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台詩案與蘇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元豐二年 (公元1079年)七月,蘇軾湖州任上,遭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獄,蘇軾被指在詩文中歪曲事實誹謗朝廷。

因為御史台被稱為烏台,所以此案被稱為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完全是莫須有的,是一場典型的文字獄案件。

當時由徐州轉任湖州時,蘇軾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

自己被外放,心中的不平之氣便按捺不住,在表中寫出了略帶牢騷的「」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一句。

真實的意思是我真是生不逢時,興不起什麼風浪了,可能還能管管小老百姓。

於是,他」譏諷朝廷」的帽子就被扣上了。

當時朝中的政敵蔡確等人藉此指責蘇軾以「謝表」為名,行譏諷朝廷之實,發泄對「新法」的不滿,請求對他加以嚴辦.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舉出蘇軾的《杭州紀事詩》作為證據,說他「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更從他的其他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來定罪,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本來蘇軾是說自己沒有把書讀通,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他們卻指他是諷刺皇帝沒能力教導、監督官吏;又如「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說他是指責興修水利的這項措施不對.其實蘇軾自己在杭州也興修水利工程,怎會認為那是錯的呢?又如「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說他是諷刺禁止人民賣鹽.總之,是認定他膽敢譏諷皇上和宰相,罪大惡極,應該處死刑。

於是朝廷便將蘇軾免職逮捕下獄,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審訊。

此時,沈括還出來告密,說蘇軾詩作有譏諷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蘇軾的詩作為證據(令蘇拭倒霉的詩句是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這兩句詩被人指稱為隱刺皇帝,還有「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指控他「大逆不道」。

一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幾十位大臣、一百多首詩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驚朝野,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軾在獄中的日子可謂悽慘至極,惶惶不可終日。

審訊者常常通宵達旦對其辱罵、恫嚇,從其泛泛的詩文中摘取大量字句,要其承認愚弄朝廷、毀謗國事。

在巨大精神壓力下,蘇軾不得不作了數萬字的交代材料。

一件小事的發生曾使獄中的蘇軾大受驚嚇。

湖州被捕時,蘇軾曾與兒子密約,送飯時只送蔬菜和肉,非有壞消息不能送魚。

因兒子蘇邁離京去別處籌錢,把送飯之事暫交與朋友,匆忙中卻忘了告訴朋友父子之間的約定。

巧的是這位朋友恰好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

蘇軾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惶惶不安中在《獄中寄子由》里寫下了「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等詩句;又給弟弟蘇轍寫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 的訣別詩。

獄吏照例按規定將詩篇呈交神宗皇帝。

神宗讀到這兩首詩,深受感觸之餘,也不禁為蘇軾的才華所折服。

當時當朝多人為蘇軾求情,弟蘇轍的感人上書,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

又因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力挽,更有北宋開國以來「除謀反外,不得殺害士大夫」的國策。

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蘇軾終免一死,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蘇軾因「烏台詩案」貶謫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出獄當天,便有些得意忘形,信筆寫下了「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的詩句。


自此烏台詩案徹底告一段落,經過這場浩劫,蘇軾從之前的政治中走了出來,寄情于山水,超脫於自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烏台詩案」是因為哪首詩而起嗎?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

蘇軾北宋書法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