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視狼顧」的謀略家——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鷹視狼顧」的謀略家司馬懿
共計 3204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司馬懿,字仲達,河南內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
《三國演義》中,他到第39回才出場,當時的職位是擔任曹操的文學掾,一個屬於第七品的小小文官。
第73回,寫到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曹操得知消息大為震怒,說要起傾國之兵去與劉備決一雌雄。
這時司馬懿出來獻計說:不必大動干戈,只須派一個人去遊說孫權,挑動孫權奪取荊州,乘孫、劉酣斗之計,我們就可以不廢力奪回漢川了。
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
但這次孫權比較狡猾,沒有出兵,他聽取了步鷺的意見,要曹操先出兵。
雖然司馬懿這次獻的計沒有成功,但挑動孫、劉不和的動議首先是他提出來的。
當曹、孫兩方都還按兵未動之際,蜀漢方面的劉備、諸葛亮卻命令關羽出兵伐魏。
關羽開始出師順利,一舉攻下襄陽,接著斬龐德、擒于禁,包圍了樊城,使許都為之震動。
曹操急忙聚文武商議:準備遷都以避開關羽的凌厲進攻。
這時,又是司馬懿出來諫阻,他再次向曹操建議:派人去東吳陳說厲害,讓孫權出兵攻取荊州,這樣,樊城之圍自然可解。
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意見,一面派徐晃出兵支援,一面派人去遊說孫權。
孫權覬覦荊州已久,這次認為時機已到,將奪取荊州的任務交給了呂蒙。
在曹、孫兩面夾攻之下,關羽終於兵敗麥城,蜀漢遭受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由此來看,關羽之死,與司馬懿破壞孫、劉聯盟的計策有著直接的關係,此役也可看出司馬懿智慮的深遠。
然而,終曹操之世,司馬懿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這是因為,老奸巨猾的曹操早已看出司馬懿非平常之輩,一直壓著他不讓他出頭。
在曹操眼中,司馬懿是一個「鷹視狼顧」的野心家。
曹操評論司馬懿「鷹視狼顧」的話,是在曹操死後,由華歆之口裡傳出來的。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其子曹睿繼位,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提督雍、涼等處軍馬。
在此之前,司馬懿一直沒有掌握實際的兵權。
曹睿即位後,因雍涼二州缺人把守,司馬懿主動提出來去把守西涼,從而獲得了提督雍、涼兵馬的大權。
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對部下說:「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慮:司馬懿深有謀略,今督雍、涼兵馬,倘訓練成時,必為蜀中之大患。
不如先起兵伐之。
」(第91回)
這時馬謖向他提了一個建議:利用曹睿喜歡疑忌的特點,派人去散布司馬懿造反的流言,用反間計除掉司馬懿。
諸葛亮聽取他的建議,用反間計,果然引起曹睿的懷疑。
華歆這時也站出來添油加醋,對曹睿說:「司馬懿上表之守雍、涼,正為此也。
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與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
』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誅之。
」
「想殺我?······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王朗也出來奏道:「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
」曹睿聽信了謠言,果然解除了司馬懿的兵權,讓他削職回家。
「鷹視狼顧」,這是曹操對司馬懿性格特徵最形象而準確的概括。
鷹視,意味著超乎常人的視野,而狼顧則是具有高度敏感的危機意識。
司馬懿其人,也的確是像鷹一樣眼光銳利,一旦發現獵物,他就會像餓鷹一樣迅疾地猛撲上去;同時也像狼一樣徘徊瞻顧,目光兇殘,但不輕易上前,只要認準了獵物,就會毫不遲疑地把它吃掉。
兼有鷹、狼的個性特點,再加上「深明韜略,善曉兵機」,難怪諸葛亮也對他十分畏懼。
在司馬懿之前,還沒有聽說過諸葛亮畏懼誰。
平息孟達反叛事件,最能顯示司馬懿鷹的特性。
孟達本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他原是劉璋的部下,劉璋派他與法正去迎接劉備入川,於是投順了劉備。
劉備占據漢中以後,派他與劉封駐守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
關羽被困麥城,派廖化到上庸求救,孟達挑撥劉封與關羽的關係,使劉封拒絕出兵支援關羽。
關羽被害後,劉備追究劉封、孟達的責任,孟達便投降了曹丕。
曹丕任命他為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鎮守上庸等處。
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出師北伐,開始一個階段,節節勝利,連克天水、南安等三郡,收降姜維,罵死王朗,擊敗羌兵,使得曹真只好向朝廷求救。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善於見風使舵的孟達,通過李嚴,又向諸葛亮表示願意重歸蜀國,還答應率新城、上庸等處兵馬就地起事,逕取洛陽。
這個消息使諸葛亮大為振奮,如果事情成功,將是對諸葛亮北伐最有力的支持。
可是,諸葛亮臉上的笑容還沒有消失,又接到魏國來的情報;魏君曹睿已為司馬懿平反,恢復了他的職務,封他為平西都督,並命他立即帶本部人馬到長安會合,抵抗蜀軍。
諸葛亮一聽到這消息,立即改變了臉色。
馬謖問他為什麼如此吃驚,諸葛亮說:「吾豈懼曹睿耶?所患者惟司馬懿一人而已。
今孟達欲舉大事,若遇司馬懿,事必敗矣。
達非司馬懿對手,必被所擒。
孟達若死,中原不易得也。
」(第94回)
馬謖要諸葛亮立即派人送信去給孟達打招呼,叫他防備。
誰知孟達接到諸葛亮的信,很不以為然,他回信給諸葛亮說:司馬懿閒住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宛城到洛陽約800里,到新城1200里,司馬懿如果聽到消息,要行動也須報告魏君,來回個把月,那時候,我的城池已經修理堅固,又派兵守住險要,司馬懿即使來了,也不怕他了。
諸葛亮看完孟達的回信,立即對來人說:孟達一定會死在司馬懿手裡了。
馬謖問為什麼,諸葛亮說:「兵法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豈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聞?若知孟達反,不須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諸葛亮叫來人立刻回去,告訴孟達:「若未舉事,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則必敗。
」
諸葛亮的這封信被司馬懿截獲。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孟達還沒有清醒過來,頭已落入司馬懿手中。
司馬懿所使用的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計,既符合兵法,又符合他的個性。
他當時被罷職閒住在宛城,但他銳利的目光一刻也沒有離開中原大地。
當他接到被起用的通知與孟達準備造反的情報,他精明果決,毫不遲疑地決定先破孟達,再赴長安。
他傳令兵馬起程時,「一日要行兩日之路,如遲立斬」,果然不到十日,便趕到新城城下,將孟達的反叛粉碎了。
這個過程,正酷似於一隻餓鷹撲向一隻小雞。
司馬懿的姦猾,絕不亞於曹操。
司馬懿的智謀,一點不弱於諸葛亮。
《三國演義》的後半部,主要寫的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智。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互相摸透了對方的脾性,想的許多點子如出一轍,用司馬懿的話來說,就是「世間能者所見皆同」。
但是真到對抗起來,總是司馬懿輸的時候多。
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司馬懿到底不如諸葛亮的靈活多變。
然而,反過來,諸葛亮總是不能將司馬懿置於死地(葫蘆谷事件是一次例外,在那次事件中,似乎是天意不讓司馬懿死)。
「這雨下得好,哈哈哈哈」
司馬懿在和諸葛亮的鬥智中,鍛鍊出一種「忍」學,從而彌補了自己智謀靈活性方面略遜諸葛亮一籌的弱點。
司馬懿憑著忍和耐性,最後竟將諸葛亮送上死亡的道路。
司馬懿的忍學是在與諸葛亮的反覆較量中摸索出來的。
他在和諸葛亮爭奪隴西的拉鋸戰中,經過多次較量,終於認識到,和諸葛亮鬥智斗陣法,都是不明智的,他應付不了諸葛亮五花八門的戰略和戰術,他在清醒分析蜀、魏力量對比的基礎上,確定了堅守的方針。
「善戰不如善守」,成了他對付諸葛亮的唯一戰略手段。
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時,魏延曾用司馬懿丟失的金盔展開罵戰,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手下將領都很氣憤,紛紛要求出戰,司馬懿卻笑著說:「聖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
但堅守為上。
」(第103回)
但一個人要真忍,又很不容易。
司馬懿確定「忍」的方略,諸葛亮卻來了個「誘」的對策。
司馬懿經受不住木牛流馬的誘惑,想去燒掉蜀軍的糧草,結果差點被燒死在葫蘆谷。
「······差點就回不去了」
經歷了這場生死考驗,司馬懿再也不出來了。
諸葛亮派蜀軍一再挑釁,魏軍死不出戰,於是諸葛亮挑了件女人穿的衣服裝在一個大盒子中,並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司馬懿,信中說:
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又何異哉!今遣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
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回,依期赴敵。
(第104回)
生在大男子主義為社會風尚的封建時代,這女人衣服給予男人的侮辱,大概遠勝於從男人的胯下爬過去,因此司馬懿看了信,「心中大怒」,可是他馬上鎮靜下來,壓抑住心中的怒火,裝模作樣地笑著說:諸葛亮把我看作女人嗎?他不僅接受了這份贈禮,還隆重地款待來使,以表示感謝。
他乘機向來人打聽諸葛亮的飲食起居及工作情況,來人告訴他:諸葛亮早起晚睡,大小事情親自處理,吃得很少。
司馬懿聽了,對部下說:諸葛亮活不長了。
使者回去,把情況報告諸葛亮,諸葛亮不禁感嘆:司馬懿是真正了解他的人!
由上可見,司馬懿的忍,並非軟弱,而是一種謀略。
司馬懿是一個老謀深算、能屈能伸的政治野心家的典型形象。
公元249年,已經70歲高齡的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突然起兵,發動政變並控制了京都。
自此曹魏軍政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役史稱高平陵之變。
仰仗爺爺司馬懿打下的堅實基礎,司馬炎終於在公元266年2月8日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並即皇帝位,定國號晉,改元泰始。
- 依依東望 -
欲知司馬懿後人的命運,請點擊以下連結:
腹黑不見底的八王之亂
本文節選自傅隆基著
《<三國演義> 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詩》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圖片來源:熱播劇《大將軍司馬懿》
文字整理:李爽
內容版式:益琿
虎嘯龍吟:此人堪稱呂布第二,卻死於司馬懿之手|文史宴
桓大司馬|文《軍師聯盟》里孟達的戲份頗重,竟然持續了三集,而且演員演得不錯,大家可能對這個歷史上存在感不足的人產生了興趣。孟達一生三叛,有如三姓家奴,其實並不僅是人品使然,其背後還有深厚的社會背...
劉備這一哭,此人之死必有隱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不少人都信以為真了。其實,這都是受了演義的影響,歷史上的劉備並不愛哭,史書上說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如果真的動不動就哭得...
劉備的這個兒子遠勝劉禪,重挫曹操卻被諸葛亮殺掉,劉備痛心不已
看過小說《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的兒子劉禪這個人,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禪的,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形容庸才的代名詞了。其實劉備還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跟隨劉備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劉備對他非...
蜀漢頂級悍將,武力不輸趙雲,連曹操都忌憚,卻在內鬥中含冤而死
眾所周知,在蜀漢後期,前前後後共進行了十四次討伐曹魏的大規模戰爭,包括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和姜維的九伐中原,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失敗原因除了國力對比懸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頂級戰將極其缺...
當年關羽為何要從荊州興師北伐曹操?原因是為了它!
從事後的結果來看,關羽當年的北伐,給蜀國帶來了相當慘痛的後果,也就是失去了荊州,而且關羽本人也因此喪命。所以有不少人去探討,當年關羽為何要從荊州興師北伐曹操?這樣的舉動有什麼必要性或好處嗎? 關...
歷史上劉封為什麼不去救關羽?
《三國演義》身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上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然而畢竟是文學作品,羅貫中為了追求戲劇性的情節,難免和真正的歷史有衝突,因此我們看待問題還是要從正史上尋找答案。三國中,關羽大意失荊...
諸葛亮主動害死此人,難道另有計謀?劉備深表痛惜
話說劉備投奔荊州刺史劉表後,暫時安定於荊州,而當時膝下無子,機緣巧合之下收了羅侯寇氏之子為養子,而此養子正是最後被諸葛亮主動害死的劉封,諸葛亮為何有如此想法,難道早有計謀?
司馬懿成名戰,不是對決諸葛亮,而是率軍行千里,只為殺此人
司馬懿可謂是眾人皆知的三國人物,但有趣的是,很多人知道的司馬懿,都是諸葛亮北伐時那個被戲耍的對象,比如「空城計」,「上方谷」,「木牛流馬」,「諸葛妝神」等等。司馬懿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電視劇《...
三國演義:孟達的四次背叛,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腦後其實沒反骨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魏延腦後的反骨,讓魏延永久背上了叛名。其實魏延只是得不到諸葛亮的歡心而已,魏延對蜀漢政/權是忠貞不二的。三國首鼠兩端的,不是魏延,而是孟達。孟達的父親是孟他,一個「有名無實」的...
史說《軍師聯盟》:司馬懿指揮的一場經典的閃擊戰
李大嘴 大嘴讀史不管是遊戲里還是現實中,司馬懿一直是以「智將」的形象出現的,匪號「冢虎」,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的「臥龍」相提並論。司馬懿一生征戰無數,善謀奇策,後世一般認為司馬懿最顯赫的戰功有兩件,...
諸葛亮和司馬懿居然聯手玩死的叛徒
魏明帝太和元年冬天,曹魏督荊州豫州軍事長官司馬懿駐軍宛城,接到魏興太守申儀的密報,稱新城太守孟達勾結蜀漢,想以新城叛魏入蜀。要知道孟達原來是從蜀漢叛逃過來的,現在又要再次反水,如果是真的,必將影...
司馬懿費勁心思要殺此人,諸葛亮的一大功臣,他死北伐註定失敗?
陳老師趣說歷史第一百五十四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三國演義》里寫到,諸葛亮初出祁山的時候,已經攻略了魏國的西涼三郡,蜀軍已是有如滔天之勢,直接威脅到魏國的長安。而在魏國內部,曾經...
司馬懿第一戰,就直接發動閃電戰擊殺敵將,堪稱經典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其中被諸葛亮北伐期間戲耍多次的司馬懿,在那個時期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上方谷」,「空城計」,「諸葛妝神」,「木牛流馬」等關於他的典故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但歷史上的司馬...