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一次古代版的面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顧茅廬發生在公元207年。

這是一個60後面試80後的故事,通過這場面試劉備給後世的企業管理者展示了一套成熟的招聘流程。

劉備當時的企業是典型的三無企業——無資金無市場,無品牌。

考慮到人才是公司發展的核心,老闆劉備分析了當時公司所處的環境後,有了明確的招聘定位,他需要一位具有較強的戰略眼光,分析思維和求職動機,同時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人才來幫助自己。

首先,劉備的招聘方式非常有特色,很容易吸引高素質人才,他利用自己皇叔的身份作為公司最初的招牌,雖然招到了兩員虎將但都不太符合自己的要求。

既然守株待兔,等著人才主動找上門來的機率很低,他便主動出擊,採取熟人推薦,挖別人牆角這兩種方式來網羅人才;他還樂於樹立僱主品牌。

三顧茅廬的種種細節體現了他對人才的尊重,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其次,劉備選中諸葛亮也經過了深思熟慮。

諸葛亮出身好,是荊襄地區名副其實的官二代,有先天的人脈優勢,諸葛亮才學高,他的老師把他和姜子牙,張良相比;諸葛亮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說明他雖然還在種地,但有意出來當官。

對於諸葛亮來說,在劉備這裡發展空間很大,曹操,孫權,袁紹集團人才濟濟,像諸葛亮這樣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去那裡根本不會受到重視,只有劉備才能為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適合的工作平台,劉備有誠意,不光是上門拜訪三次這麼簡單,第三次見諸葛亮之前,劉備還特地吃了三天素,簡直就是把諸葛亮當男神的節奏 ,年長20歲的老闆這樣做,哪個應屆畢業生不 心動?

最後,劉備評測人才的方法也很科學。

在面試前,劉備做了背景調查,面試時,他問了一個問題:「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才,欲伸大義於天下。





惟先生開其愚拯其厄,實為萬幸!「這表面上看是在向諸葛亮請教,實際上是在考察諸葛亮的戰略思維,而後在談入職一事,這樣一套嚴謹的流程,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銜接順暢,是非常恰到好處的。

· 同時,劉備非常注重試用期的管理。

他把諸葛亮招聘來後沒有對他不聞不問,而是「待孔明如師,食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

這是一舉三得:一來討論了業務問題,二來進一步考察了諸葛亮的能力,三來讓諸葛亮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起到了激勵作用。

最終,諸葛亮通過了劉備的考驗,開始被重用,屬於諸葛亮的時代真正到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招聘技巧|劉備如何面試諸葛亮?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劉備三顧茅廬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它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才,流傳至今,成為世間美談。毛澤東曾多次談論劉備,他認為...

三顧茅廬;完美的人事從面試開始

三顧茅廬發生在元207年,當時劉備46歲,諸葛亮26.這是公元三世紀初一個60面試80後的故事,劉備給後世的企業管理展示了一套成熟的招聘流程.首先,劉備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十分明確.

三顧茅廬:一場完美的人才招聘面試!

三顧茅廬這件事發生在公元207年,當時劉備46歲,諸葛亮26歲。這是一個60後面試80後的故事,第一,劉備呢很清楚自己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與曹操相比,劉備自身的經營能力並不強,因此劉備公司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