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軍師聯盟》:司馬懿指揮的一場經典的閃擊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不管是遊戲里還是現實中,司馬懿一直是以「智將」的形象出現的,匪號「冢虎」,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的「臥龍」相提並論。
司馬懿一生征戰無數,善謀奇策,後世一般認為司馬懿最顯赫的戰功有兩件,一是抵禦諸葛亮北伐,並且耗死了諸葛亮;二是加上來回行軍限時一年遠征平定遼東。
但是,大嘴個人認為,司馬懿戰史中有一場閃擊戰特別經典,值得回放分析,這場閃擊戰就是發生在公元228年的新城突襲戰。
來龍去脈
當時,新城是魏國的地盤,新城太守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牆頭草」孟達。
孟達最初是劉璋的部下,後來投靠了劉備,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孟達沒有出兵救援,事後擔心被追責,乾脆投降了魏國。
孟達投降魏國之後,又配合進攻劉封,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當作是「投名狀」送到了了魏國手中。
曹丕對孟達還是挺看重的,把三郡合一,設立新城郡,讓孟達當新城太守,還封侯、假節,也算是一方重臣了。
就在孟達剛剛投降後不久,司馬懿就向曹丕提出警告:這傢伙不是好人,一看就是個二五仔,不能把邊境重鎮交給他。
曹丕沒有當回事。
但是,曹丕死後,司馬懿總領政務,和孟達交情深厚的夏侯尚、桓階也相繼過世,孟達開始不安起來。
當司馬懿透露出要把孟達內調的想法時,孟達終於動了重投蜀國懷抱的念頭。
各有盤算
諸葛亮得到孟達主動送過來的「秋波」,當然很高興。
雖說孟達這個人不咋地,但如果蜀國得到新城郡,就等於多了一個進攻魏國的「橋頭堡」。
諸葛亮對孟達的人品不太放心,乾脆找了個機會,把孟達要投降蜀國的消息散布出去,以此推動孟達進入實質性行動。
諸葛亮故意泄密之後,還專門寫信給孟達,讓他加緊防範,提防在宛城主持工作的司馬懿。
孟達不以為然,他的不當回事也很有道理——
孟達所在的新城距離司馬懿所在的宛城1200里,宛城距離魏國皇帝所在的洛陽800里。
司馬懿得到孟達要投降蜀國的消息,肯定會派人向皇帝請示,一來一去就是800+800=1600里,得到指示之後出兵,又是1200里。
兵臨新城,怎麼說也要一個月。
司馬懿得到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先給孟達寫了一封信,坦承自己得到了有關孟達要反的情報,但是他認為這麼重要的情報不可能輕易泄露,所以很可能是蜀國的離間計。
孟達更放心了,慢悠悠地收集建築材料,整修城防工事,著什麼急啊?
長驅直入
司馬懿寫完「安撫信」之後,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寫了個報告,把事情向皇帝匯報,另一件就是點齊人馬,殺奔新城。
魏國軍隊的先鋒是一代名將徐晃,曾經創造了成語「長驅直入」的典故。
想當年,關羽把曹仁圍困在樊城,正是徐晃帶領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長驅直入,和曹仁裡應外合,解了樊城之圍。
魏國軍隊日夜兼程,從出兵到兵臨城下,只花了8天時間。
孟達大驚失色,一面心急火燎組織抵抗,一面滿心期待蜀國援軍的到來。
但是,司馬懿又怎麼會漏掉援軍這檔子事,早就調動兵馬,把蜀國援軍擋在了外圍。
城下,司馬懿以四倍於孟達的兵力,迅速展開八路圍攻,只用了十六天時間,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
司馬懿入城,擒斬孟達。
路程考證
有人會問,8天1200里,每天要走150里,也就是75公里,騎兵沒問題,步兵應該走不下來吧?
兩個原因,第一個,魏軍日夜兼程,比正常行軍要多走不少路。
第二個原因,漢朝的一里路比現在短。
魏國沿用漢制,1里=300步,1步=6尺,1漢尺=23.1厘米,所以那時候1里=1800尺=415.8米。
1200里只有現在的1000里不到一點點,也就是500公里不到,算下來每天行軍大約在60公里出頭的樣子。
這個距離可能還是高估了。
現代,從河南南陽(宛城)到湖北竹山(上庸)只有400公里不到,而新城還比上庸更靠近宛城。
如果是這樣,行軍的壓力還要進一步減輕。
戰役復盤
司馬懿在這場戰役中充分顯示了一個統帥全面的能力。
從戰略角度,司馬懿很早就做出孟達不可靠的判斷,說不定連防範預案都已經打過腹稿,同時果斷地不按套路出牌,邊匯報邊出兵,爭取到了最為寶貴的時間。
從戰術角度,寫信安撫是為了穩住孟達,讓孟達放鬆警惕。
派徐晃做先鋒是用人之所長,派兵阻擊援軍是思慮周密,以優勢兵力分頭攻城是一鼓作氣。
要知道魏軍遠道而來,很是疲憊,如果不能速勝,很容易達成膠著戰,到時候,魏軍所攜不多的糧草再吃光,那就麻煩了。
司馬懿把閃電戰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猛將反覆無常,三次背主,最後被賢相諸葛亮忽悠死
三國時代,俊采星馳,群星閃耀。在這個亂世中,人才是頂重要的,不僅各大軍閥都挖空心思招攬人才,而且人才本身也可以選擇老闆,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這些人才中,也有的反反覆復,不是自始自...
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孟達?除了清理門戶,還與諸葛亮的姐姐有關!
公元219年,劉備在與曹操的對峙之中取勝,奪得漢中,他命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孟達不負眾望,很快將房陵攻下。房陵被攻下後,孟達繼續進攻上庸。由於上庸守軍較多,劉備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擔任,於是命義子劉...
三國中最反覆無常的小人,一生背叛3位主公,害慘2位牛人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這樣一個各自為政、戰亂不斷的時代,更是英勇輩出,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然而每逢亂世,除了湧現無數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外,投機分子、無恥小人也是層出不窮。今天為大家介紹的...
三國時期孟達是怎麼死的?死後葬在了什麼地方?
諸葛亮這一次北伐,是頗有計劃的行動。他不僅策動了西邊的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的吏民,一致對他響應;而且在東邊約好了已經降附了魏方的孟達,在新城郡反正。新城郡名為一個郡,實際上是房陵、上庸、西城三...
淡定,這裡是三國: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厲害?(圖)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智者和權臣,他們均是用兵如神之人。諸葛亮縱橫天下,平生少逢敵手,但是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最後受阻於司馬懿,病死於五丈原,只能讓後人慨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
諸葛亮並非萬能 五個餿主意竟讓劉備走下神壇
因為廖化到上庸搬過救兵,孟達分析了各種形勢,勸劉封不出兵,上庸沒出兵,在諸葛亮那裡,就成了關羽之死的主因。其實,關羽被圍時,只有五六百人了,且多數都帶了傷,那麥城又小得可憐,攻破它不會費太大力,...
司馬懿與諸葛亮同為軍事奇才,誰更勝一籌?
司馬懿與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主要軍事統帥,分別棲身受命於蜀國與魏國。司馬懿,世人稱其為世間鬼才,老謀深算;諸葛亮也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論才能論謀略,世人很難判定誰更甚一籌。三國時期的張悌曾這樣...
此人拒絕支援關羽,導致劉備失去荊州,諸葛亮建議賜死他!
在三國歷史上,不僅諸葛亮、姜維發動了北伐戰役,關羽也在公元219年前後發動了針對曹操集團的北伐行動。這一年,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不過,緊隨...
他本可成蜀國名將,諸葛亮擔心控制不住,便慫恿劉備殺了他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無論是武將還是謀臣,都可用車載斗量來形容,但到了後期,人才逐漸凋零了,特別是劉邦的蜀國,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悲劇,這其實跟諸葛亮不懂培養人才有關。劉備在世時,蜀國...
此人一生三次叛變,害死一名將,射死一名將,坑了諸葛亮
三國時候降將很多,有的投降後功成名就比如張遼徐晃太史慈等,有的投降後忠心耿耿雖然戰敗被俘卻寧死不再投降比如龐德。除了這些成功的降將之外,三國還有些降將受到後世的唾罵和鄙視,比如出賣關羽投降東吳...
諸葛亮和司馬懿居然聯手玩死的叛徒
魏明帝太和元年冬天,曹魏督荊州豫州軍事長官司馬懿駐軍宛城,接到魏興太守申儀的密報,稱新城太守孟達勾結蜀漢,想以新城叛魏入蜀。要知道孟達原來是從蜀漢叛逃過來的,現在又要再次反水,如果是真的,必將影...
司馬懿費勁心思要殺此人,諸葛亮的一大功臣,他死北伐註定失敗?
陳老師趣說歷史第一百五十四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三國演義》里寫到,諸葛亮初出祁山的時候,已經攻略了魏國的西涼三郡,蜀軍已是有如滔天之勢,直接威脅到魏國的長安。而在魏國內部,曾經...
大軍師司馬懿的成名之戰 兵貴神速
司馬懿被任命鎮守南線,都督荊州、豫州軍事,駐宛城(今南陽)。這一條戰線,曾是赤壁之戰的生命線,後來由曹仁鎮守,又是與關羽襄樊之戰的最前沿,在三國時期一直是戰略要衝。這次任命,對司馬懿有里程碑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