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為什麼要殺鍾會,鄧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魏國滅蜀國的戰役中,鍾會和鄧艾兩支兵馬,一正一奇,最後收降劉禪,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鄧艾,鍾會兩個人都死於非命,司馬昭為什麼要殺兩個剛剛滅蜀的功臣呢?

這要先從伐蜀的角色安排看。

鍾會,鄧艾兩個人,鍾會智謀百出,鄧艾統兵有方,鄧艾手下的隴右之軍是姜維進攻魏國的一大敵手鄧艾跟姜維多次臨陣對敵,深知蜀軍情況,因此,按正常情況,伐蜀主將應該是鄧艾,以隴右軍馬為主。

可是司馬昭在朝中確定滅蜀計劃時候,很多大臣不支持,只有鍾會特別明白司馬昭的意思,並且建言獻策,鍾會本人又是司馬昭的心腹,於是,司馬昭就從其他州郡抽調兵馬交給鍾會,命鍾會作為伐蜀主將,反而令鄧艾帶著隴右軍馬阻攔姜維在沓中,這樣的計劃,當然少不了鍾會的謀劃。

鄧艾此時是不支持伐蜀的,這也是司馬昭不讓他做主將的原因之一,當司馬昭命令下來時候,他也得必須執行,阻擊姜維兵馬去救援鍾會大軍攻打的蜀軍關隘。

姜維智謀迭出,最終姜維成功的擺脫鄧艾軍的阻攔,趕到了劍門關,給鍾會大軍造成了困難,直到成都劉禪投降,鍾會都沒有攻破劍門關。

鍾會原來讓鄧艾做為偏師攔姜維,就是想獨吞滅蜀大功,結果在他與姜維在劍門關對峙時候,鄧艾從陰平小路穿關而過,下江油,過涪城,戰綿竹,陷雒縣,入成都,降劉禪。

這樣的結果,讓鍾會的主力變成了為他吸引蜀軍主力,他從偏師取的意想不到的戰果,鍾會原來想讓鄧艾為偏師阻攔姜維,他本人好立功的算盤落空,兩個人自然就產生矛盾。

於是,當鄧艾在成都擅自給劉禪等蜀國君臣進行封官的時候,鍾會豈會放過這樣造謠的機會,再加上鄧艾原來一直都對司馬氏不卑不亢,司馬昭擔心尾大不掉,影響他家以後的帝業,下令收取鄧艾父子治罪,最後被鍾會派兵追殺。

再說鍾會。

鍾會,想造反就更明顯了,司馬昭又不瞎,親統大軍,坐鎮長安,以防鍾會。

可鍾會最後被監軍衛灌設計,陰謀敗露被殺。

衛灌是個關鍵人物,在滅蜀和鄧艾,鍾會之亂中,成為魏軍的主心骨,最後鍾會被殺,衛灌也坐上了鍾會的位置,帶兵鎮守成都。

司馬昭之所以殺這二人,不僅因為這兩個人本身的傲慢和造反,即使這兩個人沒有這些因素,司馬昭也會殺了他,鄧艾一直沒有投靠他司馬家,又有影響力,又有功勞,如果司馬家代魏,這是不可控因素,鍾會是投靠了司馬家,但是他太從聰明,不甘為人下,司馬昭太清楚他司馬家怎麼有的今天了。

曹操對於漢,司馬懿對於魏,權臣篡權這些事情,就在眼前不久發生,鍾會這樣的人物,司馬昭自忖他在還能鎮住鍾會,如果他不在,他也擔心鍾會會成為他司馬家的曹操,司馬懿。

為了免除後患,必須除掉鍾會,誰知道鍾會自己蹦出來了,那太好了,必須得滅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之蜀漢的滅亡,最後一場大戰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形式發展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大增強。    

三國的亂與戰——一場尷尬 「鍾會之亂」

蜀漢新亡,晉朝將立,就在這尷尬的歷史年間一場著名的戰亂被尷尬收尾,然而它卻是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事件中最精彩的一筆,也直接導致了蜀漢史料文獻的大量毀損與眾多流血屠殺事件,連其性質「反魏」亦或「忠魏...

三國這個名將,靠司馬家發跡,也死於司馬家

三國中蜀國的滅亡純屬自找,在諸葛亮死後,蜀國面臨人才凋零,皇帝不理朝政,軍事上只有姜維在苦苦支撐,加上蜀地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沒有歸屬,雖然有天府之國的四川,但依然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開銷和皇帝的腐敗...

鄧艾、鍾會的謀反,是司馬昭的一場驚天陰謀

三國歷史中,魏滅蜀之事最值得尋味,不僅過程充滿戲劇性,其後續發展更是出乎意料,可謂「好戲還在後頭」。整個事件中,姜維、鄧艾、鍾會三大名將先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殞命。但細究之下,這三人的死,只是一場...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