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鍾會的謀反,是司馬昭的一場驚天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歷史中,魏滅蜀之事最值得尋味,不僅過程充滿戲劇性,其後續發展更是出乎意料,可謂「好戲還在後頭」。
整個事件中,姜維、鄧艾、鍾會三大名將先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殞命。
但細究之下,這三人的死,只是一場驚天陰謀的犧牲品。
一、蜀國的戲劇性滅亡
公園263年,執掌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對蜀國用兵。
他認為,蜀國屢屢興兵,已經疲敝不已,加上內部動亂,太監黃皓專權,大將姜維被迫避至沓中(今甘肅舟曲縣)屯田,如果伐蜀「如指掌耳」。
魏國群臣幾乎全部反對出兵,尤其是長期在西部前線作戰的鄧艾,更是數次上書反對。
唯一贊成的是鍾會。
鄧艾、鍾會,相當於司馬家的韓信、張良,一個強於戰陣攻伐,一個勝在運籌帷幄。
以鄧艾的角度來看,蜀軍訓練有素,加上地形優勢,很難一戰而平;「掌機密事」的鐘會從戰略家角度看,蜀國內部分裂,民心思變,就像一堵朽牆,輕輕一推就倒了。
最終的結果,證明鍾會猜對了,但他猜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
這年8月,魏國以鍾會為鎮西將軍,開啟滅蜀之戰。
魏滅蜀的過程無須贅述,魏軍只用了兩個月即占領成都。
這場戰爭中,最大功勞屬鄧艾。
在姜維率軍抵擋鍾會率領的魏國主力時,鄧艾率一萬多人偷渡陰平,空降兵似地降落到成都平原,輕鬆攻下成都的門戶涪城、綿竹,後主劉禪不戰而降。
此時,魏、蜀雙方主力還在幾百公里外的劍閣關打得不可開交。
老闆劉禪都投降了,打工的姜維怎麼辦?只能帶著大軍投降鍾會。
二、精彩的在後面
事件如果按正常軌跡發展,帶著大軍投降的姜維,將安度晚年,甚至受到重用也未可知,何況姜維本來就是魏國人,投降鍾會後,兩人很快稱兄道弟;鍾會、鄧艾則將率大軍順著長江而下,乘勢滅東吳,一舉結束割據局面。
鄧艾在成都給司馬昭上書時說,「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
當時的鄧艾,已經開始著手建船了……
鄧艾高興得太早了,鍾會也高興得太早了。
滅蜀功成之日,已經註定他們的悲劇。
公元263年十一月,鄧艾入成都。
他用兩個多月時間滅蜀,然而滅蜀僅僅兩個多月後,他就因鍾會向司馬昭打小報告,誣以謀反罪下獄,在正月初一押往京都受審;公元264年正月十五,鍾會入成都,正式揭起反旗,假借皇太后遺命,要清君側,廢掉司馬昭。
他將重要將官關押,但在殺與不殺之間猶豫不決。
正月十八日,士兵譁變,鍾會與姜維皆被殺死。
三、鍾會和鄧艾真的謀反了嗎?
滅蜀之後,鄧艾、鍾會是否有謀反之心,是個千古之謎。
後世認為,鄧艾被誣衊,鍾會則確實早有反意。
反與不反,我們姑且分析一下,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鄧艾謀反。
鄧艾最大的罪證是「依鄧禹故事」,承制拜假,暫時給投降的蜀國君臣封官,以穩定戰後局面,這種合乎情理的舉動,被有心之人描黑為鄧艾想要自立。
鄧艾可能反嗎?除了鍾會向司馬昭吹耳邊風外,監軍衛瓘、護軍胡烈、行軍司馬師纂均向司馬昭上書,揭露鄧艾的不臣之心。
這三人中,衛瓘和師纂都是司馬昭派去的心腹,用以監督鄧艾。
胡烈,則是鄧艾的心腹愛將,沒想到卻反水了,關鍵時刻給了鄧艾一刀……原因何在呢?我們後面會說到。
以鄧艾所處的條件來看,謀反幾乎不可能。
他手中,僅有三萬人馬,偷渡陰平的僅有一萬多,打完仗可能更少了……憑這點家當謀反?除非鄧艾是傻子。
第二種可能,鍾會謀反。
鍾會確實反了,但可能是刀架在脖子上,走投無路了。
鄧艾「謀反」後,鍾會開始時也許是高興的。
但很快,輪到他害怕了。
司馬昭回信鍾會表示,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已經派了賈充帶著一萬多步騎進駐漢中樂成,「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意思是,「我親自帶領10萬大軍屯兵長安,我們很快就要見面了。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確,路人也知道司馬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鍾會。
刀架在脖子上,加上鄧艾前車之鑑近在眼前,鍾會能不謀反嗎?
同樣的問題,鍾會謀反之居心何在?史書稱其聽信姜維的進讒,想做第二個劉備,甚至反攻魏國。
然而,鍾會一直在中樞當參謀,極少親自領軍。
儘管是滅蜀主帥,但沒有一點自己的班底,正因如此,他在「謀反」後,不得不關押絕大部分魏國將官,並導致軍心喪失。
聰明如鍾會,肯定明白謀反是此路不通,但最後不得不兵行險著。
第三種可能,鍾會、鄧艾聯手謀反。
鍾會出生於潁川系大族,潁川系是曹操起家的重要班底。
鍾會老爹鍾繇既是與王羲之並列的書法家,還曾長期治理關中。
也就是說,鍾家背後有潁川、關中兩大派系撐著,在曹魏初期遠比司馬家牛叉多了。
相反,鄧艾出身相對低微,兩人彼此猜忌,遠不是一路人。
姜維向鍾會進讒時說,「愚聞鄧艾出身微賤,幼為農家養犢,今僥倖自陰平斜徑,攀木懸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謀,實賴國家洪福耳。
」鍾會聽了大為高興。
由此可以看出,出生名門的鐘會是非常看不起鄧艾的。
既然如此,道不同的兩人怎麼可能合作謀反?
四、司馬昭之心
事實幾乎已經明擺著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君,就是司馬昭。
司馬昭的目的,不僅僅是滅蜀,更要一舉剪除鍾會、鄧艾。
為什麼司馬昭要自毀長城?原因很簡單,其父司馬懿長期擔任西路軍總指揮(鄧艾同樣長期擔任該職位,軍中威信比肩曾經的司馬懿),其最大功勞是平定遼東。
鍾會、鄧艾平定蜀國,這等不世之功,早就超越司馬懿。
若再滅了東吳,功高蓋主,司馬家根本蓋不住,更何況他們還掌管著魏國軍隊主力。
另一方面,自司馬昭在甘露之變中殺掉魏帝曹髦後,司馬家面臨前所未有的輿論衝擊,司馬昭迫切需要一樁大功穩定根基,一意孤行出兵蜀國正是基於此心理。
除此以外,滅蜀後順便清除潛在威脅(實力派鍾會、鄧艾),可謂一箭雙鵰。
如上所述可見,鄧艾、鍾會的謀反,根本就是司馬昭欲加之罪。
這點,有著確鑿證據:
其一、《三國志·晉書》記載,鍾會為了誣衊鄧艾,截了鄧艾的奏疏,把語氣改得傲慢無比,以此刺激司馬昭。
鍾會確實是個書法家,但這事操作難度太大,很容易事泄,並且能不能截到都是問題。
即便鍾會真這麼做了,鄧艾死後已經死無對證,又如何知道鍾會的誣衊行為?可見這一記載不足為信。
其二、上書「揭露」鄧艾謀反的幾大要人中,監軍衛瓘在鍾會之亂時,派人追殺被押往京都的鄧艾,並於綿竹殺死鄧艾父子。
鄧艾死後,他在洛陽的子女也被誅殺,妻子和年幼的孫子被發配西域為奴。
除此以外,被收買的鄧艾部將胡烈在鍾會入成都後的兵變中擔任領袖作用,其子胡淵殺死了鍾會。
司馬昭可謂必置鄧艾、鍾會於死地後快。
鍾會、鄧艾之死,充分體現了司馬昭的「厚黑」,這雖然比不上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無恥,卻導致當世三大名將姜維、鄧艾、鍾會先後隕滅。
同一年(264年),憑藉滅蜀的貪天之功,司馬昭進位為晉王。
這時候,魏國上下已經沒人敢反對司馬家了。
(文/無足鳥)
姜維投降?鄧艾謀反?鍾會謀反?三國最後的一鍋粥
自從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就像是失去了唯一頂樑柱的老房子,搖搖晃晃顫顫巍巍,隨時都有傾倒的危險。不僅要面對魏國虎視眈眈的目光,蜀國不但不自己警惕,反而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內有宦官當政,外有諸將爭權。...
魏滅蜀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看姜維、鍾會、鄧艾的人生高潮與謝幕
公元263年11月,後主劉禪開城向魏徵西將軍鄧艾,蜀漢正式滅亡,由此開啟了三國的統一時間。在這場統一戰爭中,三國後期的精英人才姜維、鍾會和鄧艾,進行著撼人心魄的交鋒。滅蜀,既是鍾會和鄧艾登上人生...
司馬昭為什麼要殺鍾會,鄧艾?
在魏國滅蜀國的戰役中,鍾會和鄧艾兩支兵馬,一正一奇,最後收降劉禪,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鄧艾,鍾會兩個人都死於非命,司馬昭為什麼要殺兩個剛剛滅蜀的功臣呢?這要先從伐蜀的角色安排看。鍾會,鄧艾兩...
降鍾會姜維謀大計,誅鄧艾衛瓘報私仇
綿竹一戰,諸葛瞻戰死,姜維軍隊遠在百里之外的劍閣與鍾會相持不下,成都已經是門戶大開。此時蜀國朝廷卻很熱鬧,兵臨城下,君臣開始討論怎麼逃命,是投奔孫吳呢,還是逃到南中呢,或者向鄧艾投降。有的人說孫...
《軍師聯盟》中的鐘會結局是怎樣的呢?
大家對《軍師聯盟》中的鐘繇之子鍾會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儒生,在曹丕被陷害一事中有獨特的見解,其人也是歷史上也是有名的書法家。但是,其實鍾會的名頭遠比這些更加響亮。曹丕稱帝後,鍾會是魏國大將軍,攻克蜀...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滅蜀首功的鄧艾被殺,是因為鍾會搶功誣陷還是確實想謀反?
熟悉三國的人對鄧艾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鄧艾是滅掉蜀漢政權的首功者,一招偷渡陰平直接插入蜀國腹地,讓姜維馳遠不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滅蜀的功臣,卻在滅蜀之後被殺,不能不讓人惋惜。
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大功的鄧艾,為什麼反而被殺害?
文|王永魁公元263年,實際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討伐蜀國。鄧艾、諸葛緒各統兵三萬,鍾會統兵十萬分道前進,衛瓘擔任監軍。蜀國大將姜維組織抵抗,堅守劍閣。當年十月,鄧艾率軍進至陰平,...
三國:滅蜀第一功臣鄧艾,起於司馬懿,卻死於司馬昭
鄧艾(197-264年)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就是他最終帶兵滅掉了蜀國,迫使劉嬋投降,是滅蜀第一功臣,卻被以謀反罪名抓捕,以至於被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