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之道:看60後劉備如何挖到了80後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婦孺皆知,它講述了劉備三邀有專長的諸葛亮入仕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公元207年,劉備生於公元161年,所以他是60後,當時47歲,而諸葛亮生於181年,是80後,當時27歲,兩人相差20歲。

大家都在傳揚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作為長諸葛亮20歲的劉備,誠心誠意三次登門邀請毫無政治經驗的年輕公子,給當今這些企業招聘管理的啟示,又有多少人真正悟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劉備是如何挖到諸葛亮的?

一自問:「我缺什麼樣的人才?」

三國時期,能力者當屬曹操,與之相比,劉備的能力和才情實在不能與其相比。

在這場群雄逐追戰中,劉備深知智謀之士的重要性,要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取得快速發展,找一個職業經理人輔佐是關鍵。

較之身邊謀士,這位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有較強的戰略眼光;有較強的分析思維;有較強的求職動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二尋思:「通過什麼渠道招聘?」

相比現代網絡、手機、校園招聘、人才市場等,三國時期的招聘渠道少之又少,更何況像劉備這種毫無名氣的初創企業,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品牌,內部人才不夠,外部人才招聘就更難了。

因此,選人必須另闢蹊徑,明確自己的招聘定位:

1.像模像樣的品牌

打著劉皇叔的旗號,尋找一個市場名號響亮的品牌,讓大家關注。

2.主動出擊

對於這種「三無」公司,等待人才自己找上門,這種幾率幾乎為零。

學劉備採取熟人推薦、挖牆腳等方式主動網羅人才,抓住先機。

3.樹立僱主形象

三顧茅廬,劉備給人留下了心誠、禮賢下士、信任下屬的形象,這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原因。

三關註:「看中他什麼?」

一看學歷

諸葛亮師從何人、畢業何校,眾說紛紜。

但跟劉備、曹操、許劭等比起來,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學術水平都不及人家,就好比他們是一本高校畢業的,而諸葛亮充其量只能算二本,在學歷上,他沒有任何優勢。

二看出身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描述: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這看出諸葛亮的身份,他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有著豐富的人脈關係。

三看氣質

陳壽《進(諸葛亮集)表》寫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用最近流行的詞就是,「顏值爆表、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高富帥。

四看才情

認識諸葛亮的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他的老師司馬徽評價他:可比興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五看志向

諸葛亮「每嘗自比管仲樂毅」,說明他志向遠大,是有意要出來當官的。

通過以上分析,作為沒有工作經驗的待業青年,諸葛亮卻有著高才情、高潛質、多人脈,還求職動機強烈,是劉備需要的人才,所以劉備選他。

四思考:「我有哪些地方吸引他?」

1. 理想遠大,目標明確

老闆有抱負、有目標,下屬跟著你才會有酒喝有肉吃。

2. 發展空間大

像曹操、劉權、袁紹集團人才濟濟,諸葛亮這樣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根本不會受到重視。

但在劉備這裡,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3. 有誠意、胸襟廣闊

一個60後老闆三次登門拜訪80後小青年,這份誠意很難得。

每次上門,就連關羽、張飛都不耐煩,而劉備總是很沉得住氣,這份大氣穩重很靠譜。

跟著這樣的領導,何愁不能一展抱負?

五考察:「如何面試他?」

1. 面試問題有技巧

劉備見到諸葛亮時,問了一個問題:「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

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這個問題問得有技巧,看著像請教,實際上是考察諸葛亮對時局分析的戰略思維。

2. 面試流程需嚴謹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對諸葛亮做了背景調差;然後面試時先考察其能力,再談入職,這套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3.注重試用期的管理

劉備對試用期的諸葛亮,「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

這是一舉三得,一來討論了業務問題,二來進一步考察了諸葛亮的能力,三來讓諸葛亮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起到了激勵作用。

三顧茅廬,是一個領導求賢若渴做出的舉動,同時也暗含著當今企業招人選人以及識人的道理。

劉備對諸葛亮的挑選可謂隱晦而平實,但對於人才能力的判定卻極為精準,此可為後人瞻查和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顧茅廬;完美的人事從面試開始

三顧茅廬發生在元207年,當時劉備46歲,諸葛亮26.這是公元三世紀初一個60面試80後的故事,劉備給後世的企業管理展示了一套成熟的招聘流程.首先,劉備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十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