡斷,其實不然,如果你細心點仔細分析下,會發現這是劉備處理荊州棄取的鑰匙。
我們可以假設,劉備奪了當時還在劉琮手裡的荊州,會怎麼樣呢?一是奪下來是沒問題的,以劉備的能力和他在荊州經營八年的關係,是不會太難但要有一仗可打;二是占了荊州,來不及整頓人事,調和各方矛盾,曹軍就已來了,以倉促之軍對抗精銳之師,不可避免的要失敗。
這也不是紙上談兵的猜測,劉備有前車之鑑。
當初劉備救援徐州,陶謙死,州吏及豪傑推劉備做徐州之主。
當時劉備是豫州牧,他請一個叫陳群的人做別駕,此人有水平遠見卓識,非庸碌之輩,這也證明劉備用人是很有眼光的,俗話說眼毒。
他勸劉備「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
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
」(請看《陳群傳》)
陳群分析當時的局勢,倉促取州,根基不穩,難以成功,但劉備沒聽,結果時間不長就與袁術對立,爭盟淮隅,後方叫呂布端了老窩,劉備遭到事業上的第一次失敗。
這次他又面臨要不要拿下州郡:前有曹操大軍的威脅,後有失去民心的隱憂。
既是如此,劉備當然要吸取教訓,他不會重蹈覆轍的。
如那樣的話,他守不住荊州,還因奪同宗的地盤,而失去荊州軍民的人心,他再也沒有號召力,也就最有後失去了奪去天下的機會。
他緩取荊州以觀時變這一戰略得以實施,應「歸功」於曹操的南下和劉琮的投降,劉琮的投降使一大批有識之荊襄士人別無選擇,只得歸於劉備,凡被軍事上戰敗的人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投降,一般地說多不被重視,這是歷史規律,雖然曹操說過: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但荊州降者除文聘有傳,其他人均默默無聞,連蒯越這個他那麼重視的人物也沒有傳,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除少數人被曹操高價收買,如蒯越為光祿勛,韓嵩為大鴻臚,鄧羲為侍中,劉先為尚書令,文聘為江夏太守,共有十五人封侯,除文聘外均無傳,可以說荊州士人,除曹操為收取人心挑選使用了有代表性的幾個人以外,大部分棄之不用也用不了,他在北方有四州之地,人才濟濟還無從安排呢。
因此有為的士人只能投孫權和劉備。
而孫權也用不了,他挑三揀四不甚重視荊州之士(連龐統都只能做個功曹這樣的小吏,遑論他人),所以大多數只能歸順劉備。
因曹軍南下,東吳面臨巨大的壓力,必然要和劉備聯合,對荊州的地盤顧不上,正好任由劉備攻城略地,名正言順取得荊州,有了地盤,又有士人的歸順,劉備真正成為荊州之主,既無不道德的指責,又得到荊州軍民熱情的擁戴,因為他在曹軍大兵壓境之際,明確表示以民為本,「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雖有被消滅的危險,仍帶著十萬民眾一起南逃,這一行動征服了荊州人,習鑿齒說「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偪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慕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他不奪劉琮之荊州,不棄追隨的十萬大眾,一感動了劉表的軍隊,為以後紛紛歸來成為劉備的軍隊基礎,二使荊州士人心甘情願地投向劉備使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他實現了第一階段的戰略成果,拿下荊州以此為基礎再進取益州。
那麼他拿下益州就沒有道義上的難題了嗎?與荊州情況相同,益州之主也是劉備的同宗兄弟,他為了阻止孫權攻打益州,曾做了表白,《獻帝春秋》記「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在這裡劉備還從軍事上向孫權講不宜打益州的道理,然後就部署軍隊阻止孫權軍隊進益州。
在《魯肅傳》里他是從親情上講理,「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權以咨備,備內欲自規,仍偽報曰: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
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
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備不支持孫權進益州,也是不忍同宗被人所攻,這個態度誰都無法反駁。
那麼後來劉備打益州又怎麼解釋呢?其實劉備還是有其道義上的理由的。
他不是主動進入益州去打劉璋的,而是劉璋請他去攻張魯以抵擋後邊的曹操的軍隊,劉備如約進川。
劉璋的下屬都倒向劉備,張松、法正勸說,在與劉璋歡會之時「便可於會所襲璋」,龐統也認為這辦法可行。
劉備不同意「此大事也,不可倉卒。
」(《先主傳》)劉備到前線打張魯,並未馬上用兵,而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雖用心有問題,但於道義上還沒什麼可指責的地方。
第二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討伐孫權,「權呼先主自救」,這是一個轉折點,劉備不失時機地提出要回去援救,「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據,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
」要求劉璋給一萬軍馬及軍備,這也在情理之中。
但劉璋的愚蠢在這時體現出來了,你要人家為你打張魯,人家來了,可人家有難,怎麼能不幫助呢?「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充分顯出劉璋的糊塗,既給了人家,還讓人不滿意。
更有甚者,當張松密信泄露,他做出了一個最錯誤的決定,「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
」不放劉備出關,不讓他回去,既愚蠢又不講道理,一些愚蠢的人往往就是這樣處理問題的。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怎麼辦?劉備表面上本無謀取蜀中的打算,這是逼他,讓他那麼干。
下邊的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拿下了益州。
從這些過程看,很少能指責劉備做錯了什麼,尤其是在道義上可指責的。
荊州的解決,是有賴於曹操的進攻,劉表的死
劉琮的降,使劉備避開了道義的難題,既拿下荊州又沒擔著謀取同宗州郡的惡名,是劉備在政治上最成功的一次謀劃與實踐。
而益州的奪取,蒙世上的指責最多,尤其是奪同宗的地盤,道義上有虧。
可從歷史資料上看,劉備也是沒什麼更多好指責的,也不那麼非要擔道義上惡名,那是劉璋愚蠢決定給了他機會,而且劉備在統一自己一方思想方面,也完全能說得通,不會遭到官員下屬人等的反感,雖然外人會說三道四,那他可管不著了。
作者:郭亮
下篇:蹉跎四十七年,劉備隱忍在這八個人手下,暗自發展方成大業
因為劉備善於經營自己的名聲,有仁有義,善結名士,信義傳天下,北海孔融都請他解救。後來徐州陶謙被曹操攻打,陶謙不敵,求援劉備。陶謙很賞識他,命劉備為徐州刺史,駐軍小沛。陶謙要死的時候,說「非劉備不...
三國志還原真實歷史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33珍藏版
劉備傳)三國志是官方認可的歷史書。如果各位喜歡的話,我整套三國志放到平台,所以,希望各位讀者喜歡,並關注或者留言收藏。先主傳,先主姓劉,名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
曹操號稱出兵80萬最強一戰,卻被5萬敵軍打得一敗塗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吹響了統一大業的號角。兵鋒所向,直指荊州。就在曹操大軍到來之際,劉表去逝。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面對百戰百勝的曹操統帥的虎狼之師,劉琮毫無戰...
天下三分的局勢本不會出現,只因曹操走錯了這一步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吹響了統一大業的號角。兵鋒所向,直指荊州。就在曹操大軍到來之際,劉表去逝。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面對百戰百勝的曹操統帥的虎狼之師,劉琮毫無戰...
曹操號稱出兵80萬最強一戰,卻被5萬敵軍打得一敗塗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吹響了統一大業的號角。兵鋒所向,直指荊州。就在曹操大軍到來之際,劉表去逝。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面對百戰百勝的曹操統帥的虎狼之師,劉琮毫無戰...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