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好的朋友,張邈為什麼起兵反對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也。
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合為八廚。
和曹操、袁紹皆與好友,更是黨錮時,袁紹反對宦官的小圈子裡的核心人物。
後來辟公府,以高第拜騎都尉,遷陳留太守;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
汴水之戰,張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袁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張邈責怪袁紹,袁紹讓曹操殺張邈,曹操不聽,責備袁紹說:"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
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張邈知之,和曹操越發親近。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征討陶謙前對家人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
」結果曹操凱旋而歸,見到張邈,兩人相視而泣。
兩人可謂肝膽相照的朋友,但在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討陶謙時,張邈卻聽從陳宮的意見,迎來呂布,襲取濮陽,差點讓曹操退出政治舞台,自己最後也是族滅。
短短不到一年,差別何其大?陳壽在《三國志》中春秋筆法,寫下一段故事:「呂布之舍袁紹從張楊也,過邈臨別,把手共誓。
紹聞之,大恨。
邈畏太祖終為紹擊己也,心不自安。
」
初平四年(193年),呂布被趕出長安後,投奔南陽袁術,袁術因呂布胡作非為而欲除之,呂布因害怕而投奔了張楊,不久便投靠了袁紹。
興平元年(194年),袁紹暗使人殺掉呂布,呂布從袁紹處逃出後再次投奔了張楊。
張楊占據河內(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袁紹占據冀州(今山西全境、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三面距河,西與南及東南部大致以黃河為界),張邈在兗州(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
呂布從河內郡與冀州往返,根本不會經過兗州。
《三國志》記載曹操的行動:「初平四年秋,太祖征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
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
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
與布相守百餘日。
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秋九月,太祖還鄄城。
」
從信使出發去徐州到曹操大軍還鄄城,應有四個多月時間,說明曹操去徐州,一來一回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古人行路不比今天,張邈和呂布也不是舊識,見面是個很複雜的程序,往複數月是正常的事情;曹操雖然出征,但是曹仁等人依舊留守,多少都會得到消息,程昱與荀彧都是足智多謀的人,肯定會猜到張邈要起兵。
看張邈起兵的效果,曹仁、荀彧等人可以說是猝不及防。
至於袁紹聞之大恨,更是無稽之談,除非是轟轟烈烈的公開見面,否則袁紹根本不可能知道,呂布、張邈都擔心袁紹殺自己,怎會不小心泄露秘密。
張邈起兵更可能的原因是曹操在徐州殺戮太重,又殺了名士邊讓,讓兗州的士族恐懼,打破了張邈心理的底線,《三國志》這段文字只是想壓低張邈,給曹操留一點顏面罷了。
往事如煙,看見的未必是真相,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
《晉書陳壽傳》的一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有人說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陳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
」丁家不與之,竟不為立傳。
曹操、袁紹和張邈,三發小之間的恩怨情仇,就是一部極簡三國史!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曹操第二次討伐徐州,要殺徐州牧陶謙為父報仇,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想後院著火。曹操不得已急忙撤軍。兗州的叛亂遠遠大過曹操的承受能力,偌大的兗州,如今只剩下三座城池...
三國演義之劉備開張當主人
七寶刀的魔性,對摸過它的呂布也有深遠影響。曹操獻刀之後,王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反了李傕、郭汜,呂布孤身逃出長安,去跟當年的反董聯盟混日子。 呂布找上的第一個老闆,就是袁術。按理說就呂布的自身...
都說陳宮多智,歷史上的陳宮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陳宮剛烈耿直,曾經為救曹操,掛印而去。又因為曹操錯殺無辜,憤而離去,後來幫著呂布縱橫天下,成為曹操的勁敵。歷史上真實的陳宮到底是什麼樣的?是否真如羅貫中筆下所寫的那樣?
絕境中的反擊,真梟雄也!謀士反親者叛,地盤失糧草絕,幾欲投降
曹操一生經歷了不少的大風大浪,身經百戰,幾次遭遇大敗,宛城敗於張繡,赤壁敗於孫劉。但這些都不如兗州之失的慘敗,那是曹操一生最艱巨困難的時期,也是曹操最落魄狼狽的時期。
歷史懸疑:曹操生死相托的弟兄張邈為什麼會背叛?
曹操早年間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名字叫張邈。曹操第一次征討徐州的陶謙,臨行時告訴家裡人,說:「我要是回不來了,你們就去投奔張邈。回來後,又見到張邈,兩人相對流淚,可謂是生死之交,這在曹操所交往的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