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學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下語文教學反思

1找 春 天

本課是新開學的第一課,教學中注意了學法的指導,不僅讓孩子熟悉課文,更讓學生將生疏了一學期的學習方法加以熟悉。

本課描寫的是美麗的春天,可以用畫圖結合講解,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開始就激發孩子求知慾,用疑問的語氣說:小朋友,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你有哪些話可以來讚美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

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准生字。

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個別、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准字音。

通過動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頓時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

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 古詩兩首

教學反思: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

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學生對古詩已經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學期教古詩時除了要引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之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三步學習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情景,體感情"。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且由於古詩的琅琅上口,學生多數比較感興趣,我感覺效果很不錯。

3 筍 芽 兒

教學反思:

本課生動有趣,故事內容吸引著學生。

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讓學生都來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從而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春景,事實證明,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本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創境激趣,使學生學習融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本節課識字方式多樣化,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還利用遊戲識字,增強了識字興趣。

閱讀課文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閱讀形式多樣化,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

教學中的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整堂課充分體現了自主與開放,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自己喜歡畫的畫、說自己想說的話……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個性得到張揚,朗讀能力、表演能力、想像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4 小鹿的玫瑰花

教學反思:

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

一、追求平等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

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

首先,對話的關係是平等的。

《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教學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

"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

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

因此,課堂中,教師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

《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

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

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為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伙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裡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

隨著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

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三、激活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思維品質的提高。

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像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

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後,教師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像的平台: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說── 一隻蟋蟀跳過來,他說── 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說──,繼而讓學生自由想像說話。

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啟,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於腦海。

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像的翅膀。

"為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為,給大家帶去了快樂。

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麼,常常地為他們帶去快樂。

語文園地一

本單元是第一單元,所以在學完後要注意學生識字方法的鞏固,記憶。

在做練習時應積極給予學生指導,尤其是方法的指導。

本次我的發現的設計能通過具體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聯想,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有趣的活動中,在聯繫已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

"讀讀背背"中"我會填"的練習,讓學生在自學生字中發現規律,在空中運用語言,充分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性。

本次口語交際設計,學生能充分參與交際的情境,激發興趣,創設全體同學參與的條件,激勵學生在多向互動的動態式活動進行對話,發表獨特感受,培訓口語交際能力。

而在"展示台"這個環節,學生自選展示內容,展示方式,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春光美麗,語言的勉力。

在寬頻網欄目中拓展知識,學習收集、處理、加工信息,培養主動自學的能力。

本次要求學生"把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寫下來"的練習設計,主要是嘗試和開拓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第一學段寫話教學不容忽視的三個核心問題。

其一,興趣情感問題。

讓學生喜歡寫、樂於寫,有利於克服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過程中產生的畏難情緒。

因為學生對春天都不陌生,因此要求對春天有新的發現並寫出來,沒有興趣及情感的支撐是不行的。

本設計注重從興趣入手,以歌激發情趣,以畫調動情感,以評價激勵使其興趣持久。

學生有了較濃的興趣,當然就會輕鬆愉快地寫出自己在春天裡的新發現。

其二,聯想想像問題。

設計讓學生畫出和說出自己發現的春天的景物之後,想像它們想幹什麼,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寫出自己對發現的景物想說的話。

這樣,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想像力,從而把"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的要求落到實處。

其三,話語條理問題。

讓學生規範而且有條理地用自己的話說出和寫出春天裡的新發現,既能擴展他們寫作思路,形成思維上的飛躍,產生靈感,又能體會到話語是要合乎習慣,要講究規則美的。

只有這樣,他們口裡筆下才會有"小草探出腦袋來,想和我一起玩"之類的美句,從而得到語言上鍛鍊。

設計用"發現什麼樣的景物+它想幹什麼"的順序說單個景物;按一定條理說一組景物;用"美麗的,我想對你說"的方式來表達感情,正是讓學生在作文起步的路上輕鬆而有條理地說話寫話,抵制"信口開河"的偽"自由寫話",把作文的底子打好。

5 泉水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時,伴隨著叮咚的泉水聲,教師深情描繪泉水的美妙。

然後指導學生讀出泉水的衝勁,引導學生想像泉水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看到了什麼。

音樂的渲染,朗讀的感受,導語的創設,讓學生初步走進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

接著老師通過學生聽教師的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使文本的語言在學生頭腦中產生具體可感的畫面,讓孩子產生迫切去讀課文,去體驗泉水那甜美生活的衝動。

精讀課文時,教師給了學生自主感悟的空間,以讀文本,讀中對話,移位體驗,學生想像自己就是那股泉水。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讀好泉水的幾句話,特別注意孩子的個性化的朗讀體驗,通過激發想像,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感受閱讀的樂趣。

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師當作姐姐,和學生對話,學生很快進入泉水的角色,熱情地招呼姐姐"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有了愉快的體驗,孩子們的思維也活躍了,一個孩子質疑:"天然是什麼意思?"其他孩子紛紛發表意見"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來的"教師此時說:看來我不需要說什麼,你們都明白了。

孩子們是都明白了嗎?我看這是教師在處理這些偶爾問題時一種不負責任的推辭。

確實,從孩子們的隻言片語來看,他們確實能悟到天然的意思。

再如讀到果園那一部分,讓孩子們想像果樹喝了泉水後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作為泉水的那種自豪,那種付出的快樂自然表達得淋漓盡致。

整個讀書過程,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在對泉水的真切體驗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們動情的朗讀猶如一股清泉在課堂上流淌。

6 雷鋒叔叔,你在哪裡

教學反思: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

很多老師害怕上這樣一些偉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冊的《鄧小平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覺得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覺得沒必要選入教材中。

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想法。

偶然間我發現我們班孩子模仿"奧特曼"的遊戲,很多男生談到長大的願望就是成為奧特曼,為什麼學生會如此喜歡它呢——那是因為"奧特曼"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誠善良、易受薰陶感染的特點,把我們文章中的"雷鋒、鄧小平、毛澤東"等名人也成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看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

如何讓孩子動情呢?一是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跡、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了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為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慾望。

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將語言轉化為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繫。

怎樣讓孩子對人物粗淺的認識走向人物內心世界,體察人物的內涵呢?在這篇文章中我採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才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才會有神情並茂的傾訴。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果文章僅僅停留在"哪裡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裡"的表層意思,哪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所以通過我們班裡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夸一夸吧。

用句式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課題是薩沙帶著自信、堅強和自豪說的一句話,也是激勵每一個孩子挺起腰板自豪的說出的一句話。

課文中的三個問句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8*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

教學反思: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新教材在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的略讀課文。

故事篇幅較大,但內容通俗易懂,能抓住孩子的心。

為體現與中年級的銜接,在教學中,真正放手讓孩子們自學。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由扶到放,就感興趣的內容與同伴交流,充分享閱讀的樂趣。

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默讀",採用分層法將"默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下面幾篇默讀略讀課文打下結實的"基礎"。

語文園地二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的結構特點,進一步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美。

這三組字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由兩個或三個相同的部件組成的合體字,都給人一種方正、勻稱、平穩的美感。

但每組字的具體結構形式不同,第一組是上下結構的字;第二組是左右結構的字;第三組是品字結構的字。

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學習,體會發現的快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這次活動安排了"讀讀認認""讀讀記記""讀讀背背"三項內容。

其中"讀讀認認"中學習的九個漢字都是用"減一減"的辦法在已經學過的形聲字的基礎上去掉形旁後產生的新字,讀音與原形聲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但字義不同。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構字規律,自主識字。

"讀讀記記"重在積累詞語,要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感知一些詞語中兩個詞之間搭配的準確性。

"讀讀背背"重在體會諺語蘊涵的人文思想。

四條諺語包含的思想體現了第二組課文的人文教育主題:要學會真誠地關心人、幫助人,因為這樣不僅能給他人帶來溫暖,而且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

本次口語交際是圍繞本組"關愛與奉獻"主題設計的口語交際話題。

教學中教師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得到交際鍛鍊,促進交際活動的展開與深入。

而此次展示台包括"故事會"和"查字典擂台"兩項活動。

重在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發言,大膽表述見解,積極參與討論的能力。

"故事會"是對本組"奉獻與關愛"專題的拓展和延伸。

教學時可結合《雷鋒叔叔,你在哪裡》一課的實踐活動進行,也可以在活動前讓學生繼續查閱關於記述雷鋒故事的書刊,或請爸爸媽媽講述一些雷鋒的故事;同時還要留心身邊的同伴、家長、鄰居和其他人樂於助人的事,做好活動的準備。

"查字典擂台"是複習鞏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練習。

9《日月譚》教學反思

出示:"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譚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通過這麼一句話就想讓學生到晴天日月譚的美,的確很難,於是,我靈機一動何不放飛他們的想像,先讓學生再讀讀文中的一、二自然段,讓他們說說整個日月潭的美景,然後讓他們看課本中的插圖,最後讓他們想像,有我描述;"太陽高照日月潭一片燦爛,碧綠的湖面上像灑了碎金子,一閃一閃的,煞是好看。

湖邊的樹木茂盛,樹葉綠得發亮,山上的野花在太陽光下更艷麗了,還不時散發出一陣陣香味。

聽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好象看到了像碧玉似的日月潭在陽光的照耀下更有精神!""我仿佛聞到了日月潭周圍花兒散發出來的香味,真好聞。

"我好象看到了群山在陽光照耀下像塗了一層油一樣亮。

"我被學生的精彩發言感動了,我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由此看來,課堂是充滿變數的,課堂上遇到一些"挑戰"並不可怕,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迎接挑戰,並讓它變成美麗的花朵。

10《葡萄溝》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課後,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感到課堂上仍存在幾點不足:1、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

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達到第三種境界,稍顯粗糙、匆忙了點。

2、在課堂上沒有更充分地面對全體。

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讀、說、寫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課上應注意學生小組中的合作學習,使學生更多的時間在小組內有讀書的機會,交流感受的機會,而這也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

此外,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11《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了周總理在西雙版納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景,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

在學習課文第四段"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像:周總理把水潑向誰?向他(她)祝福什麼?傣族人民把水潑向誰?向他祝福什麼?學生說後表演讀,氣氛很活躍。

從這裡,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的可親可敬,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

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

12《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以讀為主,並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本文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主要表現在: 1、運用多媒體技術,縮短時空的距離。

由於低年級學生對北京了解甚少,教師通過展示優美的北京風光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北京夜景的亮麗,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談感受,朗讀課文談感受,發展學生個性化語言。

3、以讀代講,注重朗讀指導。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圖文結合理解詞句含義,突破難點。

4、恰當地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夥伴,朗讀和背誦 自已喜歡的句段,創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園地三教學反思:

學習本組教材的同時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廣泛收集資料,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同時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師,通過觀察、訪問、調查,自主學習,了解家鄉,讚美家鄉。

我的發現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組詞規律的練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兩組詞,雖一字之差,但詞性和詞意卻大不相同。

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

引導發現時不必用準確的術語來表述,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詞語之間的關係即可。

日積月累包括三項內容:"讀讀認認"、"我會填"和"我會讀"。

其中"讀讀認認"是讓學生鞏固反義詞,並通過反義詞識字,加強積累。

"我會填"是八個偏正式短語,要求學生在搭配詞語中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對詞語的意思,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

"我會讀"目的是積累古詩詞,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夸家鄉",是對本組專題的深化和延伸。

可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進行,也可以與展示活動同時進行。

課前要讓學生聯繫學過的課文,自己通過觀察、諮詢或查閱資料,了解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物產、名人以及家鄉近年來有哪些變化等等,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展示台"以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內容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教材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在詞語接龍遊戲中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鄉變化的照片。

教學時,可利用教材中學習夥伴的話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和願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學習成果。

這次"寬頻網"是對本組專題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國民族和行政區劃的知識。

其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在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二是讓學生通過查閱地圖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理位置。

13《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

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

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於質疑的好素材。

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於膚淺。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麼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

"然後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於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

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這也是動手做 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

14《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孩子有了一點學習的積累,他們的表現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後,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慾望,讓學生質疑。

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慾望,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夥伴面前表現自己。

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

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為後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講完課文最後一段後,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聯繫課文發揮合理想像,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

這時我又設計了第三個問題:"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1月28日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有近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課文中只是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製造出來了,沒有具體寫他如何研究和製造打孔機。

我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為了培養學生探究課文,合理想像的能力,也是為了後面揭示人物品質埋伏筆。

最後我設計"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這個問題讓學生能進一步了解"齒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

四個拓展的問題是環環緊扣,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15《畫風》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很喜歡。

特別是"你是怎樣畫風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驚濤駭浪、畫長發飄揚、畫柳枝隨風舞動、畫舉帆前進、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捲風、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等等,孩子的想像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

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把這樣一幅作品收藏於成長記錄冊,無疑是給孩子留下了寶貴的成長足跡!寫字教學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教師適當點撥,從反饋的作業來看,"轉"字的"專"的"豎折撇"有不少學生寫成兩筆。

16《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由於本文具有"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中,我能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重點抓住一個主問題:"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麼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再通過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通過朗讀和交流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最後以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麼" "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生活用品需要改進的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本文較長,由於長句較多,我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因此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給學生讀文時間少,因此我想有些環節,如:小林是怎麼解決困難的?,花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應該讓學生多讀書,達到自讀自悟。

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

我的發現這一項訓練旨在引導學生髮現詞語的特點,進一步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和發現的樂趣,積累詞語。

其中包括兩大組詞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後的位置。

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

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名稱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日積月累這一部分包括"讀讀認認"、"我會填"和"我會讀"三項內容。

其中"讀讀認認"教學重點是認識八個生字,積累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我會填"是選擇近義詞填空的練習。

"我會讀"是閱讀《魯班造傘》這篇短文,目的是讓學生增加閱讀量,積累語言,激發動手創造的慾望。

口語交際這次訓練是以"我們的小製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是對本組專題的擴展和延伸。

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交際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

這次展示台安排了兩項內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郵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實這只是一個範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才能。

還可以結合口語交際活動辦個"小製作展覽",給學生創造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養他們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17《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本課是唐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大自然美景的詩。

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杜甫的《絕句》,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同時,詩人愉悅的心情也蘊含於寫景之中。

地學習本課時,讓學生通過反覆的吟誦,感受到這兩首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美的意境。

當學生感受到兩位巨匠描繪的意境而陶陶然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們提出再吟誦"李杜"其他詩歌的要求,利用"積累運用"中的兩首古詩,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李白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人物背景。

18《雷雨》教學反思: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說說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己備課時想得一樣,而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麼不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19《最大的"書"》教學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

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



課文中的學習夥伴讀到"岩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

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辦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

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

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小組合作中,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欣賞別人。

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就會有很多學生失望的叫喊聲,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時指正,就勢必影響一節課的情緒,由著性子隨心所欲,難以達到教學最佳效果,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狠抓" 學會聆聽、學會寬容、欣賞他人"的良好學習習慣。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孩子特別喜歡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們喜歡冒險,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

本課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孩子的這一心理規律。

課的開頭就讓學生進入了一個讓他們感到新鮮好奇的氛圍里,並且在每一個關卡都設有問題,讓小朋友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闖過難關。

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而且讓他們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興趣地繼續向前探索。

闖關過程中,把課文內容以"大自然的話"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學生們學得有興趣,接受得特別快。

在他們闖關結束後,把課文最後一節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現,讓他們感悟其中的道理。

拓展訓練則鍛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語文園地五教學反思:

"我的發現"這項練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與反問句的不同,體會標點的作用。

"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認認" 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都和已學過的漢字有相同的聲旁,其中六組字音完全相同。

它們作為形聲字,形旁有表義作用,聲旁有表音作用。

所以對於已有一定獨立識字能力、會用換偏旁識字法識字的二年級學生來講,認識這些生字不算困難。

"我會連" 所列詞語學生都學過。

"讀讀背背"中節氣對於學生來講很生疏,教學應重在激發學生了解節氣等自然知識的興趣,通過讀使學生對節氣有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不要強求記住具體有哪些節氣、各在什麼時間等。

"口語交際"安排說和寫兩項內容,說與寫內容相同、要求相近,體現了說寫結合的思想。

本組"展示台"是引導學生展示學習、了解到的自然知識。

教師要在本組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搜集、準備展示的內容。

"寬頻網"這個欄目列舉了兩種有趣的動植物,一個是食蟲的植物"豬籠草",一個是喜歡熱水的魚。

通過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了解到動植物的多樣性、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習慣。

號召學生都來爭做"小博士",在讀書或看電視時留心觀察了解動植物。

21課 教學反思:

本課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

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的話進行對比感悟,在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2課教學反思:

本課故事反映了學生們自己的心理情境,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通過本文的教學,我感悟出在向學生們傳授謀種理念時,首先應儘量去貼近學生們的思想,用他們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理念的本質,再用學生們容易接受的話語講述給他們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課教學反思: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

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

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

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導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

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自主化。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

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

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本的主題進行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

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

""***,我對你提個意見。

""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

"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最後幾個環節的時候,學生爭論哪個孩子更好,向誰學習時,教師的引導地位沒有很好地顯示出來,在續編故事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要實現這樣大幅度的轉變,教師的角色需要至少發生這樣的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4課教學反思: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應怎樣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規律,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強調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5課教學反思:

本課的起因是,畫被弄髒,卻又來不及畫,結果則是獲得了一等獎。

如何將壞事變為了好事?其經過是,得到父親的提示,在弄髒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這個轉變的過程十分重要,這個過程,學生應該自己去細細體會,最終得出,只要積極動腦思考,壞事也可以轉化為好事。

結合低年級書寫任務較輕的實際,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多嘗試書寫,以培養學生獨立寫字的能力和信心。

課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給孩子書寫記憶生字的時間應更加充足,更應在課堂中得到突出。

26課教學反思:

本課故事反映了學生們自己的心理情境,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通過本文的教學,我感悟出在向學生們傳授謀種理念時,首先應儘量去貼近學生們的思想,用他們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理念的本質,再用學生們容易接受的話語講述給他們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課 教學反思: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

教學中我主要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課後讓他們看動畫,加深他們的影象,並讓他們結合自己後生活 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從中受到了哪些教育。

28課 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本,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空間。

例: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得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再讀課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喜歡的內容進行朗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

課堂上我還注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並藉助外在的輔助手段,烘托氣氛,讓學生在情境中朗讀,每次讀後注意朗讀評議,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和文本之間展開了較有深度和廣度的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二、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想像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著想像和童趣。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像,並給機會讓學生創編並表演課本劇,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課文中盡情地遨遊,讓學生自由充分的表達,做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這種讓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就是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在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事物的獨特感受,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體驗生活,將愛心和傳統美德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習活動中。

三、重視語言文字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通過學生表演,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

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哪些詞用得好,並著重體會"驚奇、羨慕、凍僵、幸虧"等詞。

學生在積累這些詞語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為課文的感情朗讀,為今後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鋪墊。

29 數星星的孩子

教學反思:

在本篇文章的教學中,由於我在挖掘教材時,考慮得過於簡單,沒有深入分析。

比如:教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裡。

"時,我就把教學目標單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滿天、無數、撒"等詞,這些詞都充分說明了星星之多,特別是"撒"這個詞形象地說明星星之多之雜,充分體驗了這些,既能感受用詞的準確,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張衡數星星之不易,領會仔細認真的品行。

在處理"我知道"時,我只是讓他們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即為資料而資料,沒有充分挖掘資料的價值。

比如,在介紹地動儀的資料時,我可以出示圖片,介紹相關知識,突現它的價值,讓學生從張衡的功績中感受他的偉大,產生自豪之情,激發課外探究的慾望,這樣就提高了資料的價值,實現思想感染的功效。

30 愛迪生救媽媽

教學反思:

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

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教學時將語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通過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詞,學習說話,同時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愛科學的思想情感。

還著力於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朗讀、看圖、填空等手段,鞏固了所學的生字詞,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時空。

31 恐龍的滅絕

教學反思:

打開課文,精美的畫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中生代時期,漫遊在遍布恐龍的世界裡。

看,不同種類的恐龍,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

看到這般景象,人們不禁會想為什麼"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像恐龍往日的輝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變冷,使它們耐不住寒冷,還是行星的撞擊破壞了它們的食物鏈?是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切斷了恐龍的繁衍之根,還是流行的傳染病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都是至今尚未揭開的謎團。

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帶著這些疑問閱讀課文,在想像中漫遊恐龍王國,在漫遊中輕鬆愉快地朗讀課文,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

不久的將來,這些謎團可能會被正在捧讀本文的孩子們揭開。

32 阿德的夢

教學反思

在此教學中,我創設了想像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而學生的想像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各個說得意猶未盡。

在孩子們的心中,未來世界要什麼有什麼,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發達就有多發達。

所有在現實生活中還不能實現的,在未來的世界什麼都實現了。

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著多大的希望呀!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我以:"阿德心中的未來世界如此奇妙,你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怎樣的呢?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為切入口,從而給學生創造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

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阿德的夢"這篇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課文, 得到了應有的升華。

原來想像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怎樣去引領孩子走進想像的空間,讓孩子的想像盡情發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育方舟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王露娟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像力;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